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 陈独秀
文|史料友记
编辑|史料友记
1942年5月27日,那个曾为无数有志青年指引革命方向的先辈陈独秀,在贫困交加的情况下,于四川江津的一所石墙院内病逝。
他曾在早期革命时期做出巨大贡献,在他临终前,心中最放不下的,便是那个比他小29岁的第三任妻子潘兰珍。
在病重弥留之际,他对潘兰珍女士留下遗言:在我死后,你若遇良人,可速改嫁,但唯有一事,你定要切记......
图 | 潘兰珍
陈独秀病逝第4天,西门外的一个小山庄内正在为他举办葬礼。
然而这场葬礼无论从哪方面来看,都令人深思。
首先,晚年陈独秀生活十分贫苦,生活所迫之下曾卖掉大衣换取零碎钱财。但在他去世之后,却意外收到了全国各地的资助,短短几天就凑出了三万多的丧葬费。
其次,晚年陈独秀居住的地方十分偏远,从城里到他住的地方路程就得六个多小时,所以此前很多想要拜访他的人都会因路途遥远而放弃。而如今在他的葬礼上,竟来了上百余人,场面甚是浩荡。
再次,晚年陈独秀政治上无地位,军务上无权利,对国内局势也无法左右。但就算在这种情况下,他的葬礼上还是来了许多国军特务,这些人意图驱散送葬队伍,不想让此事带来太大的影响力。
综上所述,这场葬礼说明了两件事。
第一,尽管他领导的五四运动已过了23年,但社会中还是有众多思想先进青年敬他爱他;
第二,哪怕他已经去世,却仍让一些宵小之徒感到惧怕。
送葬队伍人数众多,分为两派暗自针锋相对,在这种情况下,肯定没有人会关注到队伍前方的一位中年女子。
图片来源于网络
她便是潘兰珍,陈独秀的第三任妻子,那时的她刚刚34岁,比陈独秀小29岁。
陈独秀的第一任妻子名叫高大众,是家族包办的婚姻,她曾为陈独秀生育4个孩子,两人由于没有共同语言和观点,最终渐行渐远。
第二任妻子名叫高君曼,是前任妻子同父异母的妹妹,高君曼容貌艳丽,性格开朗,接受过高等教育思想先进,与陈独秀一拍即合,陪伴他度过了人生中最辉煌的时期。
第三任便是潘兰珍,她长相普通,出身贫苦,但却陪伴陈独秀走过了人生最凄凉的时期,是他临终前,最放心不下的女人。
那么她究竟有什么魅力?
又是如何和陈独秀走在了一起呢?
在陈独秀临终之前,对她叮嘱那件事,又是什么?
图 | 高君曼
所以今天我们要讲述的,便是一位才子和平凡女子一段相爱相伴相守的故事。
1908年,潘兰珍出生于江苏通州余西镇的一户贫苦人家。
在她4岁的时候,家乡遭遇天灾,为了活命她跟随父母逃荒来到上海。
她的父亲在码头做苦力,母亲带着年幼的她四处捡破烂。
跟许多外乡来到上海的姑娘相同,为了补贴家用,刚13岁的她便进入一家纱厂做童工。
即便是这样,一家人的生活依旧十分艰苦,吃不饱也穿不暖。
但不管生活多难,她依旧选择接受。
可是命运就是如此折磨人,在她17岁那年,不幸被一个流氓工头强暴,还怀上了孩子,只是孩子出生后不久便夭折了。
面对恶人的不断骚扰,为了生存,她选择离开了纱厂,去往另外一家烟草公司打工谋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
1930年,22岁的她在石库门附近租住了一间房,独自生活。
某天,一位姓“李”的邻居搬到了她的隔壁,引起了她的注意,因为这位“李先生”与那些三教九流之人大有不同。
他看着有50出头,穿着一身长衫,温文尔雅,知书识礼。
平时在巷子中邻居相遇,行为举止都十分和善,长此以往,周围的人都对他印象深刻,只要相遇就喜欢与他攀谈上几句。
这位“李先生”便是陈独秀,而此时的他正处于人生最落寞的时期。
在家庭上:曾认为可以与他相伴一生的爱人高君曼离他而去,一直以来寄予希望的两个儿子也惨遭敌人杀害。
在事业上:往日一起为革命而奋斗的李大钊先生壮烈牺牲,沁入他一生心血的《新青年》停刊,曾经志同道合的胡适也与他分道扬镳。
此时的他只剩孤身一人。
图 | 李大钊
以至于为何要以别名生活,那是因为当时身处险境,国民党为捉拿他悬赏重金3万大洋。
一段时间下来,潘兰珍发现李先生生活十分简朴,身上的衣服也常常破旧,身体状况好像也不是很好。
出于关心,潘兰珍想要多帮助一下他,除了时常关心问候之外,还会给他送去温热的饭菜。
慢慢地,心情落寞的陈独秀,被这个女子的善良所感动,也非常同情这个女子的遭遇,就这样,两个孤独的灵魂互相吸引,渐渐相融。
相差29岁的他们确定关系后,就住在了一起。
潘兰珍白天去厂子里上班,回到家中便细心地照顾丈夫陈独秀。
空闲时间,还会教她认字、读诗。
潘兰珍并不知道丈夫平时日日撰写稿件是何用处,也并不在乎,因为她只想要和这位李先生有一个温馨小家。
就这样过了时间过了两年,潘兰珍发现自己始终没有身孕,她觉得自己可能今生都无法生育,便请求“李先生”去领养一个孩子。
陈独秀没有拒绝,于是他们从外面领养了一个女儿,起名为潘凤仙。
一家三口一直以来生活都十分平凡。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有天,潘兰珍带着女儿回娘家探亲,可等她再次回来,家里却空无一人。
她找遍了周围的很多地方,但始终不见他的身影,渐渐地,潘兰珍绝望了。
此时她并不知道“李先生”的真实身份,因为在那个年代,女人被抛弃的事情时常发生,所以她认为自己是被抛弃了。
潘兰珍从他的言行举止方面,也是能感觉得到他并非普通人。
然而1932年10月的某天,她无意间从报纸上关注到一条信息:陈独秀被捕。
陈独秀是谁,她并不知道,可是下面配的一张照片却让她十分错愕。
潘兰珍心想:这人不是就抛弃自己的“李先生”吗?他怎么会出现在这张报纸上!
