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书法 问君能有几多愁(1)

这是唐代画家韩干的名作《照夜白》,现藏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书法 问君能有几多愁(2)

这幅画右上角有一行题款“韩干画照夜白”,这几个字据说是李煜的真迹。

作为帝王,南唐后主李煜,自是失败的,但作为文艺青年,他可是相当成功。

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书法 问君能有几多愁(3)

李煜最突出的文艺成就当然是词,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因为有亡国之痛,李煜的作品感情深刻,所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评价说: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书法 问君能有几多愁(4)

《江行初雪图》的题款据说也是李煜的笔迹

除了词,李煜的书法应该也很不错,宋人编写的《宣和书谱》是这么介绍的:

江南伪主李煜,字重光,早慧,精敏审音律,善书画。其作大字不事笔,卷帛而书之,皆能如意,世谓“撮襟书”。复喜作颤掣势,人又目其为“金错刀”。尤喜作行书,落笔瘦硬,而风神溢出。

当然,作为宋人,他们有必要为军事上打败李煜的赵匡胤呐喊:

然殊乏姿媚,如穷谷道人,酸寒书生,鹑衣而鸢肩,略无富贵之气。要是当我祖宗应运之初,揭云汉奎壁召回在上,彼窃据方郡者,皆奄奄无气,不复英伟,故见于书画者如此。

方煜归本朝,我艺祖(赵匡胤)尝曰: “煜虽有文,只一翰林学士才耳。”乃知笔力纵或可尚,方之雄才大略之君,亦几何哉! 今御府所藏行书二十有四。

简单翻译一下,就是李煜的书法,乍一看“落笔瘦硬”“风神溢出”,其实“无富贵之气”“不复英伟”,和本朝太祖赵匡胤的雄才大略一比,不值一提。

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书法 问君能有几多愁(5)

入国知教帖

看过这番评价,是不是很想找李煜的书法作品来看一看?

这件《入国知教帖》据说是李煜的作品,不知是否合乎你的想象。

此外,李煜的书法议论,也还能看到一些,比如他对颜真卿的评价就很出名。

李煜在《书述》里说:

善法书者,各得右军之一体。真卿得右军之筋,而失于粗鲁。颜书有楷法,而无佳处,正如叉手并脚田舍汉。

说颜真卿的字是叉腰站立的乡巴佬,看来李煜不怎么欣赏这一类雄浑的作品啊。

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书法 问君能有几多愁(6)

李煜在执笔法上也有过论述,宋人江绍虞在《宋朝事实类苑》里写道:

钱邓州若水尝言,古之善书,鲜有得其笔法者,唐陆希声得之,凡五字: 擫(yè)、押、钩、格、抵……江南后主(李煜)得其法,书绝劲,复增二字,曰导、送。

“擫、押、钩、格、抵”五字执笔法也就是我们今天的五指执笔法,每个手指各有妙用。

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书法 问君能有几多愁(7)

李煜在五字之上又加“导、送”,这两字或许是对行笔的要求。

以上就是李煜身上的书法故事,你还想挖掘哪位名人的书法故事?

文字 | 金错刀咸鱼癸

插画 | 英琼瑶豪猛男

感谢你的阅读,很开心你和我一样爱书法~如果想对书法有更深入的了解与学习,可私信了解我的更多课程与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