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真正的无私奉献(连德梓原创倾注一腔热血)(1)

报告文学

倾注一腔热血,换来春天般的笑颜

——记平凡岗位上的民政所长郭君不平凡的暖人事迹

作者:连德梓

天空飘起了雨丝,天气变得凉爽起来;心情一改被高温酷暑浸过的烦躁,舒心清净起来。我怀着种种猜测和好奇,等待着被采访人——郭君的到来。

心有灵犀一点通。细雨中,他走下车,向我投来温和探寻的目光。第六感官告诉我,他就是我要采访的人,便径直迎了上去。那张饱满圆润、和善的脸,透着诗人般温文尔雅的气质。从简短的言谈中,感到他沉稳温和,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

来到办公室,我环视了一周:这是一个并不宽敞的办公室,靠门口一溜摆放着三张办公桌;南面靠窗处紧并着两张办公桌,每张桌子上都放着一台电脑;靠北墙矗立着一个橱柜。五个人同在这里办公,显得狭窄拥挤。

我说明来意后,直接切入主题,开始了“救助贫困、残疾、孤儿、老人”的正式采访。

一、“对需要救助的人全覆盖,不落下一个人。”

2000年6月,郭君调任册山街道经贸办任主任,由于他有很强的责任心,后担任安监办主任。2014年领导任命他为民政所所长,一干就是八年多。博学多才的他,有一颗大爱之心。同事们都说,“他把青春都献给了册山。”

当我问起他这些年来救助了多少人时,他一时语塞,皱起了眉头,脸上的笑容顿时消失了。他仿佛看到了那些被他救助过的病残老人、孤寡儿童(孤儿、事实无人抚养政策儿童、困境儿童)那一张张曾经昏黄、迷茫、无助的脸。过了一会,他缓了过来,欣慰地说道:“好在,我们把这些社会上需要救助的人都救助了,没落下一个人,终于松了一口气。”简短朴实的话语,透出他那颗火热充满大爱的心。他抬起头,眉头又凝重起来,眼中充满了担当和自信,自豪地向我谈起了册山街道山前村的王成龙……

王成龙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病重,生活不能自理。王成龙从一个活泼可爱的儿童,一下子变成了一个无依无靠、孤苦伶仃的孩子,成了“事实无人抚养”的儿童。

“我们知道后,立刻予以高度关注,立刻启动了‘事实无人抚养’救助程序,并向上级及时进行汇报。”郭所长和同事们及时进行实地走访、核实。他们走访了王成龙的家人、邻居,又走访了他的学校,当听老师们说他学习成绩很好,由于家庭出现变故,现在的学习成绩直线下滑,老师们都非常担心时,郭所长心头一沉,感到心里酸酸的。在回来的路上,他想:这孩子家里发生了这样的事,不等于他家里塌了天一样吗?以后他孤苦伶仃一个人,日子该怎么过?他的学还能继续上下去吗?事情来得太突然,容不他多思考,他决定特事特办,先进行救助,再后办理手续、启动程序。他知道这样做是要冒承担责任风险的,但他顾不得那么多了,因为挽救孩子是他的使命。他想:王成龙今后也许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对民族有贡献的人,绝不能让他陷入无助的境地,更不能让他辍学,要让他感受到人间的爱,感受到社会的温暖,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他和杜玉国副所长一起到学校看望了孩子,并和老师们共同制定救助孩子的计划。郭所长听孩子说自己学习成绩在班里前几名时,高兴得眼泪都流了下来,紧紧地抓着孩子的手,连声说:“好,好极了,太好了。”郭所长当时掏出了二百元钱塞到了王成龙的小手里。离开时,王成龙眼含热泪和老师们目送着他们远去的背影……回到办公室,已经到了下班的时间了,郭所长顾不得回家吃饭,打开电脑,进入到了“事实无人抚养”救助程序之中……很快,上级批准了对王成龙的救助,当月王成龙就领到了每月1694元的救助金。郭所长说:“到了初中阶段,我们更加关注他,时时刻刻关注着他的一切。我们会关注到他上高中,直至上大学。”杜副科长兴奋地说:“我和郭所长每逢节日,特别是过年的时候,都要去他家里看看,看看他吃得怎样,穿得怎样,还有什么困难。这些生活上的事情,时刻都挂在郭所长的心上。郭所长还给他买了书包,文具用品,过年时,给王成龙买了新衣服。这都是郭所长自己掏的腰包。”杜副所长说,“郭所长自掏腰包给贫困孩子买书包、买衣服的事太多了,说都说不过来,光给王成龙买的衣服就有好几身。”有付出就会有收获,用心血浇灌的花朵,总会收获累累的硕果。2022年6月,王成龙不负众望,以优异的成绩被浙江大学录取。王成龙在接到录取通知书后,第一个告诉了郭所长。郭所长听了之后,喜极而泣,“很争气,这孩子真的很争气。”连声说,“比自己的孩子考上大学还要高兴,还要自豪。”

