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事中国戏曲研究长达70余年,年高104岁的他依然孜孜于推进中国戏曲的传承与发展,人们将他与张庚并称为中国戏曲界的两棵大树而他却谦逊地将学术堂号命名为淡渍,他就是中国戏曲界德高望重的评论家——郭汉城,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郭嘉人物历史讲解?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郭嘉人物历史讲解(真实的郭汉城是怎样的一个人)

郭嘉人物历史讲解

他,从事中国戏曲研究长达70余年,年高104岁的他依然孜孜于推进中国戏曲的传承与发展,人们将他与张庚并称为中国戏曲界的两棵大树。而他却谦逊地将学术堂号命名为淡渍,他就是中国戏曲界德高望重的评论家——郭汉城。

1917年,郭汉城出生在浙江省萧山,因家境贫寒,小学毕业之后,郭汉城考入半工半读的浙江省立杭州农业职业学校。为什么考到这个学校,因为这个学校它就是半职业半劳动的,浙江这个学校是委托浙江大学农学院办的,校长是竺可桢。八一三,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战火燃烧到江南,毗邻上海的杭州城内可谓是黑云压城城欲摧,郭汉城决意外出寻找一条救国之路。他的一位中学老师送给他一把扇子。这个扇子写的就是畏日如虎、爱扇如珠,扇能抗日、人其何如。鼓励这些有志的青年,其实这个中学老师是一个地下共产党员,他后来才知道的。在这民族危亡的关头,郭汉城毅然参加了抗日救国学生会。有一个很大的镇子叫做碧湖,大家都集中到碧湖去了。然而,在碧湖镇训练班学习的郭汉城总觉得山林湖畔的平静生活不是自己的追求,当他听说国民政府教育部迁至长沙后,便同一群伙伴起身前往长沙,一行年轻人风尘仆仆、直奔长沙。不料,此时的国民政府教育部早已远迁至贵州,郭汉城和伙伴们无所适从,好在这时他们获知陕北公学正在招生的信息,郭汉城决意前往革命圣地延安。直接到陕北去报到不行,要由长沙十八集团军办事处先跟他们联系,大家都是很年轻的,非常希望到那边去,那就决定一定要去。从长沙到西安,山高水长、路途坎坷。孩子们带的钱不多,身上钱快用光了,这个时候主要是扒难民车。扒上去不掏钱、难民车,这段路是窑洞很多,一个接一个,那个时候趴在火车顶上,它在窑洞、这一截的窑洞特别长,一定要把铺盖里面的东西都盖上去,带着它们出去,出去以后才能透气。张志永言:“他说在火车上你得扒得紧紧地贴着车,稍微蹭一下,蹭一下摔下去就压死了,就这么危险。”那个时候是年纪轻,什么都不怕,他们喜欢到延安去抗战。就在那种艰难险阻下,他们凭着坚定的信仰和信念一路就到了西安。到了西安以后,郭汉城拿等人经组织安排、前往位于旬邑的陕北公学关中分校就读,在这里,郭汉城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他如饥似渴地阅读马列原著,形成了他作为革命者的人生观、世界观。他一辈子里面、参加革命以后,第一件大事、一件对他很重要的事,就是说自己很好地来看一些(马列主义)原著,而且不仅是工作和实践结合起来,理论与实践结合相指导,奠定了他一辈子的思想。说好说,做起来很难,自己后来搞了戏曲什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就把中国的那些理论、中国的实践两个结合在一起。一辈子遇到的事情都与这个有关系。

1939年初,郭汉城所在的关中分校与总校合并,不久、中央决定将陕北公学与鲁迅艺术学院安吴堡战时青年训练班、延安工人学校合并,成立华北联合大学,校址迁入晋察冀边区,成仿吾任校长,随校迁址入华北联合大学学习。走以前,第一次听到了毛主席和周总理报告,毛主席那会年轻、大个。他说、我们有三个法宝,第一个法宝你们到晋察冀边区要搞什么、要搞武装斗争;第二个是统一战线,告诉他们、光你们这些人打不了天下,你们要搞统一战线、要把人团结起来,可以团结的尽量团结他们;第三个叫党的建设,就告诉他们这三个。总理很特别,讲了一个你们不是要远去吗,你们到河北去、敌人的后方去,大家共同来唱一个《到敌人后方去》、把鬼子赶出去。噢呦、这个一唱啊,大家那个精神啊振奋,大家都唱,很高兴。

