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我国北方的公众

最近可能有这样的感受

雨怎么天天下?

自6月以来

京津冀、内蒙古中东部、山东

辽宁、吉林一带降雨明显偏多

今年7-8月份雨水多吗北方(北方近期降雨频频)(1)

7月6日至7日,辽宁营口普降暴雨,部分低洼路段出现积水。图/文 阚雨萌

原本“七下八上”的华北、东北雨季

是不是提前了?

最近北方降雨到底偏多了多少?

原因是什么?

北方未来还会多雨吗?

对此

中央气象台正高级工程师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室研究员袁媛

山东省气象台台长杨成芳

辽宁省气象台首席阎琦

带来了解读

——

核心阅读

6月以来北方多地降雨明显偏多,原因与副热带高压位置密切相关

华北雨季目前考虑偏早可能性较大

今年盛夏华北降雨预计偏多,需特别防范降雨叠加的影响

01

北方降雨偏多,与副热带高压位置密切相关

气象监测显示,自6月1日以来,京津冀、内蒙古中东部、山东、辽宁、吉林南部降水量明显偏多,局地甚至偏多两倍以上。

据统计,河北省6月1日至7月4日共出现5次降水过程,全省平均降水量134.9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69.3%。辽宁全省6月平均降水量173.4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91.6%,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山东全省6月1日至7月5日平均降水量213.2毫米,较常年偏多118%。

在这个时期,北方地区降雨本不该这么多。每年我国雨带的移动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西太副高”)、南压高压、副热带西风急流以及东亚季风的季节变化有关:4月至5月,为华南前汛期;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为江淮梅雨期;7月中下旬至8月,为华北、东北雨季;9月至10月,为华西秋雨期。按照往年规律,眼下尚处在江淮即将出梅之时。

中央气象台正高级工程师介绍,6月下旬以来,北方降雨明显偏多,与西太副高的位置密切相关。华北雨季的降雨主要出现在西太副高的西北侧,今年西太副高北跳(向北移动)时间偏早,位置偏北,造成雨带直接北移至华北黄淮一带。

6月21日至7月5日,西太副高的位置持续较常年偏北。以6月22日为例,常年西太副高西段脊线的位置约在北纬22度左右,今年已北抬到北纬24度;7月1日前后往年平均位置在北纬24度到25度之间,今年到了北纬34度。根据预报,一直到7月中旬,西太副高的位置都比往年平均偏北。

02

华北雨季会提前吗?

根据中央气象台预报,直至7月15日,华北、东北、黄淮等地还有降雨,累计降雨量有40毫米至80毫米,部分地区有90毫米至150毫米。前期降雨不断,后期依旧有雨,是不是意味着北方往年在“七下八上”进入的雨季,今年提前来了?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室研究员袁媛介绍,该中心在3月底发布的汛期气候预测意见中提到,今年考虑华北雨季开始较常年(7月18日)偏早。“华北雨季开始是有行业标准的,主要考虑西太副高脊线的位置、区域累计降水量和达标站次比等。近期华北雨季已处于开始的临界状态,但尚未达到开始标准,目前考虑偏早的可能性较大。”

国家气候中心统计,2000年至2021年,华北雨季开始明显偏早的年份有6年:2000年(7月6日)、2008年(7月15日)、2012年(7月9日)、2013年(7月9日)、2018年(7月9日)和2021年(7月12日)。

介绍,华北雨季的降雨与江淮梅雨不同,主要特点是降水强度大、局地性强、降雨分布不均,防御之弦更要提早绷住。“在此情况下,局地突发强降水的预报和防御难度都比较大,也都可能提前出现,需做好研判、提早准备,防范城市内涝、雷暴大风和强对流等带来的不利影响。”

03

国家气候中心预测:今年盛夏东北东部和南部、华北降雨或偏多

国家气候中心预测,今年盛夏,山东大部、河南大部、天津北部、北京东部、河北东部、辽宁东部、吉林南部降水量有400毫米至600毫米,其中吉林东部和南部、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大部、山西中部和南部、山东、河南大部等地偏多2成至5成。

袁媛介绍,在这样的情况下,前期强降雨多发的地区,更要特别防范降雨叠加影响。尤其盛夏,黄河流域、海河流域、辽河流域需防范阶段性强降水和暴雨洪涝灾害;东北、华北等地短时强降水、雷雨大风、局地龙卷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可能较为频繁,需采取措施减少对工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和人身安全的影响,做好中小河流和城市内涝的防范工作。

山东省气象台台长杨成芳提醒,需要特别注意平衡蓄水和防洪,防范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质灾害和城乡积涝等。

辽宁省气象台首席阎琦指出,要时时做好准备,加强城市低洼路段管控与排涝,提前疏通沟渠,防范暴雨造成的农田渍涝和大风对玉米等高杆作物及农业设施的不利影响。

中国气象局宣科中心(中国气象报社) 出品

作者:中国气象报全媒体记者 李一鹏通讯员 陈克垚 蔡冰 祝熙航 马洵

专家顾问:中央气象台正高级工程师

来源: 中国气象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