“为了能让王成龙安心上完四年大学,经过区民政局协调,区慈善总会每年拿出一万元,民政部门每月救助1694元(一年20328元),加上有关部门的救助,四年救助金达十二万元多,这样就保证王成龙上完四年大学的费用了。我们总算是了却了一桩心事。”郭君说。今年八月份,他陪同宋连宗副区长、区人大张连胜副主任一起去看望了王成龙。“希望他走上正道,成为国家的人才。”郭所长说,“这是我们的共同心愿。”他们的付出没有白费,终于迎来了绽放的花蕾。

“王成龙有今天,多亏了街道郭所长和他的同事们,没有他们的救助和付出,就没有今天的王成龙。”山前村的村民们和王成龙的亲戚都这样说。从此,村民们记住了“好人”郭君这个名字。为了不让孩子的心“冷了”,除了逢年过节去看望孩子,郭所长他们平时也送去书包、文具、慰问品等。册山街道民政、残联、志愿者服务队也送来钱物,东西虽有限,但温暖了孩子幼小的心灵,让孩子感受到了政府、社会对他的关爱,不再感到孤单。王成龙的姑姑王子菊被郭所长送温暖的善举感动了,特意托人做了一面锦旗,送到了册山街道民政所,鲜红的锦旗上绣着“党的好干部,人民好公仆”十个大字,表达了王成龙一家对郭所长的高度赞誉。“党的好干部,人民好公仆”,多么朴实的语言,多么真挚的情感,表达了人民对党的热爱,对干部充满无限的信任,也表达了党和群众的鱼水之情。

孤儿顾凌静,2022年以654分的优异成绩考上了北京体育大学;孤儿栾慧,以720多分考上了罗庄区第18中学。罗庄区民政局的领导听到了这些振奋人心的消息后,对郭君说:“你和你的同事对这些孩子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终于看到了鲜花的绽放。”郭君欣喜地说道:“只要能换来孩子们春天般的笑颜,倾注一腔热血也值了。”

二、“咱不想着他们,谁还想着他们。”

有一对老夫妻是特困供养户,原先住在街道敬老院,郭所长经常去看望他们,救助他们。后来这对夫妻被安置到褚墩永安堂医养中心,已经不属于他们的管辖范围了,可这对老夫妻一有困难就来找他。有一次,老夫妻来了,郭所长及时和褚墩永安堂医养中心进行联系,临走又掏出100元钱塞到了老人的手里。“无论工作再忙,都得抽空或者利用下班时间去看望这些老人、孤儿,他的工作充满了人性化。”同事们多次这样评价他。

