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这首朝代歌,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而对于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相信很多人也是以这种朗朗上口的方式串联起来的。

不过,历史的内涵可远不止顺口溜这么简单,历史也有自己的逻辑与因果。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聊聊,除了顺口溜,另外一个可以把历史串联起来的东西——五德终始说。

皇帝为什么要承运五德(朝代更迭的密码)(1)

玄之又玄,五德终始

在说这五德之前,我们先来聊聊它的理论基础——五行。

所谓五行,就是人们常说的木、火、土、金、水,最初是用来解释宇宙构成的,是最简陋、最朴素的中国版元素周期表,跟历史是半毛钱关系也没有。

后来之所以跟历史扯上关系,这还要感谢阴阳家们的脑洞大开。

阴阳家是谁?他们是一帮生活在“百家争鸣”的年代里,纯靠想象力来研究宇宙本质的一帮“神人”,其中的代表人物是个叫驺衍的大仙。

皇帝为什么要承运五德(朝代更迭的密码)(2)

驺衍画像

驺衍,齐国人,著名阴阳家,生活在距今约23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

他用自己一生的实践充分向我们证明了,忽悠绝对是门艺术。

因为就是他这一忽悠,足足忽悠了老祖宗们1500多年,这实力,绝对排得进忽悠界TOP 3。

而这位大仙最成功的学说之一便是五德终始说。

所谓“五德”,是从五行演化而来,指的是对应于木、火、土、金、水五行的五种德性,但这个德可不是说个人的小德,而是指一个王朝的大德。

这就厉害了,人家忽悠的可不是一个人,而是一整个国家,就问你服不服气。

那么这五德具体是指什么品质呢?不好意思,即使是我们的这位创始人也没有给出答案,毕竟阴阳五行这种东西,越是神秘越有市场,说的太明白,以后还怎么圆?

介绍了五德,我们再看看所谓的终始是指什么?其实很简单,大家看下下面这个图就全明白了。

皇帝为什么要承运五德(朝代更迭的密码)(3)

五德相生相克示意图

所谓的终始就是指五德之间彼此相生相克,循环往复。再细分又有五德相生和五德相克理论。

因为自秦之后,多以五德相生理论为主,所以我们就以五德相生为例给大家做个简单说明。

所谓相生,就是一种德性衰败后,会有另外一种新的德性生发出来替代他。

而相生的关系就是图中所画的那样,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正好一个循环,自成终始。

那相生关系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我也不知道。毕竟,道可道,非常道!

再往后看,我们不禁又要感叹驺神仙惊人的想象力了。

他做了件什么事呢?他把这所谓的五德,创造性的跟历朝历代进行了关联,而且说得是有理有据,煞有介事。

驺神仙认为,每个朝代都是有自己德性的。比如夏是木德、商是金德、周是火德(这里用的是五德相克理论)。

不仅如此,他还找出了很多证据来佐证自己的观点。而这些所谓的证据就是各种 “祥瑞”和“谶”。

这两个东西其实大家并不陌生,比如一些历史故事里常常提到某某地方出现了一条龙,某某地方出现了多彩祥云,这都是祥瑞,预示有好事情发生。

至于谶就稍微接地气一些,比如卢生为秦始皇寻药时取回的“仙书”,上面写着“亡秦者,胡也”就是符谶的一种,再比如隋朝末年流传的““杨花落,李花开;桃李子,有天下”的童谣,则是一种谣谶。而成语“一语成谶”,说的也是一码子事儿。

皇帝为什么要承运五德(朝代更迭的密码)(4)

祥瑞

所以,以此为线索,驺神仙就开始研究各朝各代都发生过什么稀奇古怪的事情,寻找蛛丝马迹,来证明德性说的合理性。

比如有传说,黄帝曾遇见过黄龙,和一条大蚯蚓(号称有几米粗,十多丈长,简直可以拍恐怖片了),而黄色和蚯蚓都跟土有关系,所以黄帝就是土德了。

再比如,秦文公打猎的时候曾经遇到过一条黑龙,黑属水,所以秦朝就是水德。

如此挑挑拣拣,东拼西揍,实在不行了自己再编一编,终于将历史跟五德学说实现了无缝衔接。各个朝代从此也就按照德性循环了起来。

这要是放到现在,那就是典型的学术造假,不过当时驺神仙可不这么认为,甚至坚信,“没错,一定就是这么回事儿。”

果然是个高手!

就这样,五德终始理论就此横空出世!

皇帝为什么要承运五德(朝代更迭的密码)(5)

这么个不靠谱的学说竟延续了千年

但就是这么一个不靠谱的学说为啥还有这么多人信而且还信了这么多年呢?·

首先,当时既没有牛顿,也没有爱因斯坦,就是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也要将近2000年后才诞生。

所以,那时候大家的文化水平都不高,而五行这一套朴实的理论凭借其接地气,好理解的优势,在广大群众中还是很有市场的。

皇帝为什么要承运五德(朝代更迭的密码)(6)

此外,虽然当时没有发达的科学技术,但是人们的道德水平还是相当高的。

即便到了战国末期,整个社会已经到了礼崩乐坏的境地,但是作为各个王国的老大,脸还是要的。

就算满脑子想的都是怎么把别的国家灭掉,但是嘴上还是要讲“礼/理”的。

而五德终始说这个时候出现真可谓是雪中送炭,轻松解决了发起战争的道德危机:亲,真的不是我要打你,那是老天爷安排的,我只是顺应天意罢了,你忍着点哈。

结果,这一番话把大家给干蒙了。老天爷是谁?从哪里来的?到哪里去?最重要的是,这也没法找他求证呀?

