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茶可分为:一、将茶当饮料解渴,大碗海喝,为“喝茶”;二、 注重茶的色香味,讲究水质茶具,细细品味,称为“品茶”;三、 讲究环境、气氛、音乐、冲泡技法等,称为“茶艺”;四、在饮茶中融入哲理,修心养性、品味人生、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 ,这便是中国饮茶的最高境界——茶道。

茶道有什么精神(何为茶道精神和)(1)

茶道不同于茶艺,它更注重精神内涵。“和、静、怡、真” 为中国茶道的四谛。 “和”是中国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是灵魂;“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不二法门;“怡”是中国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感受;“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一 “和”—中国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

茶道有什么精神(何为茶道精神和)(2)

茶道追求的“和”源于《周易》中的“保合大和”,“保合大和”的意思指世间万物皆由阴阳两要素构成,阴阳协调,保全大和之元气以普利万物才是人间真道。陆羽在《茶经》中指出,风炉用铁铸从“金”;放置在地上从“土”;炉中烧的木炭从“木“:木炭燃烧从“火”;风炉上煮的茶汤从“水”。煮茶的过程就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并达到和谐平衡的过程。

茶道有什么精神(何为茶道精神和)(3)

“和”就是一切恰到好处。泡茶时的“酸甜苦涩调太和,掌握迟速量适中”的中庸之美;待客时为“奉茶为礼尊长者,备茶淋意表浓情”的明礼之伦;饮茶中为“饮罢佳茗方知深,赞叹此乃草中英”的谦和之礼;在品茗的环境与心境方面表现为“普事故雅去虚华,宁静致远隐沉毅”俭德之行。

静——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之径

茶道有什么精神(何为茶道精神和)(4)

如何从小小的茶壶中去体悟乾坤的奥秘?如何从淡淡的茶汤中去品位人生?如何在茶事活动中明心见性?如何通过茶道的修习来提升精神,超越自我?

茶道有什么精神(何为茶道精神和)(5)

老子说:“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日静,静日复命。”庄子说:“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静伏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老子和庄子所启示的“虚静观复法”是 明心见性,洞察自然,反观自我,体悟大道的无上妙法。

茶道有什么精神(何为茶道精神和)(6)

苏东坡在《汲江煎茶》诗中写道: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勺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生动地描写了在幽静的月夜临江汲水煎茶品茶的妙趣。

茶道有什么精神(何为茶道精神和)(7)

当茶的清香静静地浸润你的心田和肺腑的每一个角落的时候,你的心灵便在虚静中显得空明,你的精神便在虚静中得到升华净化,你将在虚静中与大自然融涵玄会,达到“天人合一”的“天乐”境界。得一静字,便可洞察万物、道通天地、思如风云、心中常乐。

茶道有什么精神(何为茶道精神和)(8)

禅茶一味

我们常说:“禅茶一味。”

唐代皇甫曾《陆鸿渐采茶相遇》:

千峰待逋客,香茗复丛生。

采摘知深处,烟霞羡独行。

幽期山寺远,野饭石泉清。

寂寂燃灯夜,相思一罄声。

这首诗写的是境之静。

清代郑板桥诗云:

不风不雨正清和,翠竹亭亭好节柯。

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

写的是心之静。

茶道有什么精神(何为茶道精神和)(9)

茶道中,静与美常相得益彰。静则明,静则虚,静可虚怀若谷,静可内敛含藏,静可洞察明澈、体道入微。

怡——中国茶人的身心享受

中国茶道是雅俗共赏之道,它表现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不拘一格。 体现了道家“自恣以适己”的随意性。

茶道有什么精神(何为茶道精神和)(10)

王公贵族重在“茶之珍”,意在炫耀权势,夸示富贵,附庸风雅。文人学士重在“茶之韵”,托物寄怀,激扬文思。佛家重在“茶之德”,意在去困提神,参禅悟道 。道家,重在“茶之功”,意在品茗养生。普通百姓重在“茶之味”,意在涤烦解渴,享受人生。都可以在茶中取得生理上的快感和精神上的畅适。

茶道有什么精神(何为茶道精神和)(11)

四 真——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真”是中国茶道的起点,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中国茶道的“真”,不仅包括真茶、真香、真味;环境是真山真水;挂的字画最好是名家真迹;器具是真竹、真木、真陶、真瓷。还包含了对人要真心,真情,真诚。

茶道有什么精神(何为茶道精神和)(12)

中国茶道追求的“真”有四重含义。

一者追求道之真,即通过茶事活动追求对“道”的真切体悟,达到修身养性、品味人生之目的。

二者追求情之真,即通过品茗述怀, 达到茶人之间互见真心的境界。

三者追求性之真,即在品茗过程中,真正放松自己,在无我的境界中去放飞自己的心灵,达到“全性葆真”。

茶道有什么精神(何为茶道精神和)(13)

四者爱护生命,珍惜生命,让自己的身心都更健康、更畅适,让自己的一生过得更真实,这才是中国茶道追求的最高层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