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平说:“我们在这黝黑的山坳,拼命地在井下劳作,我们流的每一滴血汗都将给这个世界带来光与热,我们生活在这里,这就是现实,可我想着要为这个世界留下点什么的时候,我开始钟情于写作,写写我从小生活过的双水村,写写我的家人,写写我和晓霞,还有这片煤矿,当然也有你,这是理想。”

抛开世俗这才是我理想的生活(远离尘嚣却是要面对一切)(1)

简单的一句话没有任何的修饰,生活的阅历让一个人变得踏实起来,磨平的锋棱却还保留着一颗饱满热情的火种,我开始觉得人生的意义或许就是如此,四十岁不谈人生,这四十岁之前我是认为我是没有资格的,但接触的事情多了,或多或少总有那么点体会。青春的年纪应当是具有如欲平治天下,舍我其谁的豪迈气魄的,从我进入职场的第一天,平静了很久的心又在那激情四溢的演讲中发生了彻头彻尾的变化,有些事情不仅仅是凭借一颗踏实本分的心就可以,他们久经职场磨合,却还怀着高昂的激情,他们是真正的行者。

经常跟自己说,在这个繁闹喧嚣的世界,能够保持一颗闲适的心是很难的,无论或喜或悲,或怒或忧,这都是我们的选择。

抛开世俗这才是我理想的生活(远离尘嚣却是要面对一切)(2)

像那些演讲者们所说的,除了工作的踏实勤奋之外,更多的是我们要学会担当,学会承担起一份责任,这是时代赋予青年们的一项光荣使命,这让我觉得这条路真的是任重而道远,却这也是一个真正的开始。

还是哈代说得对,远离尘世的桃源终究是不复存在的,远离尘嚣只不过是你自己的一厢情愿罢了。读了《远离尘嚣》这本书,起初以为是在这个繁闹、喧嚣的世界里寻找一份闲适与幽雅,然而这最终印证了我的猜测是错误的,说是远离尘嚣,这只不过是一种侧面的讽刺而已。

无论是少平,还是少安,不管他们都做了什么,至少他们都是遵循着自己的本心,我们和他们其实也并无不同,我的老一辈人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祖祖辈辈在地里刨食,没有人能够说清楚生活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概念。少平总是说:“我坚信我不属于这里,终有一天我会离开这里。”那时候,我站在少安的角度,真的是希望少平能够留下来,可又不能那么做,平凡的世界大抵上和远离尘嚣有那么一点的相似之处,我们存在的空间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我们不能改变什么,我们无法脱离现实而存在,我们无法做到超然世外,平凡的世界里一群平凡的人却可成就不平凡的事,远离尘嚣却是要面对一切,直面惨淡的人生,或许这就是生活吧!

抛开世俗这才是我理想的生活(远离尘嚣却是要面对一切)(3)

翻开那本已经发了黄的日记本,舒展的绿叶仿佛在风雨过后还保留着青翠欲滴的模样,抚摸着那清晰的脉络,才感受到了逝去的沧桑,阳光透过窗子洒下,洒在绿叶的脊梁,温润的光泽突然让我感觉到了这个世界是那么的可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