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十七旧书屋

来源 | 孔夫子旧书网App动态

今天是农历十月初五,按传统节气来说,应该是初冬了,考虑到这两周都是艳阳高照,姑且算是捡起秋天的尾巴。这个时候的月亮应该叫峨眉月,过了初七才称上弦月。这又让我想起了多年以前的这个时候,在乐山夜拍大佛(设备极其简陋,只有一部手机)。此情彼景,不禁吟诵起李白白的名句: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小李写这首绝句时,正值少年第一次出蜀之际,意气风发,虽是抒发思念友人之作,但是字里行间不见那种软绵绵的感觉,意境清朗,远怀壮志。有意思的是,后世居然为这首诗的写作地产生了分歧。重庆这边的人但凡看到“三峡”就认定是长江三峡,一口咬定是李白白进入重庆境内的作品。殊不知,这首诗有一个地点变化逻辑,峨眉山虽是起兴的始发地,诗人的行进路线并未涉足峨眉山,最多行走半径足够辐射到峨眉脚下。古人和今人一样,也爱装逼,蹭一蹭古迹,小李本又是一个神仙似的人物,他非要说自己是看到了峨眉山的秋月,你也拿他没奈何。更何况,也许在平行世界里,峨眉山上说不定正有一人瞧着天边的新月,也在想百余公里外的岷江之上,是否有一个年轻人在望着这同一轮月亮思考人生呢?

要是能重来我不选李白(要是能重来我要选李白)(1)

好吧,我承认都是月亮惹的祸。可以想象,小李当年神采奕奕从故乡江油出发,路经成都,由彭山走水路,再沿岷江南行…注意了,敲黑板划考点了!岷江在流经青神至乐山城东这一段时,古人又取了一个名字:平羌江(岷江另一条支流青衣江也有过平羌江的说法,不要搞混了,所以你看看古人的地理真是美术老师教的,太抽象!)再说李白白,经眉山进入青神境内,大概其此时就可以徜徉挂在西边天际的新月,也就是峨眉山那个素不相识的平行世界来客之所见,因此诗兴大发。清溪,大部分的注解说是在乐山的犍为清溪驿,这就荒唐了。犍为在乐山之南,不但走出了峨眉山GPS卫星定位半径,也不属于平羌江流域,更与所谓“三峡”不沾边。就算是此“三峡”真的是长江三峡,却用一个不知名的清溪来关照他,显得莫名其妙。所以,我猜测,这里的“清溪”,说的是乐山城北的板桥溪,这里也有“清溪”的说法,而且就地理位置上来说,更合适。另一个证据是:这个位置正好就在岷江“平羌小三峡”(犁头峡、背峨峡、平羌峡)的口子上。这样就说得通了:夜发清溪向三峡。出了三峡,岷江更为宽阔,不久以后就将在宜宾汇入母亲河——长江,然后一路前进到渝州重庆。在那里,李白白的基友正等着他喝酒捏!综上,李白白写这首诗的地点正在今天乐山城北,刚过板桥溪,还未进入市中区,可能刚刚望得到点今天乐山大佛的位置(也就是图一我拍的那张不甚清楚的大佛夜拍的位置)。有意思的是,乐山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公元713年),李白12岁那年。他出川是在24岁。也许当时,凌云山上的大佛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轮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