华北联大在察哈尔的办学是艰苦卓绝的,根据地钱粮短缺,师生们在南泥湾精神鼓舞下自力更生、丰衣足食,学成毕业后,郭汉城留校从事教学工作。在革命教育工作过程中,他带领学生自己打上柴自己烧,然后上课是多艰苦、就是他在上边就是没有那些黑板什么,他在上边拿个树枝在地下在上边画着讲,学生们是坐着、拿砖头或者什么的,就是石头、坐在那儿,然后拿上一个小木头板垫在腿上,这就是课桌,然后拿上那些桦树皮什么写,就非常艰苦的情况,连铅笔都是非常珍贵。

面对日本侵略军对抗日根据地的疯狂扫荡,我抗日军民英勇抗敌,战斗中的一次经历、让郭汉城永生难忘。隔离、把你的这一大块隔离开来进行扫荡,这大概1943年这个时候,有一次就被敌人包围了,包围以后、他们学校、整个学校要脱离、脱离敌人的包围。五台山加上一些村庄附近都是空的,一个人也没有,看上去草黑乎乎的、挺可怜,他们就在这个群众带领下去上山。这段死里逃生的经历,带给郭汉城的感悟,奠定了郭汉城一生艺术为人民的创作底色。没有老百姓,你不行的。

新中国成立后,郭汉城以百倍的热情投入了新中国的文化建设之中。1951年,郭汉城受命担任察哈尔省文化局副局长兼察哈尔省文化艺术联合会主任,面对察哈尔地区、尤其是省会张家口市商道文化、多民族文化、新旧艺术观念纷呈的局面,他首先从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地方戏曲入手,遵循改戏、改人、改制的指导方针,大力推行戏曲改革,使得张家口的戏曲舞台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新气象。在我(他)们看、张家口看,那种戏那个时候是好的,大花脸、炸音已经没有了。在张家口以前有一个叫做金铃黑(郭寿山),他这个声音像金铃,已经不唱。在太原还有个老狮子黑(乔国瑞),他还唱这个炸音,这些东西都是在改变。杜忠说:“给自己感觉就是最大的,把张家口的戏曲整个来了个按新的理念、新的精神,就是戏曲舞台有了新的变化,另外就培养了一批的年轻的演员,戏曲生态出现了一个非常可喜的新面貌。你像首先演职员的地位提高了、信心也大了,关键是改戏。改戏,是郭汉城戏曲改革工作的重中之重,他将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改编成晋剧的《蝶双飞》,创作出极具影响力的经典戏曲作品。这个时候,因为他们下面需要,他到华北开会的时候,在书店里买了一个小本子、买了个小唱本,就是关于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个戏还是搞得、搞得非常成功。

为了配合新婚姻法的普及,郭汉城以故乡浙江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小唱本为蓝本,根据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晋剧的演唱特点,对唱词和情节进行了改编,创作出《蝶双飞》,由翟翼导演、刘玉婵、王桂兰分别饰演祝英台与梁山伯,该剧在张家口优秀节目上演月上,一经演出、便以强烈的反封建色彩和细腻真实的情感而获得了广泛好评,连演百场、轰动一时。

演到梁山伯和祝英台要分开、不幸的时候,一个解放军的青年战士这时候他们台上哭、台下哭,满院都哭。哭的是两个人分开,这个戏它的成功自己没有想到,没有想到群众这么喜欢,一直到现在,还有些唱段还在群众里流行。杜忠言:“反正是你像梁山伯祝英台的一些唱腔,自己是农村的、自己回我们农村老家,老农民地里种地都会唱。有时候自己爷爷、自己去放牛听那个地里面都是梁哥哥、祝妹妹,反正是。把那些个刘玉婵、王桂兰老师她们好的唱腔,打一更叮叮咚、打二更叮叮咚,那些自己伯伯大爷们他们全会唱。张栋林言:“自己觉得他们没有说是我们是从延安过来的,我们有文化、不结合实际,没有这样的。”

