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侨界作家】张生红 | 鹏 城 起 舞

文化大革命时期当校长的爷爷被定性为“臭老九”革职在家。八十年代初,爷爷终于得到平反,每个月去领工资会买肉回来加餐,常听奶奶念叨:“改革好!感谢共产党,感谢邓小平。终于能吃上肉,生活改善了”。还听我爷爷説邓小平爷爷刚给深圳画了一个圈就成了万众瞩目及期待的深圳经济特区。

爷爷的平反正值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之际。爷爷认为国家大刀阔斧搞改革开放是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就决定派个家族代表到特区去发展(事实证明爷爷眼光独到,八九十年代能到深圳发展并留下来的大部分都发达了,或至少也是妥妥的中产阶级)。爷爷把他刚高中毕业最心爱的小儿子让包工头带往深圳,希望他能响应号召,参于到经济特区建设中去。当然也希望他能走出大山,出人头地,尝试让他改变家族及个人命运。没几个月,我小叔叔就卷着包袱哭着回来了,説深圳到处大兴土木,尘土飞扬,乌烟瘴气,干活又苦又累,出门在外也不习惯,甚想爹娘。爷爷觉得很遗憾,于是乎,爷爷把复兴家族的使命和希望寄托在长孙女我身上。我奶奶曾是南洋贵族,爷爷则是传统书香门第,爷爷奶奶婚后及有我父辈时却已一落千丈,家境贫寒。

鹏城欢迎你(鹏城起)(1)

感恩爷爷对我进行文化知识熏陶同时从小培养我吃苦耐劳的精神并严加管教,从小学开始除了学习,洗衣做饭,砍柴割草,插秧收割,除草种菜都是基本功和必修课,六年级开始暑寒假则让我顶着烈日或严寒跟二叔或七叔到建筑工地给他们捡砖递瓦,挑水,搅拌水泥沙浆,或到六叔单位供销社捆绑烟叶。所有假期都在做小工。所以,我从六年级开始已自己赚钱供自己读书和零花。

后来,九十年代初,我步入社会那一刻,爷爷直接把我送上开往深圳的硬座大客车。并语重心长的送我几句座佑铭:“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知识改变命运,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你爸没有儿子,你可得踏踏实实出人头地,为你爸争口气。(当年在我们客家人眼里,谁家没生到男孩是会让人瞧不起,也常会被人欺负)”。怀揣家族使命及爷爷教诲,一直鞭策我前行,未曾停止步伐。

鹏城欢迎你(鹏城起)(2)

深圳是我人生中第一驿站,梦开始的地方,也是人生第一舞台,我是导演,也是主角,如何在舞台绽放精彩?自己必须明确方向,不断学习,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深圳是包容的城市,不分肤色,不分民族,来了就是深圳人。只要你勤劳,善于思考和发现,努力进取,机会到处都是,定能收获喜悦,绽放芳华。穷则思变,每次创新转型都是在渡劫,不经历风雨,又怎能遇见彩虹?没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一路摸爬打滚几十年,我也有20~30%的失败机率出现。后来,当我在异地发展遇到瓶颈,都会回到深圳呆上几天,拜见精英牛人,寻求突破,用深圳模式或思维让问题迎刃而解,屡试不爽。我不得不承认,深圳精英们的感知比较前卫,创新思绪及意识形态相对比其它城市的人跳跃及超前。

当年没有高速,从家乡梅州平远河头镇的山沟沟坐班车兜兜转转几次车,到深圳至少要折腾15~20个小时左右。初出茅庐的弱女子我带着奶奶和家人凑给我的仅有266元出来找工作(这是奶奶对我的美好祝愿:好事成双,六六大顺)。出门在外,人生地不熟,无依无靠,感恩几位好心老乡大姐轮流收留我住在8人一间房的上下铺宿舍,并和她们挤在同一张窄小的床上,好歹不致以沦落街头。无以回报,我每天找工作回来主动给她们搞卫生洗衣服做饭菜。因为没有工作经验,到处投简历面试,处处碰钉子。囊中羞涩的我为了节省费用,没找到工作前,常常一天只吃一顿饭,2个小时内能走到的地方,我都走路去找工作。饥寒交迫的我独自走在尘土飞扬的马路上,自我安慰中反复默念着:“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一度怀疑孟子他老人家是否为我量身定制。

鹏城欢迎你(鹏城起)(3)

