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诗意的粤语词(粤语只有萝白并无萝卜一词)(1)

据说广州市的小孩已经不懂粤语了。甚至连小孩子的父母辈对粤语也是一知半解,有的会讲不会写,有的会看不会读。

下面举几个例子:“荣誉”读成“容易”,“抱负”说成了“报服”,“萝白”说成“萝卜”。

又如:卜佬的卜,萝卜的卜,卜卜斋的卜,分不清,会看不会读,更不今写。

卜佬的本字怎么写?萝卜粤语怎读?卜卜斋又怎么写?

上次讲“卜佬”一词竟与贵州茅台有关。我们的网友怎么说?下面摘几段:

“非也,老聂弄得太复杂了,实际上并没那么源远流长的历史。

此称谓起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由英语“peasont”(农民)第一个字母p衍变转化而来。”

“乜嘢贵州茅台同卜佬有拏褦,简直乱弹琴。"

“如果卜佬是句与茅台有关联的词汇?那卜野难道和二锅头有关系?

“真多余!“卜佬”本来就简单来自“卜卜斋”的动作,农人拿着锄头锄地,就像拿着长棍子一下一下卜(打)在地上的动作,故此形象动作借代称人。哪来几千年古语隔了几十世代又出现十几年的事体?”

看来这几位网友对粤语,对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说知之甚少,或者是一知半解。

请问这几位网友知不知道:屈大均曾经写过《广东新语》一书?

知不知道:濮即卜,古代濮、卜通用?

知不知道:中国古代有一个叫濮族?古濮人居住什么地方?包括哪些省?

告诉你《广东新语》写道:“广州谓平人曰佬,亦曰獠,贱称也。”

“卜佬”,其本字是“濮獠”。

也就是说,“卜佬”其实是“濮獠”,在广州不单是城里人叫农民为“卜佬”,城里人同样也是“卜佬”。你和我都是“卜佬”。

为什么?“濮獠”一词原是古代这些“好土”的族群的自称。

濮即卜,古代濮、卜通用。

不单广东人是“卜佬”。

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的长江沿线地区。都是古濮人。

现在南方的少数民族大部分是由古蛮族演变而来的。

古代以中原(即黄河中下游一带)为天下中心,周边四方:"东为夷、南为蛮、西为戎、北为狄"。

南蛮就是对长江以南各民族的统称,不仅是广东,浙江、江苏、湖北、湖南、贵州、四川等地都曾有蛮族居住。

所谓南蛮,古称南方的民族及其居住的地方。

现在该明白了吧“濮獠”即是“卜佬”,“濮獠”一词原是古代这些“好土”的族群的自称。

濮即卜,古代濮、卜通用。是因为“濮獠”两字太古太深,现在很多人不认识,就用同音字代替,“濮獠”变成了“卜佬”。

再来讲讲“卜卜斋”:查实“卜卜斋”的正确写法是:“攴攴斋”。

“攴”读音bok1,古同“扑”,戒尺。

《说文解字》:攴,小击也,从又卜音。而攴也有戒尺的意思。

旧时书斋老师手持戒尺,学生读书不认真就攴头烂命,因此就用“攴攴斋”借喻读书的私塾。

《广东俗语考》:扑,音邦入声。轻敲曰扑。本作攴。『说文』小击也。『书』扑作教刑。今垫师以戒尺攴学生头曰扑头。有时候,我们贪方便,只取其音,忘掉其义,索性把“攴攴斋”,写作“卜卜斋”。

网友们现在该知道“卜卜斋”的正确写法是:“攴攴斋”了吧。

再讲下“萝卜”粤语怎么读?

“萝卜”的繁体字“蘿蔔”,“萝卜”是“蘿蔔”的简体字,拼音:luó bo

粤语里没有“萝卜”这个词语的,

“萝卜”叫“萝白”。现在广州的小学生把“萝白”的“白”读成占卜的“卜”音。

粤语那么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有识之士已站出来呼吁:保护粤语,不可让这种优秀文化失传。网友有什么想法,欢迎发表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