她独自坐在空寂的化妆间。

得益于常年练功,镜子里的那个人,身段儿和三十年前几乎没什么变化。

远远地传来戏台上的声响,黄莺似的唱腔如细丝儿般直往人心底钻。《梨花雨》演了四十多场,“小忆秦娥”的名声已经传遍大江南北。她又想起她舅的话:“你那些戏,宋雨还得好多年才能学像呢……”

半生主角,戏是唱不完的。

如今,她终于接受了传承的命运。

她的视线穿过镜子里的眸,投向未知之地。任世事沧海桑田,时间总一以贯之,她仿佛还是那个十七八岁,除了练功、唱戏什么都不会,也不懂的易青娥。岁月留下的痕迹,除了鬓角微白和眼底的沉寂,还有她深埋心底的那三个男人——他们一个成了酒鬼,一个成了瘫子,最后一个杀死了自己。

十部最佳茅盾文学奖(茅盾文学奖获奖)(1)

来自网络,侵删

她的爱情在这三个男人之间徘徊,直到最后埋葬了爱情,她才清楚,她一生傻得找不准自己的位置。

她不是别人,她只是忆秦娥,那个唱尽半生主角的女人,那个被陈彦书写在《主角》这本书里的女人,那个真真假假,亦真亦幻的女人。

而她一生的真正开始,还要从少年时说起。

1 少年的初恋,藏于山间的清泉水

易青娥一天到晚总在练功场拼命地劈叉、下腰、踢腿、扳朝天蹬,然后把杨排风的戏整个过一遍。她的确是爱练功,以前在灶边,后来在练功场;除了练功,她也没有其他事情可做。

而在排《白蛇传》的时候,封潇潇慢慢走进易青娥的心里。从他们第一次在封潇潇家的院子里对上眼神,易青娥就不可克制地陷入少年的爱情之中。

这么一个从山里走出来的瓜娃子,十三岁在刑场目击流氓教干被枪毙,十四岁在后厨被廖耀辉白花花的肚皮惊吓;在她简单的意识里,“那件事情”是肮脏的、可耻的、含有不可预期的死亡危险。连带着谈恋爱也成了“耍流氓”,被笼上一层挥之不去的罪恶感。

然而,封潇潇的爱又是那么和风细雨、善解人意,他知道流言正困扰着她,于是避开别人的视线悄悄给她准备食物,在她最需要的时候为她披上毯子。甚至他的“许仙”在台上也为陪衬她而存在。

十部最佳茅盾文学奖(茅盾文学奖获奖)(2)

来自网络,侵删

倘若故事如此发展下去,也许,少年们的人生终能走到一起。然而,命运的捉弄和打击从来不期而至。

《白蛇传》在整个北山区唱红火了,省秦剧团强行把她调去西京。一对有情的小儿女就此分离。

易青娥成了“忆秦娥”,唱红了省城,唱去了北京上海,唱出了国门,唱成了“秦腔小皇后”;封潇潇却从此把自己封印在县剧团,再也没有看过她的戏,娶妻,生子,成了睡臭水沟的酒鬼。

两人都以自己的姿态,将这段爱情惦记了大半生。

不是不遗憾的。

倘若,封潇潇去找西京忆秦娥的那次,没有被刘红兵三两句话气走;

倘若,忆秦娥在县里寻到封潇潇的那次,没有因对方的“我算个啥”止步不前;

或许,这段精神契合的爱情就能修成正果了吧?

也或许,遗憾才创造了美。

两人的最后一次交流是在莲花庵的法会上。

封潇潇是最后一个上山的。见了她的面,眼里突然泪水一转,问她:“你咋了?”

她的泪水也夺眶而出:“好着呢。”

——《主角》之 封潇潇

此时,忆秦娥遭遇丈夫出轨、孩子低能、舞台坍塌事故的接连打击,而封潇潇也已经有了自己的妻子和孩子;最后一次唱《白蛇传》,心有灵犀,默契依旧,这段感情却真正地始于戏,又终于戏。

时过境迁,岁月流转,她早已不是当初的忆秦娥,而他也不是从前的封潇潇。

十部最佳茅盾文学奖(茅盾文学奖获奖)(3)

来源:电影《芳华》,侵删

这段爱情悲剧的核心,其实是封潇潇的自尊、忆秦娥的被动,他们都把自己的感受看得太重,重到不去探索对方的边界,不去试图争取和挽留。

倘若,我们因为“不愿屈就,不愿低头”痛失所爱,根本上是把自己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

