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脑白质脱髓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复合3D打印马鹿角粉)(1)

文题释义:

细胞膜片技术:体外将高密度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在大小合适的培养皿上,加入成膜诱导液,连续诱导培养成高密度细胞,使其复层生长,形成一张由细胞和细胞外基质构成的膜片,这种采用非酶解的方式获取膜片,避免了胰酶消化对细胞造成的损伤。

极限骨缺损:确定的研究时间内颌骨缺损不可能自行愈合的颌骨最小缺损,骨缺损应大于实验动物颌骨自行愈合修复的能力,才能真实地反映修复材料等对骨缺损的修复效果。

背景:马鹿角粉是一种生物相容性及机械性能良好的组织工程骨材料。采用细胞膜片技术、3D打印技术构建组织工程骨,可实现极限骨缺损的个性化治疗。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复合3D打印马鹿角粉/丝素蛋白/聚乙烯醇骨支架修复羊下颌骨极限缺损的能力及成骨效果。

方法:全骨髓法培养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细胞膜片技术及3D打印技术构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复合3D打印马鹿角粉/丝素蛋白/聚乙烯醇支架的组织工程骨。取12只新疆阿勒泰大尾羊,随机分为术后1,2,3个月组,每组4只,于双侧下颌骨制备20 mm×3 mm×5 mm骨缺损,每组2只羊一侧植入细胞膜片复合3D打印鹿角粉/丝素蛋白/聚乙烯醇支架,另一侧植入细胞膜片复合明胶海绵,每组另外2只羊,一侧植入细胞膜片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丝素蛋白/聚乙烯醇支架,另一侧植入细胞膜片复合明胶海绵。植入1,2,3个月末处死实验动物,取下颌骨标本进行大体观察、锥形束CT、组织学观察及RT-PCR检测相关成骨指标。

结果与结论:①锥形束CT观察:第1,2个月末,细胞膜片复合马鹿角粉/丝素蛋白/聚乙烯醇组骨缺损区呈稀薄云雾状,支架吸收较多,细胞膜片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丝素蛋白/聚乙烯醇组吸收相对较少;第3个月末,细胞膜片复合马鹿角粉/丝素蛋白/聚乙烯醇组有大量的新骨形成,密度接近周围骨质,但细胞膜片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丝素蛋白/聚乙烯醇组骨缺损区未长满,骨密度较低。细胞膜片复合明胶海绵组3个月内变化均不明显,均没有新骨生成;②组织学观察:第3个月末,与其他两组相比,细胞膜片复合马鹿角粉/丝素蛋白/聚乙烯醇组支架材料吸收较多,可见骨小梁排列规则及成熟板状骨,细胞膜片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丝素蛋白/聚乙烯醇组也有少量新骨形成,细胞膜片复合明胶海绵组3个月内变化均不明显;③RT-PCR检测:细胞膜片复合马鹿角粉/丝素蛋白/聚乙烯醇组骨桥蛋白、骨钙蛋白、Ⅰ型胶原的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其他两组,在第3个月时成骨基因的表达量达到最高;④结果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复合3D打印马鹿角粉/丝素蛋白/聚乙烯醇支架的组织工程骨能够修复羊下颌骨极限骨缺损,可满足羊颌骨实验性缺损的修复重建。

https://orcid.org/0000-0003-1918-579X (何惠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关键词: 干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膜片, 3D打印, 马鹿角粉, 丝素蛋白, 聚乙烯醇, 极限骨缺损, 羊

引用文本:刘小元, 李蕾, 张凯, 李君, 韩祥祯, 何惠宇.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复合3D打印马鹿角粉/丝素蛋白/聚乙烯醇支架的体内成骨[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1, 25(34): 5420-5426.

阅读更多请登录《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官网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片复合3D打印马鹿角粉/丝素蛋白/聚乙烯醇支架的体内成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