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知识小品系回复收藏者八个“?”第二篇),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人生智慧?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人生智慧(海纳百川与天道酬勤的语源语义考辨)

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人生智慧

(本知识小品系回复收藏者八个“?”第二篇)

·兰 殿 君

大凡从事书法艺术的人,无论练笔还是书写作品时,多愿将“海纳百川”、“天道酬勤”两句优先提上笔端。何因?是什么艺术感染力驱使他们这样做的?论者曾以好奇心讨教书艺者和大腕精英们,对方给出的回复简单明了,一说这两句话耳熟能详,又“寓意高古”;一说易书,易诵又“励志”。有的还说自已书写时愉悦提神。这种心态有人实有人虚也,权当真假参半吧。

既然都出自业内人士之口,又言之肯定,想必也有一定道理。

问题稍一较真,这两句话源出何处?是谁最先说的?它的本义及延伸义到底为何?多数人却哑口无言,就是知道点皮毛什么的,也是大概如此而已。

原来“海纳百川”一语初见于东晋人袁宏《三国名人序赞》,内文称“形器不存,方寸海纳”。什么意思?李周翰注:“方寸之心,如海之纳百川也,言其包含广也”。后世取其比喻义即容纳并包罗万物,寓褒义也。这位袁宏(公元323一376年)東晋史学家,字彦伯,陈郡阳夏(今河太康)人。“少孤贫,文才出众”受时人推崇。后任桓温大司马府记室、掌书记官。又作《竹林名士传》及《北征赋》等文辞三百篇,颇负盛名。由此可证注家李周翰是将“海纳”一语注解为“海纳百川”整句式的第一人。但事情到后来又节外生枝,近代大师级人物李叔同皈依佛门后,某年在上海弘扬佛法,对信众云:“海纳百川,弗拒一溪,方成正果”,闻者称是。意谓有容乃大,

不拒小溪来汇合才更完美。可惜后世书界只取前句,却漏书或省略了后句,令人唏嘘咂舌。

更值得一提的是有研究者认为,“川”字在古代确指江河,并举典籍《禹贡》书证:“奠高山大川”即是此意。但是“川”又生后来义,谓平地或坦途是也。如成语“一马平川”绝不可作江河解

唐代崔颢的名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新五代史.周德成传》:“平川广野,骑兵之所长也”。可见将“海纳百川”单纯一解为江河怕不服人,不知然否?

至于“天道酬勤”,今人简单地理解为苍天会酬報勤勉、勤俭之人,那就大错特错了。此语的初义并非是励志,更是当年下里巴人所不敢用,也不能用的。严格地说这四个字并非成语,它是《尚书.大诰》:“天赐毖我成功,天亦唯用勤毖我民”之句引伸而成。这句话中关键字是“毖”(音毕,即谨慎又小心义),对此唐代注家孔颖达注疏云:“天慎劳民使成功,亦当勤劳民使安

宁”。按白话说就是:苍天啊,你怎么这么好啊,总是谨德地护佑万千子民,确保天下人谋事成功!这话本是周姓皇帝虔诚向苍天的“答谢辞”,即感激话。到了近代某头面文士却代周天子将其简化为通俗语“天道酬勤”,遂广为人知了。问题是字面通俗易了,此义也由此产生了别解,因为原句式“天道酬勤”之“勤”,并非“勤奋”之意,他原来表示次数多,往复一之事态。从语法角度审视“酬勤”二字是倒装句,“勤”是状语,连起来意谓“频繁”或“多次”赏赐。如此理解和我们的定向思维岂不大相径庭?此说非我辈妄解古文辞?不妨举出例证证之,故宫太和殿的“建极绥猷”匾文,其词义就是提醒帝王们要顺应天命,安抚四方,按律治国,方能国泰民安。其寓意格式与“天道酬勤”如出一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