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魏建梅

前晚在上海电影博物馆一楼大厅内,举行了一场特别的观影。新中国成立以来上映的首部国产片《三毛流浪记》4k修复版首次与观众见面,尽管天降细雨让露天放映临时挪到室内,但放映现场座无虚席。

映后不少网友在豆瓣等社交平台表达对电影的喜爱,认为修复版效果极好,让演员的灵气跃然眼前,还能一窥民国时期老上海的风貌。

三毛流浪记独家修复版(三毛流浪记家修复版上海开映)(1)

《三毛流浪记》观影现场图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今年第2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汇聚14部经典老电影,并特别设立了“光影记忆·时代经典”展映单元,《三毛流浪记》正是入围该单元的影片之一。

为了促成这场跨越70年的大银幕重现,爱奇艺影业与江苏华夏电影胶片修复技术有限公司共同修复了电影的4k新版本。而同样入围“光影记忆·时代经典”展映单元,并即将在21号举行放映的《家》(1956年),也是爱奇艺影业发起修复的一部影片。

过去几年爱奇艺影业一直致力于老片修复工作,以科技赋能中国电影文化传承。但老片修复难度大、任务重、发行有门槛,爱奇艺影业是如何“抢修”的?

现存拷贝仅剩10%,“年久失修”的老电影亟待修复

众所周知,早期储存电影的介质主要是胶片,但由于当时胶片的储存环境较差,其寿命也在频繁搬运使用过程中大大缩短,损失严重。根据全球130余间电影资料或收藏保护机构的数据统计,自电影诞生以来,目前保存下来的拷贝仅有总数的10%左右,而中国1949年以前的影片胶片拷贝基本荡然无存,一代红星阮玲玉所参演的 29 部影片也仅余9部尚在。

三毛流浪记独家修复版(三毛流浪记家修复版上海开映)(2)

阮玲玉《神女》剧照

面对如此严峻的现状,国家在2006年斥资2.8亿元,实施“电影档案影片数字化修复工程”,计划5年5000部,陆续把中国4万部老电影胶片做数字化修复、存档。在国家的带领下,中影后期前身华龙公司、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影数字节目管理中心等机构一起参与了这项工程。

如今,爱奇艺也开始在胶片电影人工修复上发力,比如在2017年联合新派系文化传媒开启的“全球经典拷贝修复计划”。这一修复计划中的首部影片便是1957年由江南电影制片厂摄制上映的《护士日记》。不幸的是,在修复版完成之际,影片主演王丹凤也离开人世,为了纪念她,修复版也在去年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进行了纯公益放映。同时,爱奇艺也在视频平台进行联合放映,而且不带任何商业及广告元素。

三毛流浪记独家修复版(三毛流浪记家修复版上海开映)(3)

​在今年第 72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上,修复版《护士日记》也从全球200部修复影片中脱颖而出,入围“戛纳经典”单元,这也创造了中国修复版老电影首次登陆世界顶级三大电影节的历史,体现着中国在修复老电影上的不俗实力。

除了《护士日记》,今年上影节期间展映的《三毛流浪记》《家》也都是胶片电影的人工修复版。目前,1963年由西安电影制片厂摄制上映的《桃花扇》也正处于修复过程中。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年岁久远,胶片电影修复的难度也不是一般的大。一般而言,电影胶片的损伤主要有脏点、划痕、噪波、霉斑、抖动、闪烁几种类型,具体修复过程中,需要先将胶片进行清洁和物理修复,再将胶片扫描成数字图像及声音文件,交付给专门的画面及声音修复组,包括画面调色等等,然后重新进行声画匹配,最后输出。

三毛流浪记独家修复版(三毛流浪记家修复版上海开映)(4)

​胶片电影的修复大都依赖人工一帧一帧操作,这也寓意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及人工成本。比如一部90分钟的影片,约为12万到14万帧,如果遇到修复难度很大的影片,一个人一天的时间,也只能修复二三十秒。一般难度的话,每人每天也只能修复4-5分钟。另外,掌握修复能力及愿意投入这项“繁琐”工作的人才其实也越来越少,修复之路可谓道阻且长。

老片修复道阻且长,智能技术成最大突破口

除了胶片电影人工修复,目前爱奇艺还有另一种修复方式,即数字电影AI修复。在2018年举行的爱奇艺世界·大会智能视频高峰论坛上,爱奇艺CTO刘文峰正式向业内推出爱奇艺自主研发的ZoomAI视频增强技术,这也是数字电影AI修复背后的技术支持。