石航岭村有兄弟俩赵厚宇、赵厚坤,他们的父亲倒插门,后来外出失联,音信皆无;母亲改嫁。两个孩子由爷爷照顾。爷爷贫病交加,不久离开人世,撇下两个孤苦伶仃的孩子。郭所长听到后,及时进行走访,并快速给孩子办理了低保。开始孩子跟着二爷爷,由二爷爷监护,不知道什么原因,这位二爷爷把他们送到了朱张桥一家民俗学校(专吃素食),郭所长和同事去看望,看到孩子吃不上肉,心里总是放心不下。去年过年时,郭所长和同事们在进行摸排时,得知两个孩子跑回村的消息,那颗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上。全村都找遍了,也没看到孩子的影子。天快黑了,郭所长急得不行,带人到漫湖里去找。终于在漫湖野地里的水泥管内找到了他们。郭所长他们看到孩子躺在水泥管内,冻得直打哆嗦,衣服脏兮兮的,也没有什么吃的。“大冬天的,他们还是孩子呀……人心都是肉长的,搁谁谁不心疼。”郭所长眼里噙满泪水,“看到他们这个样子,真是心疼极了,寒冬腊月的天气啊。我们就和他的母亲联系,想让她管着孩子。开始母亲不想管,经过我们苦口婆心地说和,终于协调好了,母亲答应了做孩子的监护人。过年后,大的孩子已经年满十八了,跟着她姑姑外出打工去了,撇下小的又没人管了。区民政局来了人,当时天已经黑了,很晚了,还是做不通工作。我们就和孩子的母亲和继父磨,‘软硬兼施’,最终他们答应了照顾小孩。夜里,小孩又跑了,在村里洒水车水箱内住了一夜。那时快过春节了,冬天夜里很冷,小孩冻得受不了了,捡了些柴火烤火。幸亏没有烧着车厢,要是烧到了油箱,引起一氧化碳中毒,那后果……想想都后怕。”郭所长他们把小孩暂时送到了敬老院。他们做通了小孩后爹的工作,让小孩的后爹管着。由于后爹游手好闲,馋吃懒动,母亲有智障问题,家里很穷。为了孩子有学上,分管民政工作的街道网格化服务中心陈紫艳主任亲自联系了册山中心小学,解决了孩子上学问题;郭君给孩子买了两身衣服,一个书包,亲自把孩子送到了学校。“孩子野惯了,不上学,说不定会出什么事。孩子有学上,也就有了家,心才放下来,要不这心里始终是不实落。”

“侯家庄的钟华恩、钟华敏,属于‘监护缺失’类儿童,也就是‘爹死娘改嫁’一类。父母亲不在后,他们跟着姑姑过,后姑姑去世,两个孩子没了着落。一有空就往那里跑,郭所长跑得路上都不长草了。”杜副所长说。区民政局副局长鞠静对郭君说:“在工作中什么困难都可能碰到,遇到困难时要多想想孩子,办法就有了。”后跟村里沟通,经多方协调,孩子的问题终于解决了。民政每月给孩子500元的生活费,一直到小学毕业。今年钟华敏已经读高二了,这让郭所长他们心里充满了自豪,因为是自己的付出,成就了孩子。

郑旺村的张宝鑫上初中时父亡,娘改嫁到很远的地方,一个月来一次看望孩子。郭君他们知道后,去看望他,孩子羞怯胆小,不愿见人,有严重的心理问题。民政、社团给的钱由孩子母亲管着,孩子没有钱,经常吃不上饭,但又不敢说。郭所长他们想让孩子管着钱,但母亲每次来都哄骗孩子说:妈妈外出打工了……孩子整天见不到母亲,母亲对孩子依然是不管不问。看到孩子经常吃不上饭,村民们这家送一点,那家管一顿,孩子靠吃百家饭度日,生活没有了保障。时间久了,孩子心里有压力,不爱说话。从小失去了父母的爱,变得孤单内向,心理上有疾病。民政所组织社团的人去给孩子进行心理辅导。经过一段时间的辅导,孩子那颗冷却的心得到了温暖,重新回归了社会,树起了自立自强的信心。