冷静下来她明白了,原来自己这么多年来敬重的丈夫,便是那个革命引领人陈独秀!
她也终于想通为何这么长时间以来,丈夫从不愿意提及自己的身世,平日里常常撰写稿件。
与此同时,陈独秀已经从上海被押往南京,狱中的他虽然十分思念妻女,但也不再抱有今生还能相见的希望。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他心中有愧,一直以来都以假名字与妻子相恋,如今还是一个被人痛恨的罪犯,他想就算能够活着出去,又有何脸面与她相认。
但是他终究是小瞧了潘兰珍这个女人。
得知事情真相的潘兰珍,当即辞掉了手上的工作,将女儿送到母亲家照顾。
她独自一人踏上了前往南京的列车,为了可以见到他,潘兰珍费尽心思找了许多关系求了许多人。
当她带着一盒热饭进入监狱见到陈独秀的那一刻,已年过半百的陈独秀泪如雨下。
陈独秀说道:“你别再来了,快回上海去吧,在那里你最起码还有份工作,我在监狱里什么也给不了你了。”
听到这番话的她没有回应,只是轻轻地摇了摇头。
陈独秀万万没有想到,潘兰珍并没有离开南京。
在她离开监狱之后,便在附近租住了一间房,只为可以守着他。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此期间,国民政府中有一人曾是陈独秀的学生,学生见潘兰珍生活贫苦,为了照顾她,便提出让她搬到自己家中暂住,可是却被潘兰珍拒绝了。
因为她不想借陈独秀的名声来获取舒适的环境。
这件事被陈独秀知道后,对她更是刮目相看。
那些日子里,潘兰珍在外面做零工维持生计,只要一有时间便会去监狱内给他送去热菜热饭。
正所谓患难见真情,潘兰珍的坚持让陈独秀十分感动。
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五年的时间。
狱中他好在有潘兰珍的照顾,所以身体并无大碍。
1937年,在外界多重施压之下,陈独秀得到释放,在他出狱后,为了不再让潘兰珍饱受非议,当即对外宣布:我与潘兰珍已正式结为夫妻。
虽然没有正式的婚礼,但是现在的潘兰珍已心满意足,多年来承受的辛酸和委屈,在那一瞬间都已烟消云散。
其实陈独秀出狱后,原本是有多种选择的,并且以他的才能,完全可以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
老蒋还曾向他抛出10万元的经费,意图想要收买人心。
但最后却被陈独秀拒绝了,他宁愿穷困潦倒度此余生,也不愿屈服于权贵。
图片来源于网络
1938年8月,他带着妻子几经周折,来到了四川江津投奔曾经的一位有人邓仲纯。
可就在他们到达江津的头一天,便吃了闭门羹,原本他们相约在港口相见,可谁知下了船,许久都未见友人前来。
根据友人留下地址,他们找到了邓仲纯创办的医院,可谁知刚刚到达,却恰逢邓仲纯外出问诊。
后经过几次询问,他们找到了邓仲纯的夫人所住之地,并且令人传话求见。
可邓夫人的面没见到,只收了一句冷漠的回复:“邓太太身体不适,不便见客。”
这句话虽简单,但陈独秀却明白其中的深意。
随后他和妻子进入一家客栈暂时租住。
邓仲纯出诊回来得知自己夫人将他们拒之门外的事情后,甚是内疚,亲自向陈独秀登门致歉,并且在此诚恳邀请。
陈独秀看出友人的诚意,便不再拒绝,随后住进了邓家宅院。
可突然有一天,他便看见妻子默默在屋内哭泣,询问才知,邓夫人平日里,话里话外拐弯抹角地骂他们夫妻二人是“寄生虫”。
这让陈独秀彻底愤怒了,他当即带着妻子离开了邓家。
后来,他们搬到了十分偏僻的郊外,在这里,陈独秀度过了余生的那几年。
在这些年中,他们的生活一直都非常的贫苦。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实如果想要赚钱,对于陈独秀来说并不难,他才多识广,又写得一手好字,写下一幅字卖个几百甚至几千都不是难事。
但陈独秀性格十分孤傲,就算要卖也会挑人,如果是自己讨厌的人,给他多少报酬也得不到任何东西。
就在他们安顿下来没多久,陈独秀的三儿子陈松年,带着祖母、妻子和孩子前来投靠。
这也令原本不富裕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
年轻时的陈独秀为了事业,不是一个顾家的男人,所以这也导致与几个儿子之间有些隔阂。
但不管怎样,亲人之间总是血浓于水。
生活就算再怎么艰苦,潘兰珍始终不曾抱怨过,她性格温和,对待这一大家子人都十分照顾,还亲自为陈独秀的养母洗漱、按摩捶背。
然而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有一天,陈独秀看见妻子坐在房间里发呆,便上前询问。
图片来源于网络
潘兰珍带丈夫来到米缸前打开盖子,这时他才知道,原来家中已无米下锅。
潘兰珍沉思了许久,好似突然想到了什么,问到:“先生,能不能从那笔款中先取出一部分应急,等以后我们凑够了,再还回去,可以吗?”
