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当时的先进团体中华民国宣布成立,随后孙中山曾不止一次的表示,只要袁世凯迫使清朝的皇帝退位,同时维护共和政体的话,就推举袁世凯为临时的大总统。

溥仪4岁登基(末代皇帝溥仪两岁登基)(1)

溥仪是清朝末期的最后一个皇帝,他两岁起就继承了皇位,由他的父亲载沣主持朝政大局。到1911年的时候武昌起义成功,清 朝政府顿时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在帝国主义的压力之下,清朝政府没办法,只能免去了载沣的职位,重新起用袁世凯,并任命他为内阁总理大臣,还是封建社会的编制啊,组织内阁成员,主要任务便是镇压革命党人。

俗话说王朝是一代更换一代的,而到了清末的时候,它的腐朽已经支撑不起这个旧王朝,那么新王朝就一定会出现,所以那时候袁世凯一面对南方起义的革命党人进行武力镇压加威胁,另一方面进行议和的行动。

溥仪4岁登基(末代皇帝溥仪两岁登基)(2)

1912年,当时的先进团体中华民国宣布成立,随后孙中山曾不止一次的表示,只要袁世凯迫使清朝的皇帝退位,同时维护共和政体的话,就推举袁世凯为临时的大总统。而袁世凯得到了这个保证后,他就开始进行了逼宫,毕竟他也还是想做大官的,民国的大总统可比他那风雨招摇的大臣强太多啊。他让北洋军的将领段祺瑞等人联名发出通电,要求清朝的皇帝立即同意共和,宣布退位。开玩笑吧,让皇帝退位,哪有这么简单的事,皇宫里立即召开内部会议,贯彻了下会议的精神后,达成一致意见,坚持反对皇帝退位。

溥仪4岁登基(末代皇帝溥仪两岁登基)(3)

这样一来,有些社会激进分子同盟会会员彭家珍在北京投弹把反对共和的贵族良弼炸伤了,使王公贵族的锐气顿时大挫。然后皇宫又召开第二次扩大会议,有点胆战心惊的成员成这次达成了让清帝退位的决议,接爱共和政体。并随后授权袁世凯与南京的临时政府商议退位的条件和细节。后来南北代表在友好协商的政治会谈中达成了三项协议,对皇帝及皇室的优待条件进行了详细的说明补充文件。双方签字画押后,在2月12日,溥仪正式退位,从这一天起,腐朽的清朝政府的历史就完成了,从那天起中国进行入一个新时代。

溥仪4岁登基(末代皇帝溥仪两岁登基)(4)

可以说那时候的清朝政府还是挺讲道理的,没有进行非常过分的要求,这是为什么呢?其实从历史来看也知道,经过两百多年的历史演化,清朝政府已经不足以支撑中华民族了,在全世界那时候已经进行资本主义的进程中,闭关自守的封建思想是不合世界潮流的,很多因素综合在一起,加上帝国主义的不断骚扰之下,本来就是内忧外患的局面也不好收场,于是清朝的核心利益就是得到想要的结果,只要还能享受一定的待遇,至于要不要守住这个快要倒蹋的王朝显然不是他们最关心的事情。可以这样说,这两百多年来,他们想做的事也做得差不多了,到了要更新换代的时候,他们那些在皇宫里的大臣和权贵们总还是有一些是明事理的,他们看明白了这些事情以后,宣布散会的做法也是符合他们的利益的,只是后来走向如何,也不是他们能够控制而已。

如果您有不同观点请在下方评论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