2 青年的婚姻,放在床头的大米粥

易青娥的《白蛇传》在北山区掀起轩然大波,也招来了副专员的儿子刘红兵。

这个纨绔子弟从此迷上了她——把工作调去省城,在省秦附近租房子,给她置办家具、收拾屋子、照顾起居,帮她打架进监狱,陪她下乡演出,陪她回老家看爹娘——俨然一副势在必得的模样。

相对于第一段恋情的“躲躲闪闪、藏藏掖掖”,刘红兵“吹着冲锋号、端着冲锋枪、喊着‘缴枪不杀’”,正面强攻,百折不挠。

由于如影随形的流言,忆秦娥在事业的又一个小高峰再次被一巴掌拍在地上。为了证明自己是“处女”,也为了躲开这些让她疲惫的流言,她选择和刘红兵结婚。

两人的婚后生活和婚前没多大差别,刘红兵依然是护卫、后勤和外联。

她受够了主角的费力不讨好要生孩子辞演,他陪她生;秦八娃老师带来新剧本《狐仙劫》,她重返舞台,他乐得台前台后晃荡;她再次被流言挫伤,他抱着她,一步一步穿过人群往家走,他说:“我的老婆忆秦娥,比他谁都干净,都正派。”剧团改革,忆秦娥成了带团的团长,他忙前忙后张罗外联。

他生活的全部轴心都是她。

十部最佳茅盾文学奖(茅盾文学奖获奖)(4)

摄影师/绅士先生,来自网络,侵删

直到被勒令在家,好好上班。

一切戛然而止。

从乡下巡演回来,她在出轨现场如遭晴空霹雳。欲望,会让她联想到廖耀辉,联想到强暴、不洁、丑恶;出轨,对她而言是“无耻”和“侮辱”,触碰了她的底线。

这雷劈得她凄凄惨惨,全线崩溃。

随之而来的,是他们摇摇欲坠的婚姻。

究其根本,刘红兵的爱太卑微,卑微到没有沟通,只有驯服。

他是懵懂的孩子,自恋的青年,为爱痴迷的笨蛋。

而忆秦娥,她是不懂爱的傻女子,单纯木讷,胆怯退缩。

倘若刘红兵去了解为何他的妻子那样排斥性生活,而不是把一切归咎于“冷血动物”而囫囵咽下;

倘若忆秦娥懂得分说自己的故事,表达自己的依恋,而不是固执己见,一味蛮干;

倘若刘红兵懂得婚姻中忠诚的重要性,能多发挥一下死皮赖脸的精神,而不是沉浸在自我否定之中;

倘若忆秦娥在刘红兵提出离婚的时候能说出心里的真实想法;

倘若两人之间多一些坦诚和理解;

结果是不是就会不一样呢?

十部最佳茅盾文学奖(茅盾文学奖获奖)(5)

来自网络,侵删

悲剧的是,刘红兵全面否定了自己——带着对出轨和对儿子的愧疚,以及父亲退休之后的无所适从;忆秦娥放开了手,也放开了最爱她、也最照顾她的那个人。

诚然,如同老舍先生所言:“情种”只生在大富之家。丧失了底气的刘红兵也丧失了他的爱情,放弃了去追求美好生活的全部希望和努力。

失去了倚仗,刨去了爱情,他的生命也以极快的速度干涸。

因为爱,已自我摧残得面目全非了。剩下的,也就只能是继续去爱了。再不爱,自己还就真的什么都没有了。

——《主角》之 刘红兵

婚姻不同于恋爱,恋爱可以通过美化对方来存续,但婚姻中如果不去真正沟通和认识伴侣,生活终将一地狼藉。

3 中年的激情,深夜买醉的杯中酒

刘红兵之后,忆秦娥单身近十年。她拒绝了所有的追求与讨好,全身心只唱戏。最落魄的时候去乡下唱白事,秦腔茶馆兴起之后又带着宁州剧团的人卖唱讨生活,剧团重组了再回去上班,永远带着儿子天南海北地求医,长久地贴补在西京谋生的娘家人。

