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梅的好日期(且看古物中的梅)(1)

| 明清家具研习社 |

晴好天气已上线,又是一年赏梅好时节。还在为赏梅佳处人潮汹涌而烦恼?不如跟随小编一赏古物中的梅。

梅与文人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大众对梅的喜爱与赞扬却从未停歇

梅,勇于凌寒独放,一枝独秀,含孤傲清姿之美。不同于寻常花朵的柔媚娇艳姿态,它素洁雅淡,全然是雪精神。它俏不争春,是无私无求的“报春使者”。

正因其气节高坚,故而赢得了无数文人墨客的青睐

赏梅的好日期(且看古物中的梅)(2)

文人的青睐总是有迹可循的,流传下来的诗文书画便是最“有力”的证明。梅花香味清逸幽雅,北宋王安石便写下“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的句子。

而梅花在南宋诗人陆游的笔下,便是“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以梅花的冰清玉洁来比喻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无独有偶,元代诗人王冕则写道,“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赏梅的好日期(且看古物中的梅)(3)

清 金农《梅花图册页》(局部)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要问咏梅这一题材在文人界究竟有多火?

从宋人黄大舆的《《梅苑》一书便可管中窥豹,此书集合了唐代至南宋初的咏梅词,共400余首。

南宋诗人范成大更是撰写了《范村梅谱》,为我国历史上第一步梅花科学专著。

然而,文字只可意会,图画却可直观地展现出梅之神韵。

不少文人便于纸上泼墨,或写实,或写意,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之作,如王冕的《墨梅图》,梅花洒脱且别具一格,呈现出蓬勃的生命力。

赏梅的好日期(且看古物中的梅)(4)

元王冕《墨梅图》故宫博物院藏

可字画终究只是平面之物,又如何比得上实物来的真实,因而便有文人于居所植梅,以便五官感之。

前有传闻,隐逸诗人林逋喜植梅,以梅为妻,后有宋徽宗营造出“绿萼华堂”与“梅岭”两处植梅之地。

总而言之,诗词歌赋、书画、植梅等无一不体现出古代文人对梅的喜爱,这种偏爱同样也体现在古代的器具之中。

梅与瓷器

梅花图案运用于陶瓷之中始于唐宋,陕西西安曾出土一件三彩女陶俑,额间印有梅花纹。

梅花作为独立的陶瓷装饰题材,大致出现于宋代时期

赏梅的好日期(且看古物中的梅)(5)

清 黄地珐琅彩梅花纹碗 故宫博物院藏

不同朝代梅花纹样的展现形式各具特点,伴随着装饰手法的丰富而发展。从最初单独存在的一种花卉纹样逐渐变为与鸟、其他花卉等组合出现的综合纹样。

如宋代的刻划花瓷器中的梅花纹样多以单独一朵朵的梅花居多,花瓣丰满立体。

清代的花瓶,盘子和碗多以万花满地装饰为主。还有一种是用多数的梅花相互队形的一种构图形式,多以写实的手法装饰,构图严密。

赏梅的好日期(且看古物中的梅)(6)

清道光 珊瑚红地白梅花纹盖碗 清宫旧藏

其中,以冰梅纹最具特点,创制于清康熙年间。

纹饰融合宋官窑冰裂片纹和梅花纹而成,一般以冰裂纹为地,其上绘制一朵梅或枝梅,空灵幽雅,别具韵味,更能表达出梅花傲骨严寒、冰肌绽放的高贵品质。

赏梅的好日期(且看古物中的梅)(7)

清康熙 青花冰梅纹将军罐

梅与文房

瓷器中的梅花纹饰甚美,却限制于平面中,终究少了些立体感。而在文房器中,梅花纹饰实现了平面到立体的转变。

文房之器素来讲究高雅格调,而梅花纹饰所蕴含的文人气质恰与其诉求相吻合,故而存世的文房器不难见到梅花纹样的身影。

赏梅的好日期(且看古物中的梅)(8)