对待中华传统戏曲,郭汉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鼓励并实践着旧瓶装新酒的戏曲改革方向。除了《蝶双飞》,他还专门创作了《张羽煮海》、《仙锅记》、《复郢都》等一批剧本,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张栋林说:“其实我们张家口的京剧《八一风暴》,在反映现实生活当中走到了全国的前列,这些绝不是孤立的,它一定是跟那个时代的以郭汉城先生为代表的这些文艺工作者,他们那些具体指导、还有他们那种充满创新意识的思想,在这块土地上的实践有着密切的关系的。”

除了切实的戏曲改革实践外,郭汉城也参加了一系列重要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1952年10月6日至11月14日,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在北京举行,会上,京剧、评剧、豫剧、越剧、沪剧、淮剧、晋剧等23个剧种、37个剧团带来了共82个剧目表演,闭幕式上,周恩来总理发表了重要讲话,表扬此次大会贯彻了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正是在这次戏曲的饕餮盛宴上,郭汉城深刻体会到戏曲在中华文化中的至关重要的地位。在郭汉城看来,戏曲可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有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和发展轨迹,因此、郭汉城自觉地挑起弘扬中华戏曲文化的重担。张志永言:“就像郭老的原话就这样说的,自己给你们引用一下,就是说中国戏曲的魅力,你没有、对它不了解的时候,你认为它是封建的、落后的、该消亡的东西,但当你真正进入它、深入它的时候、你会非常喜欢它、一万头牛都拉不回来了,这是他的原话。1953年,郭汉城调往华北行政委员会文化局任文艺处副处长,随后、他被派往山西协助地方继续进行戏曲改革工作,也正是这一年,华北人民晋剧团成立,团长周力正是郭汉城的老部下,在郭汉城的帮助下,晋剧团加工整理传统剧目、使得濒于失传的晋昆剧目《嫁妹》、《草坡》、《功宴》得以重见天日。郭汉城不仅改编创作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还总结戏曲改编与创作经验,提炼理论精髓,他先后发表了一系列戏曲理论文章,包括《衡量 改编传统喜剧剧目》、《从<牡丹亭>看传统剧目的主题思想》、《略谈十年来戏曲传统剧目的整理改编》,《传统剧目整理改编的几个问题》、《戏曲艺术推陈出新的成就和经验》、《戏曲艺术要反映时代精神》等,详尽阐述他的传统剧目整理改编理论。1954年7月,华北行政区建制行将撤消,此时、摆在郭汉城面前有两条道路,一是回察哈尔省,继续从事文化行政工作;二是进入中国戏曲研究院做戏曲研究,郭汉城早已心有所属。当组织征求本人意见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他热爱的戏曲艺术,前往中国戏曲研究院从事戏曲研究。张林雨说:“自己说你(郭汉城)用一生体会中国戏曲的美,用一生践行中国戏、对中国戏曲的承诺。

中国戏曲研究院1951年4月3日于北京成立,在院长梅兰芳的带领下,中国戏曲研究院成为一个兼有理论研究、创作演出和艺术教育三重任务的综合性戏曲机构。其中,理论研究的一大重地便是戏曲研究室。戏曲研究室主任由研究院副院长张庚兼任,由郭汉城、李刚担任副主任,郭汉城同时兼任下设戏曲剧目研究组组长。好风凭借力,郭汉城大显身手的时候到了,研究院到全国各地开展详尽的调查研究,了解各地剧目创作和戏曲演员的情况,并举办了三届戏曲演员讲习会和两次全国剧目讨论会,郭汉城当仁不让、全程参与到这一系列工作中,最终、戏曲研究院摸索出了我国戏曲研究的道路。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讨剧团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在戏曲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演员们的想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解决,正如郭汉城所言,要联系实际,不搞学院式关门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