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蓝馍馍,一个自学口琴四年就拿到亚洲冠军的硬核玩家。

今天来给你们爆一个天大的秘密,那就是我们都被压音这个词给骗了,可以非常非常保守的讲,我们口琴圈有近95%的人并不知道口琴压音的真正原理,我们知道的,或我们学到的,只是气息改变了,然后簧片被压弯了,然后音高降低了。我们就一直被这样的说法灌溉着,没有人会问为什么,甚至没有人愿意真正的探索一下这个问题。

你是否觉得压音就是单纯的簧片音高被压低呢,如果是半音阶口琴的压音,确实是这样,但是在十孔口琴上,这个说法其实是错误的,并不成立。

口琴的标准调音(口琴我们)(1)

这就是我要爆给你们的惊天大秘密:十孔口琴上的压音,本质上并不是让簧片的音高变低,而是恰恰相反:压音其实是让簧片音高上升了。

那很多人就会问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压音压音,明明是把音高压下来,怎么反而是音高上升呢,所以我刚才也说了,我们绝大部分人其实都被压音这个词给骗了,这个骗局无关于任何人,要怪也只能怪一个叫曼德拉的心理学效应,这种效应也被叫做记忆偏差。

关于曼德拉效应这个词的由来,时间关系我不啰嗦了,大家可以网上了解一下。

这里举几个比较明显的例子,

口琴的标准调音(口琴我们)(2)

比如说: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这句歌词大家应该都听过甚至唱过,但其实真正的歌词是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朵花,不信的话你可以去查一下,这首歌叫爱我中华。

再比如说:

真,直,具这些字其实里面都是三横,而我们绝大部分人一直都认为是两横,而且也写作两横。

还有《还珠格格》里的那句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实际上并不是湖畔而是大名湖边的夏雨荷。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有些观众嘴上喊着这次一定点赞投币 收藏,然而整期视频看完都没有要三连的意思,最后窃喜的想,真香,劳资又白嫖了。

这种对现实事情持有错误印象的集体性记忆偏差,就被称之为曼德拉效应。

口琴的标准调音(口琴我们)(3)

当然十孔口琴的压音被大多数人认为是音高降低也就属于这一心里效应的范畴了,毕竟压音的压,容易让我们联想到高的东西被压低的感觉,那实际上压音到底是什么原理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的主题了, 我要用一个气息作用点的概念,与一些通俗的实验举例,让每个看到这期视频的小伙伴,都能明白十孔口琴压音的原理。

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为什么口琴上的吹吸簧片都在一个孔,在演奏时却互不影响呢?

我们可以带着这个问题,先来举一个例子,相信大家在上学时,都玩过把尺子按在桌子边缘,漏出一截然后用手拨弹,其实这个简单的操作和口琴的发声原理是相似的,拨动尺子最末端时,只要用很小的力气就可以让尺子震动发声,而越靠近固定端去拨动,需要用的力气也就越大,且震动的幅度也就越小,当我们直接去拨动固定端时,尺子几乎不震动了。

通过这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再来看一下口琴结构的侧面图

口琴的标准调音(口琴我们)(4)

在琴孔内侧固定的是吹气簧片,外 侧的是吸气簧片,当我们吹气时,内侧的吹簧受到气息的作用力而震动,同时吹簧的末端正好是吸簧的固定端,所以正常吹气时吸簧是不动的,或者说震动幅度很小不会影响到吹簧。

当我们吸气时,这个原理也就反了过来,吸气簧片受到力的作用震动,而吸簧的末端正好是吹簧的固定端,因此在吸气时吹簧也是不动的。

讲到这里,相信刚才的问题大家已经明白答案了,也就是由于吹吸簧片的固定位置相反,导致了他们在同一孔工作时互不影响。

通过这个结论,我们可以进一步推导,已知我们在演奏时,同一孔的吹吸簧由于固定位置相反,所以它们可以独立工作,互不影响,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很重要的结论,,在吹气时,气息作用点靠近琴孔底部,此时吹簧末端震动发声,吸簧固定端不震动,吸气时,作用点靠近琴孔吹嘴位置,此时吸簧末端震动发生,吹簧固定端不震动。

口琴的标准调音(口琴我们)(5)

由此结论我们得到了两个点,吹气作用点和吸气作用点,接下来的压音超吹原理我们便通过这两个作用点来展开探讨。

我们在琴孔内画上一个横向的轴线,在我们做技巧音时,假设这两个气息作用点就会沿着这条轴线移动。

由于超吹的运行原理相对简单,那就先拿超吹来讲吧,我们已经知道在做超吹技巧时,吹气簧片在这个过程中闭簧,而吸气簧片震动发声,音高上升,我们可以把这个过程放到作用点轴线中,看看超吹原理的本质是什么

当我们在吹气时,如果想让吹簧闭簧,吸气簧片发声,那就需要让吹气的作用点“后移“,移动到原本吸气作用点的位置,此时吸簧被吹响,吹簧由于作用点过于靠近固定端而不发声,这就是超吹现象,所以说超吹的本质就是原本吹气作用点的位置后移,导致我们把吸气簧片,给‘吹’响了。

口琴的标准调音(口琴我们)(6)

那有人会问了,为什么一个簧片正常吸响的时候是一个声音,而超吹吹响的时候是另一个声音呢,这就涉及到更深的专业理论知识了,想了解的小伙伴们可以弹幕扣个1,人多的话咱们就找时间讲一下关于簧片震动的奥秘。

