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结束后,巴塞君吓得好几天不敢出门。

1031万高三考生,在300多天泯灭人性的复习之后,终于放飞了自我。

脱掉校服的少男少女,无忧无虑,有钱有闲。

他们成群结队从学校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商场里,餐厅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当老师教育孩子的电影(电影中的另类老师)(1)

庞大的队伍里,有一支另类的小分队。

高考结束后第一天,有位班主任老师不顾身份,带领全班同学去网吧包夜。

「班主任」和「网吧」这对水火不容的宿敌,就这样奇迹般的在一起了。

惊掉下巴的网友,瞬间让这条新闻冲上热搜。

当老师教育孩子的电影(电影中的另类老师)(2)

很多人都说,校长要是知道了,八成得气晕过去。

然而这位班主任根本没打算藏着掖着。

在包夜现场,他拍下纪念视频,尽显离经叛道的本色。

事后有媒体采访他,他还敢实名连线,什么都不怕。

这次包夜,其实不是突发奇想。

三年前唐老师接手这个班的时候,曾经许下承诺:

「你们三年不逃课上网,高考完我找最好的网吧包场!」

从视频上看,32寸曲面屏、闪闪发光的机械键盘和游戏鼠标、宽大的皮质座椅,这就是最好的网咖没错了。

当老师教育孩子的电影(电影中的另类老师)(3)

包场 饮料,一晚上花了3000多块钱,全部由唐老师自掏腰包。

这种说得出、做得到,跟学生打成一片的好老师——

只能说是别人家的班主任,生活中太少见了。

(你要是遇到过这样的老师,一定要在评论区给大家显摆一下!)

当老师教育孩子的电影(电影中的另类老师)(4)

长期以来,电影里的班主任形象,都是以刻板人物为主。

冯小刚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饰演的胡老师,端着知识分子的官架子,说起话来「嗯啊这哎」。

面对学生,一贯的说教呵斥,却对打架的混混儿唯唯诺诺。

其猥琐形象,代表了一部分外强中干的人。

当老师教育孩子的电影(电影中的另类老师)(5)

《夏洛特烦恼》里的王老师,长了一脸的势利眼,尖酸刻薄,各种拉仇恨。

打着「老师都是为你好」的旗号,天天刷存在感,搞得学生看见他就烦。

其道貌岸然的形象,代表了一部分没有自知之明的人。

当老师教育孩子的电影(电影中的另类老师)(6)

有趣的是,当道貌岸然的王老师,跟欺负学生的小流氓大打出手的时候,我们还是会热血沸腾。

再讨厌的老师,只要做了为学生「玩命」的事,就能引起全场喝彩。

或许我们心里,都在期待一个离经叛道,为学生两肋插刀的「不正经」老师。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于谦主演的《老师好》能以500万成本,砍下惊人的3.5亿票房。

当老师教育孩子的电影(电影中的另类老师)(7)

于谦饰演的苗老师,是远近闻名的优秀教师。

热爱荣誉的他,天天捧着奖品搪瓷缸,骑着奖品自行车,把班级荣誉挂在嘴上。

当老师教育孩子的电影(电影中的另类老师)(8)

这样一个被体制内认可的老师,难免会站在学生的对立面。

学生看小说,他没收;学生涂口红,他没收。

动不动就训人、罚站,搞得教室里紧张兮兮。

然而骨子里,苗老师并没有看上去那么一本正经。

当老师教育孩子的电影(电影中的另类老师)(9)

作为高考状元考上北大中文系的他,曾经是个爱吹口琴的宝藏男孩。

在上大学需要过政审的年代,北大把他拒之门外。

愤怒、委屈、失落、压抑,各种情绪混在一起,凝结成了今天的苗老师。

因此,除了严厉的管教,他还是个鲜活的人。

当老师教育孩子的电影(电影中的另类老师)(10)

