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最难得的人(儒林外史中的吃喝)(1)

《儒林外史》写市井生活、写底层小人物最是声形毕肖,生动精彩。无论是他们一粥一饭的烟火日常,还是他们内心的功利与算计,是你来我往的谈笑喝茶,还是图穷匕见的互相厮杀,都真实而又残酷。

沈天孚和沈大脚是南京城里的一对夫妻。

南京虽然是染着六朝烟水气、有着深厚文化风情的城市,但与这对夫妻无关,他们只是市井小人物,以保媒拉纤为生。

这一日清晨,早饭还没有吃,沈家就来了一个不速之客。这人姓归,是鲍家戏班老班主的姑爷,人称“归姑爷”。

儒林外史最难得的人(儒林外史中的吃喝)(2)

归姑爷请沈天孚去茶馆喝茶,向他打听一个胡家的女儿、王家的寡妇,说有人给他的内弟说亲,他想了解一下这个女人。

沈天孚一听,当即笑道:

“你问的是胡七喇子么?他的故事长着哩!你买几个烧饼来,等我吃饱了和你说。”

信息也是资源,哪有免费的呢?沈天孚毫不客气地向归姑爷要咨询费。归姑爷有求于人,当即起身,去隔壁买来了八个烧饼放在沈天孚面前,然后催他快说。

沈天孚道,你别急,等我吃完了烧饼再说。归姑爷无奈,只好看着沈天孚一边喝茶一边津津有味地吃烧饼,等到他将八个烧饼全都吃下去,才慢悠悠地说道:

“你问这个人怎的?莫不是那家要娶他?这个堂客是娶不得的!若娶进门,就要一把天火!”

虽然生意主动上门,但沈天孚却没有赶紧接住,而是一张嘴就直接否定了这门亲事。看来,媒人也不都是信口开河,他很对得起这八个烧饼。

儒林外史最难得的人(儒林外史中的吃喝)(3)

原来这位“胡七喇子”本是布政司衙门中胡偏头的女儿,她长得不错,从小娇贵。后来父亲去世,哥哥不成器,将17岁的妹妹卖给来家做妾。胡姑娘不甘心做小,被大太太赶了出来;第二次嫁入王家续弦,王家很有钱,她终于成为了“王太太”,很是开心满意。然后不料丈夫很快去世,男人的儿子赶她出门,她靠着撒泼耍赖得到了一份家产。这样一个泼辣又骄纵的女子,哪里是一般人家能娶的?

所以,沈天孚很诚恳地劝归姑爷,这门亲事不能结!

没想到归姑爷才不在乎她的性格,只问她是不是真的有点钱?沈天孚说,这些年虽然消耗了不少,但五六百两银子是有的。

归姑爷一听说王太太有钱,当即便说,没关系,我们不管她脾气秉性如何,请你帮忙做梦。只要保媒成功,自然会得到她不少的谢媒钱。

儒林外史最难得的人(儒林外史中的吃喝)(4)

原来鲍家的关系很复杂微妙。开戏班的鲍文卿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便是归姑爷的妻子。后来鲍文卿认了16岁的鲍廷玺做养子,将之视为亲子抚养长大,又将戏班子交给他管理。不久前鲍文卿去世,鲍老太太一直就对养子不亲,她当然更喜欢自己的亲生女儿。归姑爷夫妻当然也不喜欢这个弟弟,才不管女方什么性格呢,“那怕磨死倪家这小孩子!”

听归姑爷丝毫不在意王太太的泼辣,只要做成这门亲事。他自然也不再坚持,而是一口答应去做媒。不过他却对归姑爷强调“只是谢媒钱在你。”——我知道你的心思,我为你办事,你应该给我谢媒钱的。

沈天孚回到家,跟妻子沈大脚说起这桩亲事,沈大脚第一反应也是“摇头”,这亲事不行!

她比丈夫更了解这位王太太,知道不仅脾气不好,人家要求也高,根本看不上鲍廷玺啊!并且女人生活讲究精致, “戏子家有多大汤水弄这位奶奶家去!”

儒林外史最难得的人(儒林外史中的吃喝)(5)

然而沈天孚劝她说,男方就看中她的钱财了,我们也能从中多挣点钱。你想想办法,“替她架些空吧”——编点瞎话,糊弄一下这位王太太。

沈大脚能说会道,在王太太面前,她将鲍廷玺说成了是广有田地钱财的举人,家中也没有父母儿女,条件好得不得了。王太太虽然性格泼辣,但却没什么心眼,她对沈大脚的话深信不疑,当即答应了这门亲事。

鲍老太太很高兴,拿出四样金首饰、四样银首饰做聘礼。这八样首饰到了沈天孚手里,他也没客气,自己留下四样,只让沈大脚拿了四样给王太太。

王太太嫁过来三天后,才知道这鲍家根本不是什么官宦人家,而是开戏班子的,当即就大哭大闹,气成了一个失心疯。

儒林外史最难得的人(儒林外史中的吃喝)(6)

便在这时,沈大脚拿着两包点心来贺喜,王太太看到这个骗自己的媒人,当即红了眼。

“上前就一把揪住,把他揪到马子跟前,揭开马子,抓了一把尿屎,抹了他一脸一嘴。沈大脚满鼻子都塞满了臭气。”

沈大脚自作自受,什么也没敢说,只能要了些水洗了脸,然后悄悄离开了。虽然被荼毒一番,但他们已经赚到了四样首饰,归姑爷的谢媒钱也必然会拿到,

王太太依旧悲愤莫名,她又哭又闹,然而却也无计可施——那个时代离婚也不容易,她只能跟鲍廷玺磕磕绊绊地过下去。

这场一点也不匹配的啼笑姻缘本是归姑爷和沈天孚商量决定的。两个男人在茶馆里喝茶吃烧饼,轻轻松松就各有所得。而最终,却是沈大脚和王太太,两个女人以最难看的姿态互相厮杀——女人只能为难女人,她们根本就没办法,也没力量跟男人的世界对抗,只能这样聊以出气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