这样正好,既然无从考证,那可不就是我说啥就算啥了。真是典型的当了婊子还要立牌坊!

皇帝为什么要承运五德(朝代更迭的密码)(7)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朝代更迭基本都是“革命”结果,比如本是诸侯的秦革了周天子的命,泗水亭长刘邦革了秦朝的命,太原留守李渊革了大隋的命,社会闲散人员朱元璋革了元朝的命。

这些革命分子中有一方诸侯、地方大元、普通公务员,甚至还有地痞流氓,成分是相当复杂。

自己革命的时候可能还没有什么,可一旦登上了皇位,心里就开始犯嘀咕了:既然今天我能革别人的命,那么明天别人也就能革我的命!

这真是细思极恐,越想越后怕。

这可不行,我得找个合适的理由给自己正名。我要告诉大家,那不是谁想革命就能革命的,前提条件必须得是天选之子!

就问你见过大黑龙吗?传过童谣绯闻么?斩过白蛇么?什么?没有?那搞毛的革命,老实种地吧。

结果,五德学说也成了粉饰暴力、安抚民心的重要工具。

皇帝为什么要承运五德(朝代更迭的密码)(8)

除了当朝者的政治诉求,五德终始说的发扬光大也少不了那些推波助澜的人。

这些人都干了点啥事儿呢?那就是献“祥瑞”或者是献“符谶”。

其实这些人反倒是最不相信五德说的。因为这些所谓的祥瑞、符谶本来就是他们自己瞎编乱造的。到底怎么回事儿,他们心里门清。

那为什么在五德终始说发展的道路上,冲在最前面的,反倒是这帮人呢?

一句话概括,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更何况这还是个一本万利的好生意。

举个例子,假如一个新王朝说自己是的土德,那么他们就会赶紧跑去跟皇帝说自己看见黄龙了,这皇位摆明了就是您的呀!

第一,这种诈骗的成本很低,因为根本没法求证,我就说我看见了,你能把我怎么着?

第二,皇帝这时候正愁着找不到证明王朝德性的有力证据(多数王朝都是先上车,后买票,把前朝灭了再证明自己的德性是什么),这下子双方一拍即合,都揣着明白当糊涂。而且,再退一万步讲,这种拍马屁的话,换谁都爱听呀。到时候龙颜大悦,赏你个一官半职显然也不是啥难事儿。

皇帝为什么要承运五德(朝代更迭的密码)(9)

就这样,普通民众、统治集团、投机分子,里应外合,各取所需,活活骗了自己1000多年。

大浪淘沙,不靠谱还是不靠谱

一开始,这个理论还有很强的适应性,主要原因是这个理论发明的时候,朝代并不多。数一数,也不过夏商周,总的来说还是比较容易自圆其说的。包括后来的秦与汉,也还算连续。但是再往后就有点乱了,先是三国两晋南北朝,好不容易隋唐算是统一了,结果又来了个五代十国,再次乱成一锅粥。

皇帝为什么要承运五德(朝代更迭的密码)(10)

毕竟,这个所谓的五德终始理论本来就没啥科学依据,发生的事儿越多,漏洞也就越多,也就越难自圆其说。因此慢慢的,人们也开始怀疑,这套理论到底靠不靠谱。

后来宋朝被元朝灭亡,显然新建立的元朝政府对这套理论并不感冒。我们知道元朝被汉化的程度相较历史上其他少数民族政权是比较低的,或者说压根就没想着要汉化,那这套汉人发明的理论自然也就没有了市场。

再到了后来的明朝,五德学说由于群众基础日渐薄弱,元朝又在中间隔了这么久,再加上理论自身的缺陷,五德说最终慢慢的便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皇帝为什么要承运五德(朝代更迭的密码)(11)

现在,我们反过头来去看五德终始理论,无论其发明的初衷是什么,但最大的应用还是用来证明政权的合法性。这在君权神授的古代,这对于维护皇帝及王朝的威严是极为重要的,也可以说是构成统治基础的一个重要方面。

但是谬误终究是谬误,黑的永远也变不成白的。这也是为什么五德终始说最终被历史所抛弃。

我们再仔细想想,还会发现,五德终始说的背后,其实还隐藏着王朝内心深处的自卑。总觉得自己根不正苗不红。所以才要抬出老天爷给自己撑场子。

但是一个王朝或者国家真的能把这种虚无缥缈的玄学当做护身符或是救命稻草么?。

以前不能,现在也不能。充其量算是块掩饰心虚的遮羞布罢了。

那么什么才是一个国家自信的源头呢?那就是强大。而且是政治、经济、文化全方位的强大!

只有真正强大了,人民才有信心,政权才会稳固,而这些所谓的时代糟粕自然也就烟消云散了。

皇帝为什么要承运五德(朝代更迭的密码)(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