学生生病缺钱治,他带头捐出一个月工资。

学生辍学混社会,他闯进流氓窝里把学生骂醒。

班上成绩最好的学生,帮村镇中学的后进学生补课。他把好学生骂跑,自己免费给大家上课。

当老师教育孩子的电影(电影中的另类老师)(11)

这些「壮举」满足了我们对好老师的期待,也给了补课成性的老师一记响亮的耳光。

如果遇见这样的老师,巴塞君一定会恨死他,也会一辈子怀念他。

当老师教育孩子的电影(电影中的另类老师)(12)

相比顶着高考压力的苗老师,《放牛班的春天》里的马修老师,则是用柔软的方式带来光明。

这个失败的音乐家,又老又丑一无所有,沦落到「问题少年管教所」当老师。

顽劣的少年,上演「逃学威龙」式的恶作剧,给新老师各种下马威。

面对本该阳光灿烂的孩子,马修没有像校长一样滥用体罚。

他温和如水,诚以待人,跟可怜的孩子们站在一起。

当老师教育孩子的电影(电影中的另类老师)(13)

一个学生唱歌骂老师,马修非但不生气,还教他继续唱。

马修发现,本来令他绝望的音乐,正好能给这些孩子带来希望。

于是他不顾校长的嘲讽,忙前忙后组建合唱团。

白天带孩子们排练,晚上给孩子们写歌,乐此不疲。

当老师教育孩子的电影(电影中的另类老师)(14)

天籁般的歌声,带着阳光和快乐,逐渐洒满整个校园。

就连凶神恶煞的校长,也露出老顽童的一面,跟孩子们一起踢球。

当老师教育孩子的电影(电影中的另类老师)(15)

如果说马修老师像水一样滋润,《死亡诗社》里的基汀老师就像火一般热烈。

他任教的「美国最好的大学预备学校」,约等于我们的衡水中学。

出类拔萃的升学成绩,是整个学校引以为傲的资本。

当老师教育孩子的电影(电影中的另类老师)(16)

基汀老师跟别人不一样,他非常「不正经」。

第一次讲课,他就让学生把课本中的导语撕掉,摆脱传统教育的束缚。

为了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世界,他站到讲桌上讲课,还让大家都来踩踏讲桌,感受不一样的视角。

当老师教育孩子的电影(电影中的另类老师)(17)

基汀用各种离经叛道的方式,告诉学生要坚定的做自己。

在他的感召下,胆怯的小男生,大胆追求心爱的姑娘

被家长规划好未来的学生,大胆奔向表演梦想。

同学们违反禁令,复活了「死亡诗社」,在自由的思想中畅快翱翔。

那份源于智慧的快乐,是书呆子们一辈子也体验不到的。

当老师教育孩子的电影(电影中的另类老师)(18)

可悲的是,苗老师、马修老师、基汀老师,都遭到停课、开除的官方处理。

无论在哪个国家,哪个时代,「不正经」的老师永远为传统所不容。

巴塞君不禁担心起唐老师的处境。

带全班学生去网吧包夜,是否会被定个罪名,直接踢出教师队伍?

学生再怎么爱他,网友再怎么挺他,也拦不住那个声音跳出来,打压人性的鲜活。

当老师教育孩子的电影(电影中的另类老师)(19)

当老师教育孩子的电影(电影中的另类老师)(20)

当老师教育孩子的电影(电影中的另类老师)(21)

好在今年是2019年,传统的教育理念,已经被大多数人视为落后思想。

《死亡诗社》结尾,被开除的基汀老师黯然离去,全班学生在权力逼迫下默不作声。

突然,一个男生站到课桌上,用基汀教过他们的方式,向他致敬。

接着,一个又一个学生站到课桌上,慷慨激昂。

他们不顾管教老师的喝止,坚定地站起来,坚定地做自己。

这一幕,正是我们心中最理想的教育。

当老师教育孩子的电影(电影中的另类老师)(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