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有两句古话,一句叫“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另一句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明只要阅读的多,自然就会写。
可是,真的是这样吗?书读多了就能把作文写好吗?
同事的女儿今年五年级,这孩子可喜欢看书了,每次看到她都是捧着一本书在看,无论谁见了都夸一声是块读书料,语文成绩肯定很好。但是同事却非常苦恼,她告诉我说她女儿虽然书看得多,但语文成绩却不见得很好,写作文的时候常常感觉没素材,而且写出来的作文没有深度,很肤浅,甚至有些流水账的感觉。
这就奇怪了,难道不是书读得越多就越会写作文吗?这可真是颠覆了大家的认知了。每当孩子不会写作文的时候,父母和老师总会告诉他们:“多读书,读多了你就会写了!”多读书就等同于会写作文,这个定律已经用了很多年了,如今却被人质疑,有点让人无法接受。
质疑这个说法的人是谁呢?
他就是中国一个很名的特级老师,名叫张祖庆,他在中小学生写作这一块有非常丰富的经验,是中国教育学会名师讲师团特约讲师。
他就分析这个问题,总结出五个观点。就是孩子如果读了很多书,但就是不会写作,可能是出了五个问题。
第一、虽然书读得多,但是却读得浅很多孩子喜欢看漫画,喜欢读绘本,这在低年级段是没问题的,但如果到了中高年级还处在读绘本看漫画的阶段,那读得再多,写作能力也不会提高。
为何孩子会喜欢读这类书籍?因为这类书籍浅显易懂,不需要过多思考,而且字数很少,读起来不费劲。这类书只能作为消遣的工具,起不到提高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的作用。
比如下图中的这类书,前面提到的同事的女儿非常喜欢读,简直是废寝忘食。甚至在写作文的时候都模仿书中的情节,不追求任何写作的章法,只追求语言的搞笑,因此她每次作文都会被扣很多分。
因此这些书就算读破一亿卷,也不会对写作有帮助,因为没有深度,不会引发思考,没有思考,就没有积累,要么是信息含量极低,要么是简单重复。所以,这些书不会对写作有帮助。
张祖庆老师在给学生讲课
第二、虽然书读得多,但是读得太泛我们的孩子读书有一个问题,就是读得特别多,但从来没有专门去读过某个领域的书,或者某个作家的书。
而且现在很多是碎片化阅读。比如我们的语文课本很多是摘录,摘其中一段让孩子读。在国外,这是不提倡的。国外没有语文课,但有阅读课,他们的阅读课是做通读。就是一本书,花一周或者一定的时间从头读到尾。很少有只读一段的,老师可能会只讲一段,但一般会让孩子读完。
比如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大多数人从来都是读某段,光读前面的繁华,没有读后面的落败,怎么能理解红楼梦的伟大?
所以,读书宁愿少读,但一定要专,比如把鲁迅的所有书读一遍,就比泛泛读一百个作家的书要强。
张祖庆就认为,没有专注于一个作家或一类书。这样读书就像水过地皮一样,过了,就没了。
第三、虽然书读得多,但是思考得少
很多时候孩子读书,只留意故事情节怎么生动曲折,很少停下来想想作者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么写。这样的阅读多是多,但从学习写作的角度,效率就比较低下。没有思考,就没有留存,孩子在阅读中犯得最多的就是这个问题。
所以要常鼓励孩子思考,比如让孩子自己想一下,如果自己是作家,该怎么写,人物怎么安排,情节怎么设置,这样思考一下,比读十次的效果还要好。
之前说的那个同事的女儿,书读得很多,同事说那书装起来都有几个纸箱了,但由于孩子只关注了书的情节,却没有关注作者的写作技巧和书的中心思想,也没有关注书中的优美词句,没有透过书的语句凝练出道理,因此她的书虽读得多,但都是肤浅地读,没有深度。
第四、虽然书读得多,但是忘记得快
读了很多书,但是从来没有主动积累的意识。随着时间的流逝,只记住了一个轮廓。随着时间的再流逝,连轮廓都还给作者了。书中最精华的语言,一句都没有留下来。
所以,读书的时候,一定要做笔记,比如可以采用画思维导图的方式把书的内容描述下来,摘录一下好词好句等等,有了这些积累,才能谈写作的提高。
第五、虽然书读得多,但是却写得少
写作,不像放羊——只要有草,羊是吃着吃着就会长大的;写作,不是读着读着,自然会的。“操千曲然后晓声”,写作是需要不断练习的。好多人,书一本又一本地读,但就是不愿意写文章。没有反复、刻意的练习,写得好才奇怪呢,写不好实属寻常。
阅读是一种输入,写作是一种输出。输入跟输出一定要结合起来。一是输出可以巩固输入。通过输出把输入的东西进行整合,这样才能把别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
有一种学习方法叫费曼学习法,核心就是在学习后,自己再教给别人。这就是输入跟输出结合起来。
这是张祖庆的五个观点,我觉得特别对,都讲到点上了。从哪时起,我就关注他的写作方法。
同事的女儿如今已经是小学高年级了,如果写作水平再不提高,势必会影响她初中的学习成绩,因此同事有些焦虑。她说给她女儿报了写作辅导班,但是好似没有怎么提高,毕竟辅导班上的是大课,老师对孩子并不是太了解,因此对于同事女儿存在的问题并没有给出指导性的意见。
同事拜托我帮忙找个作文辅导老师,我没有帮她女儿找辅导老师,而是让她女儿看张祖庆老师的东西。最近张祖庆老师出了一套书,叫《名家名篇里的写作密码》,这本书就是针对孩子明明读了很多书,但写作能力就是不高的情况。
张祖庆老师以他在学校里的教学经历,以某些不喜欢作文的孩子为原型,创编了这套读写指导故事。他从适合儿童阅读的名家名作,耳熟能详的歌曲、电影,乃至于非连续性文本等多元的阅读材料中,挖掘提炼出一个个简单、易懂、可操作的写作方法,帮助孩子快速提升阅读和写作能力,打开自如写作的大门。在这个书中,有个主人公王小歪总是写不好作文,但他聪明善思、开朗活泼、积极上进。还有一个超爱吃甜食、并且有点特异功能的书小虫,则集教师、朋友、家长、作家等多重身份于一体,是王小歪的写作智囊。王小歪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在书小虫的帮助下一步步提升。
之所以采用故事的方法,不是避免太死板,让孩子能够更容易理解写作的方法,孩子可以把自己当成王小歪,张祖庆就是书小虫。
比如里面讲到,怎么写植物。平时孩子写植物,觉得干巴巴的,不好写,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孩子没有调动自己的五感,写植物只有视角。
往往就是一句:这朵花特别的好看。
其实除了看之外,还可以从气味、嗅觉、甚至可以从味觉多维度描写。比如这朵花有着细腻的花纹,凑近了,可以闻到淡淡的清香,让人忍不住靠近细嗅一下。听说这种花不但好看,还可以吃。我轻轻摘下一朵,放进嘴里,一丝苦涩后真的有些甜甜味道。
这样一写,自然就丰富了很多。
张庆祖老师还会教孩子从植物的生长,甚至拟人的角度去描写。
这套书一共三本,特别合适已经有一些阅读量,但写作水平一直没提高的孩子。这样的效果最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