“他们还都是孩子。我们是做民政工作的,就是为人民工作的。我们不想着他们,谁还想着他们?”郭君他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三、党建引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成立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

“那是一个下雨天,那雨下得特别大,就跟天河决了口样,不住点地下,对脸都看不清人。”杜玉国副所长说,“我们准备去看望辖区内监护缺失儿童,路上积水很深,不能开车了,郭所长自己掏钱给我们每人买了一身雨衣。平时我们工作很忙,又怕孩子不在家,暑假过去了一半,快开学了,才利用下雨天孩子不能出去玩在家的空儿去的。全街道二十多户,我们兵分两路,每家都得走到。我们徒步到一个孩子家里去,路上积水没到了膝盖,裤子湿了,雨下得很大,雨衣穿在身上根本不管用了,和没穿一个样。到了他家里,我们全身都湿透了,就跟刚从水汪里爬上来似的。”郭君说:“主要是想看看被救助的小孩,了解一下他的家庭情况,就要开学了,看看他还有什么需要帮助的。”

大雨连绵下了几天,由于天气炎热,穿着雨衣走访,几天下来,郭所长得了蛇胆疮,病倒了。从后脖颈一直到左腮下,就连耳朵门子上都长满了蛇胆疮,让他疼痛难忍,坐也不是,站也不是。为了不耽误工作,他只好一边治疗,一边忍着疼痛坚持工作。直到被领导发现了,强制他停下工作去治病,他才有了喘口气的时间。蛇胆疮越来越严重,连衣服都不能穿了,衣服一碰到,就会疼痛难忍,在家里他只好光着上身进行治疗,并且让风扇对着脖颈和脸庞使劲吹,这样才能减轻病痛。“身在曹营心在汉”,由于他一直担心那些被救助的孤儿、老人,虽然身在家里,但那颗心早已飞走了。病还没有完全好利索,就走出了家门,全身心扑到了救助老人、孤儿的工作中。

“为了做好救助社会弱势群体这一工作,靠我们几个人是不够的,得发动社会力量,把全社会的力量都动员起来,形成强大的合力,才能把这一工作做得更好。”郭所长说。他们利用社会力量,成立了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把各种社会团体联合起来。政府支持,民政牵头,社会力量参与到救助照顾中来。册山街道民政所成立了由民间参与的青年志愿团,专门服务老年人,团驻地在南头村;孤困儿童团,团部设在后村;还成立了针对贫困户、妇女的各种协会;组织退休人员、老党员、爱好艺术的人,成立了“月亮艺术团”,团部设在围梓村。月亮艺术团每逢大集,就出去义务为人们演出。在娱乐的同时,还义务为老人理发、按摩。逢年过节,艺术团自掏腰包买来慰问品,走访慰问孤寡老人。月亮艺术团负责人是原围梓村书记明广义,为了月亮艺术团能够正常开展活动,他每年都要拿出10000多元钱,作为演出活动经费。他们的演出作品都是充满正能量的,新编吕剧《刘胡兰》,柳琴戏《大美新册山》《新贵妃醉酒》《小姑贤》等,作品结合现实社会实际,很接地气,针砭时弊,褒扬先进,得到人们的赞誉和喜爱。

“今年组建一个‘如康家园’,地点设在街道医院,让更多的残疾人就业,从事各种康复活动,让他们自食其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在救助孤困的同时,严格执行党的救助政策,制定了一套严格的救助申请程序:申请——核实——实地走访家庭情况——完成书面材料及时上报——反馈——再审查——审查结束后再入户调查,看看是否有违反政策的情况(如:是否有存款、车辆、商品房、公司、门面房等),最后,打核查报告——审批——公示——材料审核——录入系统。郭所长说:“我们的救助对象都是社会上特殊的群体,在工作中要有温情,要有人情味,要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送到每一个人的心坎上,让他们感受到生活在这个大家庭中是幸福的。在执行时,要坚持原则,按照党的政策不走样。”

