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获第四届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佳作奖的《拐杖狗》, 以饱满丰富的情节、特点鲜明的形象传递出不同的感情,或温馨弥漫,或揪心不已,就像一曲跌宕起伏的音乐,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欣赏故事的过程无疑是一种让眼睛闪现希望、让心灵充盈感动、让精神温暖提升的动人体验。最耐人寻味的结尾部分,画面故意模糊,给人留下了足够的想象空间。想象本身就充满了各种可能,相信读到这本书的每个人都能享受到这种想象之美,相信在这种想象之美的伴随下,小读者们定能感悟、收获、成长。

一个人上下学的孤儿(辽阳读书拐杖狗)(1)

《拐杖狗》 明天出版社

一个人上下学的孤儿(辽阳读书拐杖狗)(2)

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平时读得最多的就是故事书了,初次拿到《拐杖狗》,我就被封面图画所吸引,这会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带着这份好奇,我开始了一次不一样的阅读之旅。

这是一本关于忠诚和友谊的无字书,恰恰因为无字,画面中的一系列动作、表情、场景,都将狗狗的至情至义表现得淋漓尽致。正文首页用六幅连贯的画面讲述了狗狗与老人的意外相遇,通过视觉转换串联起老人与狗之间的缘分。因为遇见,两个孤独的物种有了依靠,老人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照顾,更是让狗狗与他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四幅图,刻画出四季的更替,让我不禁想到那句“陪伴就是最长情的告白”。紧接着一个跨页,迎来了故事的转折:一次意外,狗狗与老人被迫分离。慌乱中,狗狗叼起老人的拐杖,开启了一场漫长而曲折的追寻,这场追寻是对忠诚的坚守,也是温情的见证。

“最珍贵的友谊,可以跨越山海,穿透时光,超越物种……无需言语”,这是写在封底的一句话,看似难懂,但通过欣赏这个故事,孩子完全能够读懂其深意。希望每位读到这本书的人,都能够从书中感受那份跨越物种的至深情谊,也希望大家能够从这段不离不弃的追寻中唤起内心最初的感动。

一个人上下学的孤儿(辽阳读书拐杖狗)(3)

一个人上下学的孤儿(辽阳读书拐杖狗)(4)

一个人上下学的孤儿(辽阳读书拐杖狗)(5)

故事从马路边一个被遗落的纸箱开始,老人与箱子里的小狗相遇,四目相望的那一刻,彼此的孤单开始有了“陪伴”的期许,老人单手拄着拐杖,另一只手抱着这只狗,步履蹒跚地消失在灰色的画面中,唯有身旁的一棵绿树和老人身穿的绿色衣服让读者心生希望。在老人的悉心照料下,小狗渐渐长大,老人也日渐衰老,老人拄着那根不离手的拐杖,与狗相依相伴,走过春秋与冬夏。一次意外,老人跌倒了,狗狗发疯般地向行人“求救“。被救护车带走的老人只留下一根拐杖,从此以后,小狗不论走到哪里都叼着老人的拐杖,成为了拐杖狗。为了找到收养过自己的老人,拐杖狗被车撞、被人嘲笑、被野狗围攻,甚至靠翻垃圾箱果腹,从毛色油亮变成皮包骨头,历经无数坎坷和冷眼,却始终挡不住狗狗的忠诚和爱。

一个人上下学的孤儿(辽阳读书拐杖狗)(6)

从遇见你的那一刻,从和你分开的那个地点,不论饥寒酷暑,不管艰难险阻,一年又一年、一季又一季、一天又一天、一分又一分,只要听到呜喔呜喔的声音、看到闪着红灯的白色救护车,我都会带着你的拐杖奋起而追……直到再次遇见你,纵是万水千山,风雨交织,我都会带着你的拐杖在路上,直到找到你。

对于狗狗来说,它不知道什么是生死,从相互陪伴的那一刻起,就换来了它的终生相守,不论主人去了哪里,它都会一直追逐。

你倒地的那一刻,我万分焦急,不会表达,如果可以,我一定会告诉你与你分开后,痛彻心扉的离别之苦,但是我不会说话。

救护车载着老人离去,撇下的拐杖躺在地上,从这一刻起,狗狗开始了漫长而艰难的追逐历程。

一个人上下学的孤儿(辽阳读书拐杖狗)(7)

它咬着拐杖,循着呜喔呜喔的声音和闪着红灯的白色车,越追越远。它穿过铁轨、坐上火车,穿越无边麦田、繁华码头。它在黄昏的海港边凝望着那只似曾相识的老鹰,又一个声音来了,它又一次奋起直追,再一次踉跄在急涌的车流中,拐杖摔断了,拾起……

时间的车轮从2009年到2014年,转眼间5年过去了,它还在路上。

忽然有一天,在遥远的天空,它仰头突然又看到了那只曾相识的老鹰,它追过去,在最初的地点,见到了坐在轮椅上的老人。

人类的世界里永远不缺乏示爱的机会,表达情感的方式有千万种:电话、邮件、外卖……可是狗狗的世界没有通讯设备,纵然只有奔跑,它也会找到所爱,相守一生。

一个人上下学的孤儿(辽阳读书拐杖狗)(8)

绘本的环衬页是老人的脚印和拄着拐杖的脚印,与之相对的是一只狗的脚印。故事的末尾,一串串老人拄着拐杖的脚印延伸到很远很远,周围环绕着狗狗的脚印。就像他们最初相识的那样,他们一起走了下去,走向永远。

来源:教育家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