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的一天,在河北省一个不起眼的小地方,《唐山大地震》上百人的剧组都在忙一件事:拍摄一个庞大的吊车轰然倒下。他们用的不是道具,是真正的吊车。“停!”刚开始几分钟,就有一个声音使刚刚沸腾的场面冷了下来,那是导演的声音。导演五十岁左右,头戴棒球帽,用手比画着对摄影师说:“大仰角!我要大仰角!”
大家都向摄影师望过去,摄影师一脸的无奈,但还是向导演点了点头,打了个手势说:“再来。”
“开始!”导演喊完后,就盯住监视器,一动不动地看着。摄影师双膝跪地,抱着摄影机,身体尽力向后倾着,以便拍出最大的仰角。“停!停!停!”导演从椅子上跳了起来,朝着摄影师又喊上了:“大仰角,你没听明白吗?我要的是大仰角!”
摄影师这下也不干了,强压着怒火,说:“导演,这已经是最大的仰角了。你告诉我,我还能怎么拍。”人们看着导演,都为摄影师捏了一把汗,以导演的脾气没准又会臭骂他。
只见导演从地上抄起一把铁锹来,奔摄影师去了。有的人正准备上去拉住导演,导演却在摄影师蹲过的地方,用铁锹挖起了坑。不一会儿,导演就在平整的地面上挖出了一个大坑,然后说:“你跳进去再拍!”说完,摄影师跳进了坑里,轻轻松松地用一个小角度摄下了一个大仰角。
这位导演就是冯小刚,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3个道理:
- 冯小刚在片场是会带铁锹的。可以在网上喷他,但不要现场惹他;
- 测绘专业出身的人完全可以转行做摄影师,主要作用是帮导演携带铁锹;
- 电影的镜头和角度是有讲究的。
下面就来给大家讲讲电影镜头和角度的学问。首先,镜头和角度是两种不同的概念,不用害怕,两者都非常简单。
镜头镜头一般由其能容纳的东西量决定,大致可以分为6种:(1)大远景;(2)远景;(3)全景;(4)中景;(5)特写;(6)大特写。此外,深焦镜头(即广角镜头)是远景或大远景的变形。
大远景多从400米以外的距离拍摄,一般是外景。其目的是建立电影场景空间感,让观众知道接下来的事情发生在一个什么地方。如果人物出现在大远景中,他们多半只有蚂蚁那么大,为的是营造电影的史诗感,会出现这种情况的一般是西部片、战争片、武士片和历史片。
《荒野大镖客》,此处是一个大远景
远景的概念比较模糊,最远不超过大远景,最近也要大于能容纳一个角色的全身(刚好容纳一个或几个角色全身的镜头就是全景)。
杜琪峰枪战片《放.逐》,此处是一个远景
中景一般是半身镜头,可以包含多个角色,是最常用的一种镜头,对话场景、运动场景等一般都是中景。过肩镜头是中景的一种,一个人背对摄影机,镜头从他的肩膀穿过,另一个人面对摄影机。
《几近成名》,2000。此处是一个中景
中景永远是合拍二人浪漫或冲突的不二法宝。如果中景焦点从正中间分开,则强调构图的对称,两人共享亲密的空间。
特写和大特写,将重点放在很小的东西上——如人的脸部。特写有吸引观众注意、放大情绪、夸大事物的重要性、象征隐喻等作用,视实际情况而定。大特写是相对的,如一段影像先拍了一个人脸的特写,后拍了人脸上的眼睛的特写,那么这段影像中,眼睛就是大特写。
《钢铁侠》,此处是一个特写,突出战甲的科技感
镜头越靠近,情感越紧张,镜头越远,观众的共情会越弱。举个简单的例子:
查理.卓别林的《城市之光》,前面用大量的远景,使卓别林的种种动作(摔倒、各种意外)看起来很滑稽。到了最后,卖花的盲女恢复视力之后,转用特写,借卖花女的视角观察卓别林,让观众一下子理解了前面的种种滑稽场面实际有多心酸,这时把观众情绪勾起来,虐的观众撕心裂肺。这部电影可说是远景与特写切换运用的教科书。
《城市之光》
角度角度是指摄影机镜头与拍摄场景之间的夹角,基本的类型有5种:(1)鸟瞰角度;(2)俯角;(3)水平角度;(4)仰角;(5)倾斜角度。
鸟瞰可以理解为航拍角度,当然不航拍也能做到,只要垂直往下拍摄目标场景都是鸟瞰。俯角也是往下拍场景,但没有鸟瞰那么极端。
《午夜凶铃2(美版)》,2005。鸟瞰
《邦妮和克莱德》,1967。俯角
鸟瞰或俯角(尤其是中景、特写下)会呈现画面中人物的困境、无力感以及被攻击或拘禁的不安全感。远景下的鸟瞰或俯角则给人一种上帝视角的感觉,让观众(无意识中)感觉自己处在高高在上的位置观察电影的人物。以上两幕都是在用角度突出人物的困境。
仰角和俯角相反,它使目标看起来更高大,更具有威慑力。仰角可以突出恐怖、庄严或令人尊敬的氛围,常用于恐怖电影和超级英雄电影的反派/英雄登场。
克里斯托弗.诺兰《蝙蝠侠:侠影之谜》,仰角
倾斜视角,通俗的说,就是歪着摄影机拍或者摇摇晃晃的拍,一般用在剧烈运动、暴力场景或者某一个人物的主观视角,比如这个人喝了酒、磕了药或快被人打晕了,如果影片想借用这个人的视角,就会让镜头晃晃悠悠或者歪斜。
今天的电影科普小讲堂就到这里,下一期,会给大家讲讲电影的光影与色彩,感兴趣的小伙伴点一下关注哦~
用最轻松易懂的方式,带你了解权威专业的电影知识。关注作者,你也能成为一个专业影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