无论是名伶还是普通人,在时代的洪流面前,不能不过着随波逐流的生活。

遇到石怀玉的时候她已年近四十。

石怀玉是个艺术家,言辞风趣,才华横溢。他像一团最热烈的火闯进忆秦娥乏善可陈的中年生活。他的玫瑰花、他的贫嘴、他的画、他的哭、他的捐赠、他帮她取得宋雨的抚养权,这一切都感染了忆秦娥,让她觉得幸福和希望唾手可得。被生活的重担困住的她,只想获得一些快乐和轻松感。很快,在亲友们都不看好的情况下,他们火速结婚。

十部最佳茅盾文学奖(茅盾文学奖获奖)(6)

来自网络,侵删

然而,中年的生活本就以承担与责任做框架,以庸常与温情做砖瓦;逃离生活的人,必将被生活重重点醒。

剧作家秦八娃点评过忆秦娥,说她的美是“内敛的美、羞涩的美、谦卑的美、传统的美”,这美里也包含了她的性格——她是羞涩的、内敛的、坚强的、压抑的。

而石怀玉,是一个活得过于纯粹的人。他可以舍下家中父母,在深山一躲数年潜心绘画,他带着忆秦娥住到远离剧团的山下住宅,他像野兽一样索取和奔跑。他对忆秦娥的爱也深藏着对完美艺术品的欣赏和占有,他爱她的美,厌恶她对“俗世凡人”的牵绊。他越是超凡脱俗地投入到美的创作与艺术之中,他就离日常和人性越远。

他们的婚姻因傻儿子刘忆的意外坠楼轰然倒塌。

石怀玉再次逃到了山里。

数年以后,他带着最珍爱的那幅画重回人间。画展上,忆秦娥的半裸画像现于人前,一生困于流言的她激怒之下泼墨毁画。

当晚,石怀玉自戕于画下。

“……他是从毁画中,看到了你对他的生命态度,他绝望了。他可能觉得那时他已一无所有,百无聊赖,也百无牵挂了。”

——《主角》之 石怀玉

他将之视为自己最得意的作品,以为是对她最高的赞美和爱的表达,以为是自己留给世间最美的礼物;与她而言,却是在提醒她一生无法抹去的印记,是最痛苦的脏水和最丑恶的污蔑。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这两人的人生注定错位。

有人认为“生活,不能只是生活”,有人认为“烟火气才是生活的真谛”。

关于“中年的叛逆”,也许重要的不是突破些什么,而是真的搞清楚自己要什么、能承受什么。

4 所有的苦难,终将成为生命的养料

忆秦娥从来不相信什么“八字硬”“克夫”这类鬼话,可今天,她似乎有点怀疑自己了。爱自己的男人,几乎最后都是要死要活的:封潇潇成酒鬼了;刘红兵成瘫子了;石怀玉自杀了。

——《主角》之 忆秦娥

忆秦娥的爱情悲剧,既是她的可怜之处,也由于被动和软弱成了她的“可恨之处”。

她性格的核心是“瓜”,她把练功和演戏当成自己生活的重心,一以贯之,成就了一代名伶的事业,也让自己的感情生活历经苦难。她是天然的为艺术而生,牺牲了个人生活的人。

不得不说,这些情感上的苦难也成就了她,封潇潇填补了她关于爱情最美的期盼与想象,刘红兵使她体验到生活的责任和唱戏的价值,石怀玉令她懂得了珍惜和付出

正因为这些男人和他们的爱情,忆秦娥的戏才有了渐次分明的人性与温度——《白蛇传》的爱情,《狐仙劫》的勇气,《同心结》的柔情,传道授业的决心——才有了莲花庵住持说的以唱戏作为度己度人的大修行。

十部最佳茅盾文学奖(茅盾文学奖获奖)(7)

《主角》图书封面

陈彦老师说,他的野心是将演戏与世俗生活、社会变迁做了一个“混沌的裹挟与牵引”。

作为2019年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主角》的构思和铺排不可谓不大,不只讲了戏台上的故事,更讲了在不同时期围绕戏台发生的各种人物的故事。

单从忆秦娥的爱情经历来看,陈彦老师煞费苦心,它们分别发生在她的少年、青年、中年时期,几乎可以代表纯洁的初恋、庸常的婚姻生活、激情的中年出轨三种爱情。作者以忆秦娥的半生,教科书式地向我们呈现了三种感情的悲剧形态。

人的一生不长,感情若有遗憾,无外乎少年时的初恋,青年时的婚姻,中年时的激情。

怦然心动纸短情长是情。终成眷属岁月静好是情。心荡神驰意乱情迷也是情。

无论是哪种感情,即便它最终以悲剧收场,也应成为我们生命的养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