2个月后,我简直用求爷爷告奶奶的方式几乎踏破鞋皮到处找老乡帮忙才进入一家中日合资的电器公司上班。公司地处深圳宝安福永镇橋头村,其时属于关外很荒凉的地方。记得我当时做办公室文职的工资每月只有600元,留100元自己吃饭零花,省吃俭用,其余500元全部寄回老家供几个妹妹读书并改善家里生活(当年我的发小大学毕业直接回老家当副镇长每月工资却只有200多元)。为了让自己快速掌握各类生存技能,开始几年,我除了白天上班,晚上和节假日就学外语和电脑及苦啃各类书本。我坚信:“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求知若渴的我逮住一切机会继续各种学习充电。

每周只有周六晚上让自己放松一下,到公司大电视厅看香港四大天王劲歌金曲节目,或者到公司职工歌舞厅学跳当时最流行的慢三快四探戈等交谊舞,或偶尔登台倾情飙上一首邓丽君的歌,收获阵阵掌声。我一年才舍得进城经济犒劳自己一次,用边防证经深圳南头同乐关到深圳市区东门一趟,买块花布料定制条新裙。当时电脑是新兴高科技产物可望而不可及,显得格外神秘莫测。一台286电脑要1万多元人民币(相当于我们不吃不喝几年的全部工资),几千人的大公司,只有一间独立电脑打字室,全公司只有一台电脑,由总经理的女儿任专职打字员专用,电脑像大爷一样被伺候着。除了打字员在里面工作,其它时间,电脑机房的门锁得严严实实。从不让外人进入,电脑的机箱上也带着锁。我在发送文件时也只能敲门让打字员出来拿,我只能隔着玻璃窗看看电脑的神秘背影。虽然和打字员关系不错,一旦我问及电脑有关知识,她绝对守口如瓶。生怕抢走了她当年赖以生存的吃香饭碗。

鹏城欢迎你(鹏城起)(4)

开放式的大办公室里采购部门有一台没上锁的纯英文打字机,每天晚上等所有人下班后,我悄悄溜回办公室,胆颤心惊的借着窗外路灯照射进来的光,偷偷地小心翼翼的学习打字,生怕自己不小心会把打字机弄坏,更担心被人发现告状丢了工作,大有向古人学习凿壁借光的架势。先用A3纸手画了一张1:1模拟键盘练习盲打,并买了一本电脑学习教程自学,最后实操,几个月后英文及五笔打字速度练得飞快。初期根本没有电脑培训机构,没钱也没地方学。两年后再换工作因为我属罕有的熟悉电脑操作并能唬弄些英语及日语而工资翻倍优先录取。吃苦勤学中一路成长,工资随学习的技能经验增加及职务提高已呈几何式增长。到十年后自己出来开公司。不断创新并挑战自己,开疆拓土,总是能轻松迈开自信的步伐勇往直前。

后来,我陆续已把七大姑八大姨及年轻一辈亲戚加上一些乡亲上百号人带往深圳及中山发展,大家都很争气,发展的都还不错,基本改变了整个家族命运。可以告慰爷爷奶奶在天之灵了。

鹏城欢迎你(鹏城起)(5)

我从深圳到香山再走向香江及世界,卧虎藏龙的深圳最能让我不断反思及警醒。出道前十年是勤学苦练及积累技能人脉的黄金阶段。第10至20年是最好的发挥阶段,在第二个十年感觉到事业已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得心应手。似乎已如日中天,开始沾沾自喜,自我膨胀,大有笑傲江湖的架势。似乎已插上骄傲的翅膀,随时都想飘起来,庆幸尚存一丝自知之明,感觉常此以往,危矣!于是乎,知耻而后勇,选择急流勇退。回炉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面对海归博士同学,交大同学,人大同学,华师大同学......;上市公司老板,地产界老板,企业界大佬,酒店业大佬,金融界大佬.......等重量级同学。来学习深造的大都是知识渊博,功成名就的各路神仙。课堂上精彩辩论常常佩服的我五体投地。深刻体会到一山更比一山高。恍然大悟,芸芸众生,牛人比比皆是,我算老几?瞬间锐气全无,感觉已卑微到尘埃里。涛声依旧吧,继续老老实实夹着尾巴做人才是硬道理。