“分散特困供养人员每月860元生活费;自理者每月发放190元护理费;半自理者每月发放484元护理费;完全失去自理能力者(包括肢体残疾、精神有疾病的人员),给他们找了护理人、监管人,每月发放847元给护理人。”郭所长说,“问题又来了,钱给了护理人,有的护理不到位,虽然有了钱,有的人还出去要饭。我们想,能否通过第三方购买服务的方式,让第三方参与对特困供养人员的照料护理服务,让他们按时送饭,定期护理,效果是不是更好,我们还在探索中。”在石航岭村,他们对有意愿入住敬老院的特困供养人员,实行了把老人送到敬老院集中供养的模式,一日三餐,冬季供暖,夏季热不着,让老人们颐养天年。

四、想为他们所想,急为他们所急

“他是一个有能力,看问题有深度、有方向的人,对困难户时刻放在心上。”副所长杜玉国、陈建伟异口同声地说道。

那是2016年的冬天,第一天下了一场雨,第二天下起了大雪,那是多年未曾见过的大雪,整个山川河流都被大雪覆盖了。郭所长一看,说声不好,他首先想到的是那些菜农果农(种植草莓、蔬菜)的塑料大棚。他想:下了一夜的大雪,那些塑料大棚会不会被压塌了?菜农、果农的损失怎么办?不行,得抓紧时间去看看,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让他们渡过难关。想到这里,他胡乱扒了几口饭,走出了屋门。大雪已经把路封住,不能开车了,他决定坐公交车去上班。路上积雪很厚,公交车走得很慢,坐在113路公交车上,郭君非常焦急,恨不得自己插上翅膀飞到农民的菜地、果园内。路上走了很长时间,他下了公交车,踏着厚厚的积雪,向办公室走去。还未进办公室,遇到了新农合办公室主任张海东,张海东见他来得这么早,问道:“雪这么大,你怎么来得这么早?”

郭所长说:“雪下得这么大,菜农、果农的塑料大棚不知道怎么样了,我不放心,得赶紧去看看。”

“那行,我去发动车子。”张海东主任急忙去把车挡风玻璃上的积雪弄掉,然而贴在玻璃上的积雪融化了,结成了冰,怎么也弄不掉,只好找来刀子来剐。同事孟庆君也来了,三个人坐上车,沿着傅册路向白沙沟草莓大棚驶去。来到草莓大棚,郭所长一行人下了车,看见几个大棚都被大雪压塌了,现场没有人,只看到塌陷的地方露出了草莓绿油油的叶子。郭所长看到这里心一沉,眉头变得凝重起来。这时,村里有人打来电话,是埝头村的,说那里不少大棚被大雪压塌了,还砸坏了车辆。到了埝头村,立即向村灾害报灾员孙玉伟了解情况,拍了照,又录了像。之后,郭所长他们又马不停蹄地来到了侯庄进行情况摸排。面对塑料大棚被积雪压塌的情况,郭所长他们及时启动了全国联网灾害系统。后来又陆陆续续接到各村报来的自然灾害发生情况。到了下午,郭所长他们统计了一下,直接经济损失就有2000多万元。他们按照程序,把发生的情况及时上报。下午四点半,临沂“马上办直通车”的记者来了,采访到唐沙沟大棚倒塌,村里没有上报,记者又是拍照,又是录像,准备对郭君他们“兴师问罪”。记者走进办公室,屋里空无一人。原来,郭所长等人又去了其他村子,进行灾害情况的摸底调查。等郭君等人来到后,记者询问唐沙沟大棚倒塌情况,郭君给唐沙沟的报灾员唐新赛打电话,询问大棚倒塌为什么没有上报?报灾员说,是村民自己给记者打了电话,根本没有给村里打电话,村里也不知道他家的情况。记者了解了情况后,又看到郭君他们每个人身上的衣服都被雪水弄湿了,头发上往下滴着水,人人都在忙着工作,记者惭愧地说道:“是我们不了解真相,错怪了你们。你们的工作做得非常出色,煞白的馒头——没得说。”郭所长他们及时和保险部门取得了联系,对菜农果农的损失及时进行理赔,既帮助他们解决了困难,又化解了窝在果农、菜农心中的火气。