讲压音原理之前呢,我先给大家普及一下单簧片压音的概念,在半音阶口琴上的压音,由于有膜片阻隔气流,所以都属于单簧片压音,而在十孔口琴的压音上,以及从正常吹气转变成超吹的过程,都有单簧压音的参与,实际上单簧片压音就是在做技巧音时,气息作用点从簧片末端位置向固定端移动导致的,这个压音过程全部由单个簧片完成,并不涉及到吹吸簧片的转换。

我们可以拿刚才的超吹为例子,比如说c调琴第六孔的超吹,

当我们从正常吹气慢慢转变成超吹气流时,你会发现吹气音有一个音高降低的过程,(示范) 当它的音高降低到一定程度时,超吹音便响起,吹气音也就没声音了。(示范)

这个超吹音刚好发声的点,被我们称作超吹的临界点,实际上这个点就是震动的簧片由吹簧转变到吸簧时的点,在转变之前,一直是吹簧的单簧片压音,而在转变后,吸气簧片被吹响,就是超吹了。(图)

口琴的标准调音(口琴我们)(7)

解释到这里,我想大家已经明白了单簧片压音和超吹的原理,实际上十孔口琴的压音本质上就是这两个技巧相结合导致的,甚至从正常音到技巧音的转换过程都是和超吹一样的,不信我们可以把压音拆分开来,看看这个技巧是怎样工作的

如果你的手里有琴的话,可以把盖板拆开,我们来做一个实验,还是以第六孔为主,先用手指按住吹气簧片,尝试从正常吸气音转变成压音,看看会发生什么:(示范)我们发现吸气簧片的音高由于口型的变化而渐渐变低,压到一定程度后就开始发出刺耳的啸叫声了,这个过程和超吹临界点之前的状态是一样的(示范),都是由于气息作用点开始向固定端靠拢的结果,属于单簧片压音的范畴,并不涉及到吹吸簧片的转换。

然后我们再堵住吸气簧片,再次做相同的压音过程(示范)这次我们发现一开始吸的时候并没有任何声音,直到压到一定程度时会突然出现压出的音,这个压出的音便是升sol,那么我们是在吸气簧片被堵住时时得到的这个音,也就是说我们实际上是‘吸’响了吹气簧片sol,并且,得到了一个升sol的音高。等一下。。。这他喵的不就是超吹吗。

好了,现在敲一下黑板,我们开始划重点了!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发现实际上压音与超吹的工作流程是一样的,都是先从单簧片压音开始,气息作用力经过临界点之后开始转换发声的簧片,继而出现超吹音,(图),所以说压音本质上是让簧片音高上升了,只有经过临界点前的时候才会出现让音高降低的单簧片压音。

那有人会问了,我在压音的时候从正常吸气过度到压音很顺滑,

这其实就是压音与超吹的唯一区别,我们可以先拿单个簧片来讲,每一个独立的簧片都有两种变化音高的方式,以六孔吹气簧片sol为例子,当我们做单簧片压音时,这个吹气簧片受到的一直是吹气的力,音高会从sol开始下滑,一般下滑半个音的音高就已经是极限了。

口琴的标准调音(口琴我们)(8)

而另一种变化音高的方式就是超音,这时候吹气簧片sol受到的是吸气的力,并且发出的音高是升sol,然而超吹音与单簧片压音不同的是,超吹出的音是可以通过挤压口腔让音高上升的,簧片最高可承受三个全音左右的音高上升,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超吹滑音技巧,同时也是压滑音的过程。

了解了簧片的两种变化音高方式,我们再来推导下压音和超吹的过程,你就明白这两个技巧的区别了:

还是以第六孔为例,当我们做压音技巧时,音高从吸簧的单簧片压音开始,吸簧la的音高开始下降,而气息作用力过了临界点后则变成了吹簧的超音开始工作,也就是比吹簧sol高半音的升sol,所以我们在做压音时,簧片音高可以顺滑的从单簧片压音过度到超音,而由于超音可以通过变化口型让音高上升,所以在压音时,吹气与吸气音之间的半音我们都可以通过超音得到。

口琴的标准调音(口琴我们)(9)

那超吹为什么不能顺滑的过度音高呢,我们继续推导,还是第六孔,开始做超吹技巧时,音高从吹簧的单簧片压音开始,也就是从吹簧的sol开始下降,当气息作用力过了临界点后,吸簧被吹响了,由于超出的音永远比簧片本身音高要高半个音,所以吸气簧片la被吹响后便是升la了,这也就导致了超吹时从sol音高直接蹦到了升la,然而即使做超音滑音,也是从升la的音高开始上升的,所以超吹没有办法像压音那样顺滑的过度音高。

是不是觉得突然领悟了呢,破解了一个骗局,原来压音并不是单纯的把音高压低,原来压音不过是超吹的另一种形式,你感觉自己恍然大悟了,明白了事实的真相。那我告诉你,从开头所讲的东西其实都是假的,我不过是用了一个心理学名词,和一些并不存在的气息作用点,就打破了你一直以来信以为真的概念,你甚至都不愿思考我所讲的内容是否正确可靠,就全盘 接受了我灌输给你的思想,所以你还是在骗局里,根本没有走出去,直到你能学会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和探索,你才会离这个世界的真相更近一些。

口琴的标准调音(口琴我们)(10)

那我刚才说的这段话,又是不是真的呢?

这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了,可能有些生涩,如过你没看明白,或者部分内容没看懂,可以多刷几遍视频加深印象,理解了簧片工作原理后对我们压音与超吹的技巧学习是有很大帮助的,我也希望大家能多多分享此视频,让更多人理解压音超吹的工作原理。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这句话出自古希腊的伟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希望大家能够像他一样敢于质疑与探索真理,学会独立思考,不要做一个活在骗局里,一辈子也看不到真相的人。

下期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