明 “子冈”款茶晶梅花花插 清宫旧藏

清宫旧藏中便有这样一件器物,梅树干形,巧妙地将器身的白斑雕琢为仰俯白梅二枝,花蕾并茂,在茶色插筒的映衬下愈显标致。

此外,梅花也多与松、竹组合出现于文房器。

正如此笔筒以松树梅花作纹饰,松干梅枝错落旁生,横逸斜出,松劲梅清,各有千秋。配合沉香木料,更使笔筒清气充盈。

赏梅的好日期(且看古物中的梅)(9)

赏梅的好日期(且看古物中的梅)(10)

沉香木雕松树梅花双清图笔筒

竹宁折不屈,有节而清高,四时常绿,有傲霜斗雪之志,而松遒劲挺拔,常青坚毅,三者虽形态迥异,但皆带有“清华其外,澹泊其中”的特质,有“岁寒三友”之美称。

两两组合,亦或是成三出现,皆可含蓄地表达出文人墨客的精神追求。

赏梅的好日期(且看古物中的梅)(11)

赏梅的好日期(且看古物中的梅)(12)

清代紫檀一木整挖梅花竹纹双青图呈盘

应用较多的组合还有喜鹊与梅花,喜鹊停栖于梅枝,有“喜上眉梢”之祥瑞之意。

除了以浮雕之法作梅花纹样,文房器中亦有以剔红、嵌银丝等方法作梅花纹饰,尽管属于平面范畴,却呈现出与瓷器截然不同的效果。

赏梅的好日期(且看古物中的梅)(13)

清代紫檀嵌银丝冰梅纹委角文房盒

赏梅的好日期(且看古物中的梅)(14)

清代剔红嵌玉梅花纹圆形盖盒

梅与家具

除瓷器、文房器之外,梅花纹饰在家具中亦有所应用,多以局部点缀的方式出现,如在牙板、靠背板、腿足等位置,以添自然清新之意,愈衬器物之高雅。

装饰手法则多以浮雕为主,形态虽各具,但多为写实风格。

赏梅的好日期(且看古物中的梅)(15)

赏梅的好日期(且看古物中的梅)(16)

赏梅的好日期(且看古物中的梅)(17)

赏梅的好日期(且看古物中的梅)(18)

红木梅花形六足香几

此香几正是梅花纹应用的佳作,其几面呈梅花形,牙板透雕梅花纹样,雕刻入微,姿态形象而逼真,腿足饰有梅花角牙作呼应。

近足端的横枨部分更是匠心独具,整体形态作梅花形,与几面相一致,其上浅浅浮雕出梅花图案,姿态柔美,不露头角,宛若一位归隐的贤者,高雅之气悠然而生。

赏梅的好日期(且看古物中的梅)(19)

赏梅的好日期(且看古物中的梅)(20)

红木透雕松竹梅靠背玫瑰椅

在家具界中,除了单独的梅花纹饰,“松竹梅”岁寒三友的题材同样受到匠人的喜爱。

正如此玫瑰椅,靠背板整版透雕松竹梅图案,非对称性,构成复杂却无半点杂乱之感,可见匠人之巧思。

松干如龙,伞形松针,三五一组,满布上部空间。其旁设有一株俏梅,花朵满缀枝头,竹叶则分布在空白处。

赏梅的好日期(且看古物中的梅)(21)

赏梅的好日期(且看古物中的梅)(22)

清代紫檀铲地浮雕梅兰竹菊四条屏

此外,较受文人欣赏的还有梅兰竹菊的组合形式。梅的傲雪凌寒,兰的清逸幽芳,竹的虚心有节,菊的澹泊高洁,合为“四君子”,多见于挂屏之中。

总而言之,古时的文人与昔日的文人情怀虽已没入历史尘土中,然流传的古物中,依然可见梅开不懈,傲然挺立,梅花的魅力,经久不衰。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