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下句子才可以用倒装(闽南人何止会用倒装句)(1)

“鱼仔掠两尾(抓两条鱼)”

“饭掎蜀碗来(拿一碗饭来)”

“我食蜀碗尔(我只吃一碗)”

“死侬咸(咸死人)”

……

为什么闽南人习惯倒装、擅长倒装,我想大概是因为我们闽南人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比较强吧

。[狗头]

什么情况下句子才可以用倒装(闽南人何止会用倒装句)(2)

©说闽2021周历

闽南人喜欢把话倒过来讲,妥妥的都是倒装句高手,甚至连词语也可以“倒装”。

新一周要分享的闽南语词语是“闹热[lau⁶ liat⁸]”,即热闹。可能很多非闽南人会疑惑“热闹”就是“热闹”,怎么还能颠倒过来说“闹热”?除了“闹热—热闹”,闽南方言中相似结构的词语还有“人客—客人”“鞋拖—拖鞋”等。这类词叫做“逆序词”,或称作“倒序词”“倒转词”,指的是与普通话词义相当,词素构成相同但顺序相反的一类方言词。

什么情况下句子才可以用倒装(闽南人何止会用倒装句)(3)

©说咱闽南话App字词典

这种现象在闽南语、粤语、客家话、吴语等诸多南方方言中经常出现,屡见不鲜。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有学者查阅了一些古籍与宋元以来的话本、小说,从中发现不少逆序词的例子。据此,他们认为,南方诸方言中的并列式逆序词基本上可以确定其来自古代汉语,而偏正式逆序词的现象则可能是上古汉语的残留。

按照构词法,闽南话逆序词大概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逆序词属于联合结构,它们跟普通话中与之对应的同素异序词的词义相同或相近,如“欢喜—喜欢”“康健—健康”等。它们的词素顺序之所以与现在的普通话相反,主要是来源于古汉语单音节词在形成双音节词的过程中出现动摇不定现象的遗留。这类词大部分在古籍或古话本、小说中能找到例证。

什么情况下句子才可以用倒装(闽南人何止会用倒装句)(4)

©说咱闽南话App字词典

比如《水浒传》第五十一回:“又见朱仝和气,因此上都欢喜他。”“欢喜他”即“喜欢他”,这里的“欢喜”用作动词,作用等同于现代汉语的“喜欢”。曹植《善哉行》:“今日相乐,皆当喜欢。”这里的“喜欢”则是形容词,意同现代汉语中的“欢喜”,即愉快、高兴。

“欢喜”在闽南方言中的使用,恰是对这种现象的保留。在闽南语中,它读作“[hũã¹ hi³]”,通常作为“高兴”一义使用,我们表达“喜欢”时使用的词语则是“爱”“意爱”。

“闹热—热闹”也是一对逆序词,这在古代一些书籍中也可以找到例证。比如白居易《雪中晏起偶咏所怀》中的“红尘闹热白云冷”,还有《朱子语类•论语》里的“然见这八佾人数热闹,便自忍而用之。”

第二类逆序词属于偏正结构。闽南方言中存在着修饰成分后置的构词法

什么情况下句子才可以用倒装(闽南人何止会用倒装句)(5)

©说咱闽南话App字词典

我们往往会将“客人”说作“侬客(人客)[laŋ² kʰeʔ⁷]”,但其实“人客”一词在唐代已有使用。杜甫《感怀》:“问知人客姓,诵得老夫诗。”及白居易《酬周从事》:“腰痛拜迎人客久” ,这两首诗中都有“人客”一词。

再说到“历日”这个词,汉代郑玄在《周礼•春宫•冯相氏》一书中对“以会天位”的标注:“若今历日,太岁在某月某甲,朔日直某也。”他所注的“历日”便是日历,在当时指“通书”“老黄历”之类的历书,这正好与闽南话吻合。

还有唐代太上隐者《答人》、宋代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元曲《玉镜台》及《水浒传》第二十四回中皆有使用“历日”一词。由此可见,“历日”一词不仅早已有之,还一直沿用下来,而闽南话中“历日”的使用则有可能来源于对上古汉语的保留。

什么情况下句子才可以用倒装(闽南人何止会用倒装句)(6)

©说咱闽南话App字词典

闽南语中表示动物雌雄的词素往往放于动物名称后。如“鸡母”“猪母”“猪公”等,它们在普通话中则读作“母鸡”“母猪”“公猪”。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把表性别的词素看作修饰成分,因此这一类词也与“人客”“历日”一样属于偏正式。表示性别的词素置于动物名称之后在古汉语中也是有例子可循,比如北宋李靓《惜鸡》诗云:“吾家有鸡母,乘春数子生。”

普通话中也有一些“正前偏后”的偏正结构,如“肉松”实际是“松肉”,“饼干”实际是干饼,“葡萄干”实际应是“干葡萄”。

逆序词古已有之。古汉语的单音节词在构成复音节词的过程中,有些词的词素顺序确实有一个动摇不定至稳定的过程,但无论其词素顺序是AB或者BA,往往不会影响它们代表同一概念。

至于为什么最后稳定为一种词素顺序,而放弃另一种,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有学者认为这与方言或语气习惯有关。但无论是哪种原因,都是约定俗成而不是强行规定的。这一对对逆序词都是人们所创造出来的,只是后来我们习惯于使用其中一种形式,并将其固定,保留下来,而另一种形式则自然而然地被淘汰。

什么情况下句子才可以用倒装(闽南人何止会用倒装句)(7)

《普通话和闽南话的逆序词》©声说 (大家可到说闽App搜索观看)

由于语言习惯、方言体系等其他方面的不同,各种方言对同义逆序词的选择或者说保留标准并不一致。比如普通话选择了AB形式,闽南话则保留了BA形式。因此,便出现了部分词素、词义相同的词语在普通话和闽南话中词素顺序相反的现象。

如今,普通话里还有不少两种形式并存的例子,如“离别—别离”“万千—千万”“山河—河山”“诚实—实诚”等。有趣的是,在闽南话里亦是如此,个别词语的构成词素顺序也不稳定。

参考文献

[1]林晓珊. 闽南语“逆序词”探析[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1.

[2]徐荣. 试论近代汉语中倒序词的成因[J].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3):88-91.

[3]林伦伦. 试谈广东诸方言倒序词产生的原因[J].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7(1):119-123.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