她所说的这笔款项足足有2万元,是曾经他为教育部门写下的一本语言文字类型课本所得到的稿费。
陈独秀为该书命名为《小学识字课本》,但这个名字遭到了教育部门的反对,随后还要求他将名字改掉。
然而像陈独秀这样的人,怎会容下他人指指点点,所以一怒之下,他拒绝了该书的出版,更是放话说这2万元稿费,就算死也不会挪动。
所以在他听到妻子的想法之后,想都没想便拒绝了。
潘兰珍见状,也不再提及这件事情。
后来,为了补贴家用,她偷偷地将自己存放的一些饰品拿去换钱。
作为妻子,她做到了始终孝顺、贤惠。
平日里,她除了细心照顾丈夫年长的继母,还是无微不至的关心着陈独秀的身体。
在冬日里,天气酷冷,屋内四面透风,她看见丈夫常常被冻得无法握笔写字,为了给丈夫取暖,她想尽各种办法。
在夏季,蚊虫繁多,为了不影响到丈夫专心读书,她从山上苦寻可以驱蚊的药材,磨成面混上木须制成简易蚊香。
图 | 陈独秀
1942年5月,陈独秀突感身体不适,在写作时沉沉的晕了过去。
听到声音的潘兰珍上前搀扶,不断唤着:“先生,先生......”
可不管她怎么叫,陈独秀都没有清醒过来,随后她赶紧求人帮助,一同将丈夫送往镇上的医院。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他的身体渐渐好转。
可他们刚刚回到家,却发现家中被盗,其中还丢失了不少手稿和印章,这让原本身体刚有好转的陈独秀再次伤怀,几日下来又是卧病在床无法起身。
陈独秀深知自己时日无多,临终前,他对儿子嘱咐道:“我在狱中,曾有友人赠予了五个古瓷碗,你将这个还有一部分稿费留给她吧!”
他离开后,最放心不下的便是妻子,他觉着给她留下一些东西最起码日子还能过的去。
随后,他还对妻子说:
“你还年轻,我离世后,可速改嫁,但唯有一事切记,为夫虽非高风峻节,但一生也从未失做人操守,教育部款项,决不可动,切记不可拿我名声换钱。”
陈独秀这番话的用意也显而易见。
首先他担心妻子,所以自己去世后,并不想绑住她,希望余生可有人能照顾她。
再次便是他的一点点私心,气节不可丢。
他病重的那几日中,潘兰珍每日以泪洗面。
图片来源于网络
1942年5月27日,陈独秀去世。
短短几天之内,潘兰珍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寄来的资助金,她拿出一小部分钱,为丈夫买来了一身青丝衣裳。
过了这么多年穷苦日子,她希望可以让丈夫体面的离开。
葬礼上,来了上百余人,他们都想要送陈独秀最后一程。
此情此景之下,一向稳重的潘兰珍再也无法忍住悲伤,泣不成声。
葬礼之后,她经介绍,进入一家农场工作,虽然收入不高,但也算可以自给自足。
1946年,她回到上海,将养女接回身边,在一所小学做着煮饭的工作。
她铭记丈夫曾经说的“不可拿我名声换钱”,就算生活再苦,也从未拿出丈夫的遗物去换取钱财。
也从未顶过陈独秀遗孀的名号去参加任何场合下的活动,自始至终都坚守本心。
丈夫在她心中的位置,永远无人可以替代,所以,她未曾改嫁。
1949年,潘兰珍被确诊子宫癌,于上海逝世,那一年,她才刚刚41岁,距离陈独秀离世也才刚刚7年的时间。
在她死后,因为各种规矩,并未能于陈独秀合葬。
她这一生虽然没有什么先进学识,名声也不大,但是她却是陈独秀临终前最放心不下的女人。
她在陈独秀最落寞的晚年时光中,用爱温暖了他,用情至深,亦无须言表。
然而对于陈独秀来说,有此贤妻,一生足矣!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