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通辽市教育局_教育动态】

一、设计思路

为落实国家“双减”政策,让学生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热爱劳动,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霍林郭勒市第二小学让孩子在劳动教育中体验到劳动的不容易,分享劳动的快乐,懂得“劳动最光荣”,做到知行合一,懂得美好的生活需要劳动来创造,体会到“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从而让孩子养成热爱劳动、乐于奉献、敢于担当的美好品质。

二、教育过程

1.设计多彩劳动课程与劳动项目

学校针对每个年龄段的学生特点设计了不同的劳动课程,然后在学校的劳动实验基地进行劳动实践,在劳动实践基地拔草、栽苗、浇水、施肥、抹杈、采摘等等。与此同时开展巧手系鞋带比赛、包饺子比赛、巧手缝补比赛等等,以实践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劳动热情,让自觉劳动内化成孩子的行为。在日常学习中还将校园的各个角落作为学生劳动教育的实践场所,结合每学期初、学期末的全校大扫除及日常校园值日检验学生劳动技能的掌握。

(1)学校实验田

小学双减的典型案例(双减)(1)

小学双减的典型案例(双减)(2)

(2)劳动技能比赛

①系鞋带比赛

小学双减的典型案例(双减)(3)

②包饺子比赛

小学双减的典型案例(双减)(4)

③整理书包比赛

小学双减的典型案例(双减)(5)

④巧手缝补比赛

小学双减的典型案例(双减)(6)

(3)日常劳动实践

小学双减的典型案例(双减)(7)

2.开展多途径宣传教育活动

通过制作手抄报,学生了解五一节的由来、意义,了解并关爱中国各年代的劳模,懂得“劳动光荣,奉献最美”;国旗下演讲引导学生树立了向劳动者学习的思想,懂得要尊重劳动者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并立下了自己的誓言。班主任通过劳动实践课,召开“劳动最光荣”的主题班会,号召同学们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鼓励人人争做“劳动之星”,获奖后评选出学校的“劳动之星”。

小学双减的典型案例(双减)(8)

3.课外家中进行劳动实践

根据劳动课程的特点,学校设计家务篇、美食篇、种植篇、制作篇、感恩篇的多彩劳动课程。

通过这些主题活动,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劳动,树立“劳动最光荣”的劳动观念,让孩子养成感恩父母、感恩社会的感恩观,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1)家务篇:我是父母小帮手

小学双减的典型案例(双减)(9)

(2)美食篇:我是小小美食家

小学双减的典型案例(双减)(10)

(3)种植篇:我是种植小能手

小学双减的典型案例(双减)(11)

(4)制作篇:我是制作小巧手

小学双减的典型案例(双减)(12)

(5)感恩篇:感恩父母小榜样

小学双减的典型案例(双减)(13)

4.社会劳动我参与

结合劳动节、清明节、十一假期等,组织开展“劳动小能手”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捡拾垃圾、参加农活、公益劳动、植树种草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劳动和奉献的快乐。

小学双减的典型案例(双减)(14)

三、活动收获

1.劳动课程激发了学生热爱劳动的积极性

2.懂得劳动成果来之不易,知道感恩父母

3.增强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

4.融入多学科教育

(1)与道德与法治、语文学科融合。每次劳动主题活动结束后,语文老师及时指导孩子记录劳动感受,孩子们有了真实的劳动体验,写作文不再“无话可说”,很多写作素材信手拈来,劳动体验提高了孩子的写作水平。道德与法治老师根据劳动实践课适时教育,课程中的内容能融会贯通的就劳动实践内容结合讲解,同时,最为重要的是,孩子们通过劳动体验了劳动的艰辛,懂得劳动成果来之不易,老师适时进行感恩教育。

(2)与科学学科的融合。在给植物拔草、浇水时观察植物的向水性、向光性、向肥性等,培养了学生的认真、细致、科学地观察习惯。

(3)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孩子们在劳动实践中一方面可提高劳动技能,提高审美能力,感受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的源泉;另一方面找寻劳动主题背后的故事,激励孩子了解祖国传统文化,激发孩子的爱国情怀。

(4)与美术学科融合。孩子们在动手实践劳动过程中,动手能力、绘画水平得到了相应地提高。例如三八节给妈妈制作贺卡时,既要有制作能力,又要有绘画水平。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霍林郭勒市第二小学孩子们在劳动中学习,在劳动中收获,学会了动手实践能力,学会了感恩亲人,坚持“双减”的主线不松懈,“劳动”的成果必然丰硕!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