五、化解民怨,平息矛盾

郭君负责民政工作以来,按照国家规定,对低保户进行了审查。五寺庄村审查出了不少违反政策的低保户。“迎神容易送神难。”拉进来了,再送出去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事了。听说要去掉不符合政策的低保户,很多人就有怨言了,每天都有三四个人上访。这是一件十分棘手的问题。怎么办?郭所长带着同事们亲自到五寺庄按片召开群众大会,向群众讲解党的政策,入户调查,实地走访,一家一户做群众的工作。有的片长想把相得好的,走得近的,给弄上低保。在汇报会上,一律给以否定。“要想把工作做好,就得把一碗水端平。”郭所长耐心劝说村干部和群众,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经过苦口婆心地讲解和劝说,在工作中做到了公平公正,最后,低保户由原来的一千多人锐减到二十九人。村民的怨气消了,村庄也平稳了,再没有人出来闹事、上访。矛盾化解了,民怨自然消除了。

“固我长城,不忘最可爱的人。”册山街道有不少退伍军人,由于种种原因,有的家庭生活比较困难。侯沂庄的孙文明,是一位退伍军人,在部队负了伤,六级伤残。他的家属是个残疾人,生活不能自理,生活困难。郭所长他们多次到他家里去走访,帮他排除各种困难。“看到他们,就像看到自己的亲人。没有他们的流血流汗,就没有国家的安宁,就没有稳定的生活环境。军队是祖国的长城,军人退伍了,我们要时刻关注他们,关爱他们,不能委屈了他们,更不能让他们心中有怨言。这样才能使我们的‘长城’更加稳固。”郭君说。

六、特事特办

石杭岭村的朱来修,视力一级残疾,属集中特困供养人员,一直住在册山街道敬老院。在一次年度核查中,发现其抱养了一个女儿,不符合特困供养条件。按政策将其从敬老院清退,纳入低保救助,并将其交由抱养的女儿照顾。为了解决他的生活困难,给他送去了棉衣被子。他拉着郭所长等人的手,一再表示感谢党,感谢政府。去年,这位老人摔倒了,不能走路,郭君给他办理了临时救助,去他家看望他时,还没有走进屋内,他听声音就知道郭所长等人来了。躺在床上的他,紧紧抓着郭君的手,舍不得让他们走。

唐沙沟村的低保户庄朕亚、庄朕豪,从小就失去了父母的爱。第二个小孩刚出生不久,父母就离婚了。2021年初父亲去世,他们只好跟着爷爷过活。“祸不单行”,不久爷爷去世,厄运又降到了他们身上。两个孩子只好跟着他的二叔生活,他二叔是个光棍,外出打工,把两个孩子抛在了家中。郭所长他们去看望,院子里、屋里毛乱草舍,两个孩子光腚邋遢,一丝不挂,全身骚气冲天,脸上又黑又脏,像个把月没洗的样子。不上学,衣服脏得不能穿,扔得满地都是。大的有十几岁了,小的也有八九岁了,赤身裸体,那头发脏的粘在了一起。屋内没有电风扇,俩孩子热得热汗直流。地面上有一拃厚的尘土,脏得人都进不去了。三间趴趴屋,很破旧,兄弟俩就住在低矮的偏房内——曾经一家三代都住在这间趴趴屋内。就是因为盖不起房子,他们的妈妈感到没有了希望,才离婚出走。郭所长他们看到这里,一个个心里都不是滋味。郭所长决定特事特办,走访核查没办,自己可能要承担责任,因为这不符合程序,可要走完程序,需得一个多月的时间,甚至更长时间。为了让孩子能吃上饭,有衣服穿,他顾不得这么多了。讲到这里,郭所长停住了,脸上露出了忧郁的神色。

