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青岛课标版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小学六年级比例的意义教案?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六年级比例的意义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比例的意义教案

教学内容

青岛课标版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中各部分名称,能指出内项和外项。

智力能力目标:会运用比例的意义组成比例,检验组成的比例是否正确,能用两种形式写比例。

情感态度目标:培养观察、比较、推理、概括、归纳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具学具

ppt课件

dcf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啤酒是怎么生产出来的吗?啤酒的生产流程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麦芽过程---糖化过程---发酵过程---灌装过程。看酒厂来了大货车,装的是什么呀?(麦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啤酒生产中的数学问题。

二、引导发现,探究新知

1、比例的意义。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第一天运了16吨,运了2次,第二天运了32吨,运了4次。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每次云多少吨?

师:运输量与运输次数的比值分别是多少?

学生独立计算,老师巡视。

组织汇报交流。

第一天运输量与运输次数的比:16:2=8

第二天运输量与运输次数的比:32:4=8

师:求出它们的比值,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运输量和运输次数的比值是相等的。

师:两天运输量和运输次数比值相等,中间可以用等号连接,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板书:16:2=32:4,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

师: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

可以根据比例的意义看它们的比值是否相等。请同学们完成完成判断题。

6∶10和9∶15

2、在探索比例意义的活动中,我们经历了怎样一个学习过程?

观察数据---分析数据---总结概念

3、认识比例各项名称

请同学们看书37页,指出下面比例的外项和内项。

板书:16:2=32:4

4、我们今天学习的比例和之前学习的比有什么区别?小组内交流。

三、拓展运用,巩固练习

(一)基础练习

1、填空

(1)用18的四个因数组成一组比例是()

(2)写出比值是0.4的两个比,并组成比例()

2、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

6∶9和9∶12

1.4∶2和28∶40

3、选择题

(1)()是比例。

A.10:6 B.5:3=0.6 C.20:4=5:1

(2)4:5与()能组成比例。

A.5:4 B.8:10 C.15:12

内项

外项

(二)综合练习

1、把能组成比例的比连起来

2、拖拽填空

(三)、开放练习

15,6,30,3这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吗?如果可以,请你写出来。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名侦探柯南

在一个案发现场,测量出嫌疑人的脚长大约是26厘米,柯南很快就知道嫌疑人身高大约是多少。他是怎么知道的呢?

科学研究发现,人的身高和脚长得比大约是7:1。

也就是身高是脚长的7倍,所以身高为26×7=182(厘米)。你能根据这些信息写出比例吗?

板书

设计

比例的意义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16:2=3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