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咖啡里的云

声明: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抄袭必究!

甄嬛传最狠的4个细节(谈谈甄嬛传中这两个智商堪忧却报团取暖的人)(1)

01

《甄嬛传》里的富察贵人和齐妃,按理说一个有着高贵的出生,不错的姿色;一个已经稳居高阶妃位,而且育有皇子。

本来这两个人即便不能像华妃甄嬛那样盛宠不衰,但至少平安富贵到老是绝对没问题的。

偏偏这两个智商堪忧的人还结成盟友,一路往作死的方向坚定不移地携手走下去,结果就是一个疯,一个死。

甄嬛传最狠的4个细节(谈谈甄嬛传中这两个智商堪忧却报团取暖的人)(2)

02

先说富察贵人。

富察贵人有着高贵的出生(富查是满族大姓,武官,富察贵人的家族出过皇后)。

那么,对于富察贵人,为什么她有这么好的先天条件,最后却成了一个平庸的甚至被后宫废弃的人。

用大白话来说,富察贵人有点类似于现代某些不学无术的官二代、富二代。

富察贵人做事,完全凭本能,其结果导致让她丧命的其实不是外界环境,而是性格,说白了就是咎由自取。

所谓的性格决定命运,在富察贵人身上体现地非常明显。

可能很多人会存疑:那不凭本能做事,又能规避多少风险呢?

这取决于见识和格局。

所以,一个人要达到目的必须具备两个条件:资源与运作(看清大势也是运作的手段之一)。

富察贵人有资源却不懂得运作(对比安陵容,刚好相反,她是没有资源,但运作手段显然比富察贵人高明)。

安陵容与富察贵人运用资源的手段其实都是伤人伤己的双刃剑。

但她们的区别在于:安陵容做事损人利己;富察贵人做事根本就是损人不利己。

富察贵人对自己的伤害远远高于安陵容,所以安陵容虽然阴毒,但还是比富察能在后宫里生存的时间长。

富察贵人不具备她本该有的见识和格局,自然得不到很多前辈们的支持。

即使想帮也不敢,因为帮她的人不但达不成目标,反倒会连累自己。

好,我们看看富察贵人的结局是什么?

疯了!

怎么疯的?

被吓疯的。

能被吓疯,说明胆子小,问题在于富察贵人这种敢于得罪所有人,敢于与身边的所有的人为敌的表面上看来胆子特别大的人为什么会被吓疯?

这点非常耐人寻味。

由于篇幅关系,我就举一个典型的例子:长街打骂罚跪甄嬛事件。

富察贵人处罚甄嬛的心理,其实与甄嬛本人没有直接的关系。

富察贵人绝不是真的以为“甄嬛的孩子克死了自己的孩子”这种扯淡的想法而处罚甄嬛的。

而是富察贵人只不过给处罚甄嬛找一个合理化的借口而已。

其根本原因叫:迁怒。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不如意、失望才是常态。

但是,心态很差或者没有阅历与认知的人,不懂这一点。

这类人不开心,不顺气了,最容易迁怒别人。

而你想随便对人发脾气,又不能找比自己强大的人,因为成本很高,所以只能找弱小的人。

这也是为什么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弱者容易成为强者的出气筒的原因。

而当时的甄嬛,恰好处于弱势状态。

但是,富察贵人这么做的后果是什么?

被甄嬛加倍的报复。

所以,一个弱者要强大起来,首先是心态的改变。

这个所谓心态的改变并非人们常说的让自己强大起来。

心态不改变,让自己强大起来其实只不过是一句废话。

比如婆媳不睦、家庭纠纷,其实跟你内心强大不强大一点关系都没有,这是胸怀的问题,不是做事的问题。

甄嬛传最狠的4个细节(谈谈甄嬛传中这两个智商堪忧却报团取暖的人)(3)

引申下去再举个例子吧。

有个六七岁的小女孩告诉妈妈,今天的菜咸了。

一般的妈妈会告诉女儿:好的,下次我少放点盐。

但是,有的妈妈的反应是这样的:先是忆苦思甜,告诉女儿自己小时候如何吃不饱。

随后,提醒女儿你现在有的吃就不错了。

一顿唠叨之后,再批评教育女儿:不该挑三拣四。

其实,一句话可以解决的问题,非要东扯西拉,这说明了这个妈妈是什么人?

一个没有自我认知和见识的人。

我这是就事论事,没有诋毁任何一种人的意思。

何况,菜的咸淡未必是做菜的人的错,只不过众口难调而已。

即使是世界顶级的米其林大厨做的菜,也有人觉得不好吃呢,何况你只是一个普通人呢,对吧?