2016年,快过年的时候,义和村的刘宝田,八十六岁了,分散特困供养户。住的房子破旧,洒风漏腚,大冬天,屋内没有一点火星,滴水成冰,寒气袭人。老人把院子内种的菜拿了出来,那菜被大雪盖住了,上面结了冰,发了霉,红花绿毛。老人把菜切成一大块一大块,放进一口铁锅内,又放进一把豆钱子,合着吃。郭君等人来到时,屋内没有一点火星,大概几天没有吃饭了。他的侄子外出打工,没有回来。没有人照顾,一个人躺在床上,病病殃殃的。看到这里,每个人心里都发酸。郭所长对老人说,要把他送到敬老院,老人坚决不同意,说那样觉着很丢人,还说什么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再三劝说,老人始终不松口。有一天,来了寒流,大雪也随即而至。大片的雪花在空中飞舞,落在地上嗖嗖滚动。郭所长一看天气变了,下起了大雪,猛然想起了刘宝田老人,如果持续下雪,怕老人会被冻死。郭所长来到后,再三劝说,老人也被冻得快不行了,才同意了郭君他们的建议。郭君对同事们说:“必须今夜就送到敬老院去。”下班后,郭所长和同事们连夜把老人送到了敬老院。“在敬老院,我们实行了‘蛋奶工程’,让老人三餐不用愁。”

“有人照顾,有个小病小灾,也有人给看。还是你们想得周到,再也不怕冷热,饿不着,冻不着了,儿女也想不到这么细。”老人在敬老院呆了好几年,他的侄女来看他,看到老人脸上红光满面,连连感谢,说:“这才几天,脸上都红润润的,脸上都放光了。”听了这话,郭所长等人的心里比吃了蜜还甜。他们不需要什么报答和感谢,有了这句话,就是对他们工作的最大支持和肯定。

“谁家有困难,在哪方面有困难,我们的政策就向哪方面倾斜。”郭所长说,“尽管这样,可有人还是在观望,在犹豫,有人想不通,有人不愿意去,有人担心去了没有了自由,怕出不来了。”

“人哪能都一样,有想不通的,也正常。”我说,“事实会证明你们做得对,你们这么想着他们,总有一天,那些老人都会走进敬老院的。”

“大爱无疆。”采访即将结束,我被他们的事迹感动了,如果不是我亲耳所听,是不会知道在他们身上发生这些人世间充满爱心、可歌可泣的事迹的。我感到内心深处一阵阵激荡,耳畔响起了《爱的奉献》的旋律……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要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这不正是册山街道民政所团队为人民服务的真实写照吗?笔者笔拙,没能把他们感人的全部事迹写出来,形成文字的只是他们为人民做好事的冰山一角。一滴水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窥一斑可知全豹。他们身处在最基层,但他们心中充满了大爱。这不仅仅是一名党员干部的责任和担当,更是血浓于水、发自内心深处的爱,是来自于人性的真诚和善良。他们为党的事业,为人民的幸福,倾注了自己一腔热血,换来的却是春天般的笑颜。

(完稿于2022年9月9日,修改于2022年 9月16日)

这才是真正的无私奉献(连德梓原创倾注一腔热血)(2)

【作者简介】连德梓(男),山东临沂市罗庄区人,1960年出生, 1978年6月高中毕业。在临沂第六实验小学工作。1985年考入山东省临沂市教育学院,1989年毕业。曾任罗庄区作家协会会员、理事,罗庄区作家协会副主席,《罗庄文艺网》编辑,《罗庄文学》副主编。现任罗庄区文史研究员,临沂市作家协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