三毛流浪记独家修复版(三毛流浪记家修复版上海开映)(5)

​该技术可以对原本就较为清晰的介质进行进一步增强,使画面更清晰、更流畅,从而提高平台视频质量,在4K、8K等超高清介质和拍摄方式正式普及之前,ZoomAI技术无疑是当下提升视频清晰度,为用户打造更佳视频体验的最好选择。

而相比于人工修复,现在ZoomAI技术的影片处理效率也高达人工的500倍。比如,如果一部2个小时的影片,之前的人工修复方式大概需要10人近20天的工作强度才能完成,但利用ZoomAI技术进行处理,只需要12小时即可完成修复增强并上线,可见这一新技术的突破性。

目前,爱奇艺利用ZoomAI技术也成功对《方世玉》《龙凤茶楼》《柳堡的故事》《忠犬八公的故事》等国内外经典影片,《候车室的故事》《士兵突击》《四世同堂》《金婚》《大宅门》《闯关东》等经典国剧进行了高精细度、高标准的修复,并成功上线爱奇艺播放平台。经过修复后,这些影视作品在清晰度低、背景底噪等问题上都有了明显的改善。

三毛流浪记独家修复版(三毛流浪记家修复版上海开映)(6)

​今年,爱奇艺也计划用ZoomAI技术修复50部黑白电影、50部国剧、20部老动画片。针对平台版权作品,爱奇艺也将会用该技术进行画质修复再上线,比如《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我们的队伍向太阳》《情满四合院》《正阳门下小女人》《大江大河》等目前都在修复阶段,等待上线,并计划在今年下半年对2000年之前的电视剧进行批量修复。这无疑也是献礼新中国70华诞的最好礼物。

三毛流浪记独家修复版(三毛流浪记家修复版上海开映)(7)

​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影片都可以用AI智能进行修复。比如针对画面损失严重的影片,AI便无法通过时间及空间信息去弥补,这时便需要修复专家利用所积累的修复经验及想象力去实现修复。但爱奇艺也在尝试通过AI技术解决这一修复难题,全方位攻克修复障碍。

探索多元放映方式,情怀助力文化传承

早期经典影片纪录着一个时代的社会面貌,同时也凝聚着一代电影人的努力,对中国电影的行进无疑有着巨大的推动意义,而对经典影片进行修复不仅让老电影重焕新生,让观众享受到画质更高的观影体验,领略到“更现代”的电影魅力,更是一种对电影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针对修复后的影视作品,爱奇艺也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放映方式。最简单的便是直接上线播放平台,再比如以参加电影节的方式让影片获得更多关注。

《护士日记》入围戛纳便是一个很好的范例,2012年在上影节展映的《十字街头》《一江春水向东流》《八千里路云和月》也都是修复版。爱奇艺与新派系推出的“全球经典拷贝修复计划”,也计划将用四至五年的时间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拷贝,对中国经典影片进行“抢修”,并带至全球知名电影节进行展映。而未来,我们或许也不排除将经典影片再度引入院线进行放映的可能性存在,据称《三毛流浪记》便计划在今年国庆期间登陆全国院线。

三毛流浪记独家修复版(三毛流浪记家修复版上海开映)(8)

​“一方面把老的东西传下来,一方面让年轻人感受到以前拍戏是怎么拍,他们是怎么付出的,(这)远远超出了电影本身的意义。如果我们能把那些很著名的老电影都传承下来,这是一种很有意义的工作。虽然时代背景不同,但是出来的东西,那种艺术的感觉,是永远不会变的。”上海电影技术厂电影修复师吴云岳表述道。

客观来说,电影修复并不是一件有着高回报的投资行为,投入成本也不菲,比如一台胶片扫描仪就要上千万,各种修复软件、声音设备少则十几万,多则上百万,因此,电影修复本身也是一件颇有情怀的行为。

作为行业领军者,爱奇艺主动肩负起抢救经典,修复老片的重担更体现出强烈的行业责任感,其在修复难题上的不断发力也让我们看到,行业对影视文化传承的重视以及未来这些瑰宝文化得以延续的希望。爱奇艺会员及海外业务群总裁杨向华表示:“中国经典电影应是爱奇艺片库中的重要篇章,对于中国经典电影拷贝的抢救和修复,传统电影艺术的保护和传承是爱奇艺应尽的的社会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