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毕四军

当初,徐庶向刘备介绍诸葛亮时,说亮是个非常有才的农民,喜欢《梁父吟》。刘备很高兴,忙打听其行踪,最终三顾茅庐将诸葛亮请出山。后来诗仙李白也留有“长啸《梁甫吟》,何时见阳春”的诗句。这些一般人都知道,但“梁父”及《梁父吟》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梁父即梁甫,“泰山下小山名”,就坐落在山东新泰,地处徂徕山之东南,距新泰市区约30公里。

据史记载,始皇帝、汉武帝、光武帝封泰山时,又“降禅梁父”;孔子登梁父,作《邱陵歌》喻推行仁道的艰难;东汉张衡以“梁父艰”喻仕途险恶;北齐梁父县令在山上督造摩崖石刻……可见,此山在历史上相当出名。

至于《梁父吟》的出处,学界颇有争论,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即《梁父吟》绝非诸葛亮所作。他只不过改写了在梁父山一带流传的民谣。据说这首民谣是曾子所作,原文早已失传,但大致讲的是齐相晏婴施诡计杀害齐国三勇士的故事。

关于这一点,诸葛版的《梁父吟》说得很清楚,“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国相齐晏子。”亮的老爸曾在泰山郡当过干部,而彼时的梁父山就归泰山郡管辖,所以,同样善施计谋的诸葛亮了解并喜欢吟唱这首歌谣,并不奇怪。

诸葛亮出山时的古诗词(诸葛亮爱唱的梁父吟)(1)

前不久,三朋四友来吾城小聚,大家慕名而去。及至身在山下,才发现这著名的梁父山与周围群山相比,既不高大也不险峻。我们一行六人手脚并用,没费多大力气,就找到那方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北齐摩崖石刻。

巨石约有6米高,5米宽,上刻“冠军将军梁父县令王子椿”、“武平元年”等字样,正文是节选的《般若波罗蜜经》。只是字迹风化严重,不易辨认全文,但整体看上去,依然端庄大方,苍劲有力。有研究者称,此乃“书法精品,无论是著史者还是论文者,无论是精选者还是博览者,在书法上难以躲开这个摩崖石刻。

赵明诚的《金石录》中,也收了这个石刻。

有趣的是,这些人中间虽不乏作家诗人,却谁也读不全岩上的隶书经文,大家如结巴说话,断断续续中,偏偏能把文中的“无名无相”四字读得朗朗上口。

诸葛亮出山时的古诗词(诸葛亮爱唱的梁父吟)(2)

有朋友戏言:我等无须细读,只消面岩数日,就能明白我佛的教诲。我试着坐在岩石对面,静看经文,初时并不为觉出什么,待到字迹越看越模糊时,竟陡然生出一股虚幻感,仿佛眼前的巨石就是一尊佛(该石名曰“映佛岩”),惊得我赶紧起身,急邀大家拍照留念……

我的意思是,那“无名无相”的境界岂是吾等俗人能参透的?写点小文章,既是与朋友交流,也是兴致所然,倘真能参透“大智慧”之时,也是我闭嘴之时吧。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