当然,社会是一所大学,也是一所大染缸,当初人们心中的深圳灯红酒绿,纸醉金迷却全然与我无关,人穷志勿短,坚守心中一方净土。怀揣使命及正知正念。谁若投我以木桃,我欲报之以琼瑶的感恩之心,已把精力用在工作和学习进取上,何来矫情?学无止境,不进则退。唯有终身学习,不断进步,才能提升核心竞争力。

鹏城欢迎你(鹏城起)(6)

深圳是我成长的福地,是引领我走向世界舞台的窗口,从当年深圳大学出来,再走进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最后由深圳漂洋过海走进英国牛津大学去喝洋墨水。现在仍定期抽空往返深圳香港两地学习。最让我佩服是清华班的同学们,印象最深刻却是牛津大学的学习氛围及老师们留给我的深刻印象:从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院长Sue Dopson到Prof Richard Scase(牛津大学教授兼英国首相智囊团顾问)再到约瀚.霍夫曼博士(斯坦福大学博士,牛津大学金融学专家级教授)等等........。越是知名的高等学府,人越发谦卑低调。绅士淑女风范已深入她们骨髓,文化及学识使然。全然一副“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的模样。接触的人层次及水平越高,越发感觉自己渺小无知。求知欲望更加强烈。回头望望,苍海茫茫,自潮当年自以为是时简直如井底之蛙。

近几年,我已从有为到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最后准备过渡到无为而治过往小事业。曾经在深圳学习三年之际,年少轻言;再学三年,已不敢妄言;又学三年,越发沉默寡言;再过三年,期望能静默无言;待左三年右三年徘徊在深圳继续历练若干轮回之后,梦想能著书立说将书留于架上,我及画作被挂在墙上之时,无言即言......心声亦愿景。我所欲也!

鹏城欢迎你(鹏城起)(7)

我最崇敬知识渊博的文化人,吾生有涯,而学无涯。期望读万卷书努力让自己内心淡定,继续行万里路让自己路过人生曼妙的每一处风景。享受:默而识之,学而不厌的感觉。腹有诗书气自华,修到能虽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之时。优雅从容的精神贵族才是我毕生的追求。

鹏城是一座进取励志的年轻城市,如大鹏展翅,飞速发展,日新月异,高楼林立,交通发达,人才济济,活力四射。创造了N多全国第一甚至世界第一。深圳改革开放四十年,我也是受益者,我有缘参与并见证了深圳华丽蜕变近三十载。我虽不是成功人士,但基本做到了生命不息,奋斗及学习不止。可以称得上青春无悔。长期结缘深圳,自然墨染的有几分深圳精神及深圳范。从学几种外语,企业管理,酒店管理,财务管理,地产管理,经济管理,国学,文学,琴,诗,书,画......各种专业及技能。到开公司或投资实业,酒店,地产,国贸......从事及投资的各种行业均和深圳息息相关。

深圳是具有大爱的城市,是公益及志愿者之城,随处可见的“红马甲”义工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近十年来,当我发动贫困助学助农,治病救人救急,修桥补路等公益.....响应最积极是深圳同学及企业家们。

只要在境内,我常常喜欢每周到深圳呆上两天,偶尔再做点小事,感受深圳节奏。顺便见见俩位定居深圳博学多才,功成名就的老闺蜜。但愿时光不老,与深同在。待人生繁华落幕,让我能细数鹏城落日流年。如果有一天,我累了,深圳仍是我向往剧终落幕的舞台。

鹏城欢迎你(鹏城起)(8)

张生红,女,笔名微尘。广东梅州市平远县河头镇人。70后业余作家、诗人。广东省侨界作家联合会会员,平远县作家协会会员。热爱琴诗书画, 创作的诗歌散文散见于报刊杂志及网络平台。

广东省侨界作家联合会(原名广东省归国华侨作家联谊会)于1983年10月20日成立,是我国最早成立的侨界作家群众团体。我省著名老作家陈残云、秦牧、杜埃、郑达、于逢等等是该会早期的中堅力量。先后与泰囯、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及香港(地区)华文作家(学者)进行过互访或文学交流。不定期开展华侨题材电影、电视剧本和华侨题材短篇小说征文,产生了较大的影响。30多年来,作联会员共出版著作1000多部(种)。国内外发行的《侨星》杂志出版了120多期。目前作联共有会员三百余人。成立了小說、诗詞、散文、報告文學、儿童文学、文学評論等专业委員會;并成立了书画院和艺朮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