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歇后语大全及答案(三国孔融写成的谜语诗)(1)

《三国演义》中有一个情节一定让人印象深刻,也成为各种电视剧中乐此不疲的剧情:曹操在一次行军中,路过曹娥碑时,看到蔡邕曾在上面题写“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这明显是一个字谜,杨修马上就猜出来,而曹操骑马走了三十里后,也将其解出来,这就是“绝妙好辞”四个字。

这个故事非常生动形象表现出杨修的才思敏捷,然而却是虚构的。这个典故最早出现在南朝人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之中,而同时期的小说《异苑》也有类似记载,但正史之中却没有记载。更为关键的是,曹娥碑在会稽,也就是现在的绍兴上虞,遗址尚存,曹操一生没有到过江南。罗贯中显然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将地点移到了蓝田的蔡文姬家中,不过也无法自圆其说当地为何有曹娥碑。

三国歇后语大全及答案(三国孔融写成的谜语诗)(2)

其实,在曹魏时代,特别是建安七子享誉文坛之时,确实也流行过大量的拆字谜语,而且还是有一首首诗组成,这就是“离合诗”。然而经过漫长的岁月,这些都已经消失殆尽,再也找不到踪迹,只有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所做的一首留下来:

渔父屈节,水潜匿方。与时进止,出寺施张。吕公矶钓,阖口渭旁。九域有圣,无土不王。好是正直,女回于匡。海外有截,隼逝鹰扬。六翮将奋,羽仪未彰。蛇龙之蛰,俾也可忘。玟璇隐曜,美玉韬光。无名无誉,放言深藏。按辔安行,谁谓路长。

三国歇后语大全及答案(三国孔融写成的谜语诗)(3)

这首诗引经据典,而且有不少还是上古典故,现在读起来艰涩难懂。其实就是以诗咏志,说明自己将依据时世,相机而动。在时机不成熟的时候,就应该收捡羽毛,韬光养晦,静待时机,一飞冲天。

这只是文章表面的意思,更让人深究的是它其实是一首离合诗,暗藏玄机,不是一般人能一次读懂的。全诗一共二十二句,以每四句隐射一个字(倒数五六两句隐射一个字),这样就可以组成六个字。

比如说第一句的“渔父屈节”首字是渔,第二句“水潜匿方”首字是水, “渔”离“水”,就是一个“鱼”字。然后,第三句“与时进止”的第二个字是“时”字,而第四句“出寺施张”的第二个字是“寺”字,“时”(繁体)离“寺”就是一个“日”字。然后,再将前面的“鱼”字与这个“日”字组合起来,就是一个“鲁”字。

三国歇后语大全及答案(三国孔融写成的谜语诗)(4)

其余的离合方式也类似,只有“玟璇隐曜,美玉韬光”两句,将“玟”离“玉”,形成一个“文”字,不必再合。整首诗合起来,就是暗藏有“鲁国孔融文举”。这就是将孔融的姓名、籍贯以及字都解释出来了。

孔融是三国时期的知名人物,以“孔融让梨”的故事而广为人知。可是在那个混乱的时代,他这样的谦谦君子,却被迫装作一副怪异荒诞、不拘小节的样子。他多次顶撞、忤逆曹操,比如曹操要禁酒,他就公然反对,说喝酒是天性,婚嫁也是天性,如果要禁酒,为什么不禁止婚姻?

三国歇后语大全及答案(三国孔融写成的谜语诗)(5)

再比如曹操将袁熙的妻子甄氏赐给曹丕的时候,他特地写信给曹操说“武王伐纣, 以妲己赐周公”。曹操以为他博学多才是从哪部典籍中看到的,特意询问。结果,他的回答是:“以今度之,想当然耳! ”这也是孔融赤裸裸地调侃曹操,这种类似事情发生了很多起,曹操也忍了很久。

后来,曹操一忍再忍,便无法再忍,最终还是找了一个理由,将孔融杀死。孔融以让梨而闻名于世,然而他的离合诗却始终默默无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