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昔禹之治水,凿龙门,决大河而放之海。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是以得至於成功。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写道:”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要成就一件大事,首先得有志向,志向是茫茫大海上的灯塔,指引着航船的方向,没有志向,生活就没有色彩,没有了志向,生命之花就会凋零,没有了志向,生活就是一潭死水,泛不起一丝涟漪。

周恩来在少年时期,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并终生为之矢志不渝,为革命事业奉献了毕生的心血。

李时珍从小立下宏愿,要悬壶济世,福泽八方,历时四十年,孜孜不倦编写《本草纲目》,终有巨著,遗泽后世。

范仲淹自幼家贫,但他刻苦好学,断齑画粥,胸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为官为政清廉自守,为老百姓做了许多实事。

玄奘是唐代一位高僧,志在弘扬佛法,为了求取佛经原文,玄奘从贞观三年八月离开长安,万里跋涉,西行取经,终于到达印度,历时十七年,著有《大唐西域记》,为佛教和人类进步、世界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毛泽东在1910年,目睹国力衰败,民不聊生的情况,写下“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诗句,其志向之高远,气魄之宏大,非常人之所能及。

有了志向,还需意志坚定,执着前行,才能成就伟业。

曹雪芹在寒舍“增删五次,批阅十载”方有巨著面世。

中国共产党人从一艘红船始,过雪山草地,经历无数次枪林弹雨,没有坚定的意志和信仰,恐怕中国革命早就夭折了。

一代篮球巨星科比,当别人还在沉睡中,他已经在篮球场训练了,这不是一两个早晨的心血来潮,而是无数个早晨的意志如钢,他说“我见过无数次洛杉矶的黎明可爱的样子。”

勾践志在复国,卧薪尝胆,吊丧问疾,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越国复仇大军才踏平了吴国都城,吴王夫差身死国灭,姑苏成为一片废墟。

大秦帝国横空出世,是自孝公、惠文王、武、昭襄、孝文王、庄襄王,筚路蓝缕,励精图治,六代老秦人东向之志,未有丝毫更易。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源于其爱民如子,以天下苍生为念之赤忱之心和百折不挠的勇毅,拯救黎庶于滔天洪水之中,为万世敬仰。

俗话说:“井蛙不可语海,夏虫不可语冰”言其志小,见识短浅也。蚂蚁终日奔劳,不过为一日之果腹,所以说,渺小、贱如蝼蚁者何其多哉!有的人常立志,却是行动上的侏儒,意志脆弱,这样的人怎可成就大事呢?只有那些志向远大、披荆斩棘、越挫越勇、屡败屡战的勇士们,他们才配拥有鲜花、掌声和镁光灯,他们才是一个时代的脊梁,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中坚力量。

劳其心励其志成其业(志向恢弘意志磐坚)(1)

劳其心励其志成其业(志向恢弘意志磐坚)(2)

劳其心励其志成其业(志向恢弘意志磐坚)(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