一个人如何处理错误要比犯错本身更重要。

犯错不可怕,是人就会犯错,不犯错的那是神或者神经病。

重要是你是如何对待已经犯下的错误的。

一个人如何处理失误会影响你将来犯错的概率与严重性。

比如上面提到的这个妈妈死命地推卸责任,何况本来也不是她的责任,只是一句话的事非得扯那么多,这样做必然影响女儿将来对待错误的态度。

也就是说,长辈做事不负责任极可能培养出一个不负责任的孩子。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家教。

所以我们看到,社会上不愿意面对自己的不足,不承认自己错误的人,永远难以成长,这是拉开人与人之间的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说回到富察贵人身上,她一遇到不顺心的事,想到的首先是释放自己的不爽情绪,而非是解决问题。

情绪往往是与做事联系在一起的。

走对路了,自然顺畅,心情自然就好。

走错了路,就烦躁,烦躁的时候不应该是发脾气,而是应该反省一下自己是否走错了路。

一旦你只会胡乱发脾气,就意味着你将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

甄嬛传最狠的4个细节(谈谈甄嬛传中这两个智商堪忧却报团取暖的人)(4)

03

再说齐妃。

齐妃这个人物,被大家公认的“二”。

齐妃最大的错误是:帮敌人挖坑埋自己。

“帮外人挖坑埋自己”相当于你跟人合股做生意,从经济学角度来分析就是:

1)你以为是合股做生意,但是合伙人却视你为猎物。

2)你投资了,你最终人财两空。

3)最终的受益人跟你的子孙无关,你的子孙只是人家赚钱的工具而已。

齐妃,无疑是慈母。

我相信没人会认为齐妃是个毒妇,哪怕齐妃多次下毒,同样是孩子的母亲曹贵人,就让人感觉阴毒无比。

但是没人恨齐妃,反倒很同情齐妃。

齐妃太像平常家的母亲了,就是生活中的你我他的母亲。

在齐妃的眼里,丈夫和孩子就是一切。

跟丈夫唠叨孩子怎么怎么的,跟邻居说自己的孩子是天底下最聪明的。

所以,很明显,普通的大家闺秀贤妻良母在后宫都难以生存,比如说沈眉庄、富察贵人这样的大家闺秀,以及齐妃这样的慈母。

后宫,只适合狡猾和没有底线的政客。

齐妃就如一个刚刚进城的母亲,根本不懂市场经济规则,但是却偏偏去从事市场经济。

她唯一的办法就是依赖别人。

而齐妃跟皇后之间就是被依赖和依赖的关系。

甄嬛传最狠的4个细节(谈谈甄嬛传中这两个智商堪忧却报团取暖的人)(5)

皇后与齐妃之间的关系是不同于华妃与曹贵人之间的关系的。

因为华妃至少没有谋取曹贵人的公司的产权,即华妃没打算抢夺孩子的所有权,只是强迫孩子作为自己争宠的工具。

换言之,华妃还没有皇后那么歹毒。

当然,这有两个原因:

1)华妃还年轻,有机会生自己的孩子。(自然了,这是她自己以为的)

2温宜公主是个女孩,即便费尽心机抢了过来,也无法达到利益最大化。

曹贵人明白自己跟华妃的关系,所以后期开始背叛华妃,但是齐妃没有。

齐妃没有背叛皇后还有一个原因在于:齐妃的野心。

齐妃居然想让自己的孩子当皇帝。

要知道,雍正当皇帝,九龙夺嫡多么惨烈啊!

你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人的孩子居然想当皇帝?

其实,以齐妃的愚钝,不会想到让自己的孩子当皇帝的,很明显是皇后整天灌输给她这种可能性。

曹贵人的情况不同。

华妃不会灌输曹贵人,曹贵人心里清楚只有自己的位分高了,自己的孩子将来的前途才有比较好的保障,比如不至于去和亲。

当然,很重要原因是曹贵人比齐妃有脑子,不会轻易被华妃掌控。

总结一句话是:齐妃是一个好利用的人,但绝不是一个好的执行人。

无论是夹竹桃事件,被富察贵人撺掇一下就在长街打骂甄嬛事件,给叶澜依喝“红枣汤”导致其终生不孕事件......

这一桩桩一件件都是蠢笨无比的人才干得出来的,不但没坑掉别人,反倒将自己给坑掉了。

所以,齐妃是一个做不成大事的人。

皇后从头到尾也只是利用她,而非是真正的帮助她,自然不会尽心地指导她。

再以皇后的性格,能用就极尽所能地用,用完了就弃.

皇后早就知道,齐妃迟早要被她废弃的。

说到底,齐妃是一个愚昧的可怜人。

甄嬛传最狠的4个细节(谈谈甄嬛传中这两个智商堪忧却报团取暖的人)(6)

04

富察贵人和齐妃这两人,因为相似的性格和逻辑思维,命运也大同小异。

所以啊,你想报团取暖,也得找个合适的人,否则宁愿独自冰冷,也别玩火自焚。

甄嬛传最狠的4个细节(谈谈甄嬛传中这两个智商堪忧却报团取暖的人)(7)

(所有配图均来自网络)

~END~

作者:咖啡里的云

一直一直

在文字的陪伴中倾述一颗不曾叛离的心

坚信成长才是女人最终的归宿

愿你能在我的文字里感受温暖和深情

推荐阅读:

但凡未得到,但凡是过去,总是最登对——庆幸纯元死的早

薛宝钗的壳,林黛玉的魂——这才是《甄嬛传》中真实的沈眉庄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她是真正独一无二的白月光——浅析如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