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职不到一年的小杨提了离职,离职原因却说感觉工作量比较大在面谈的过程中她才说,其实离职原因是随意写的,自己的工作量不大,每天都可以准时下班真实原因是觉得在工作中找不到价值,感觉自己每天像一个操作工,按部就班地按指引干活,没什么意思虽然找到了一份新的工作,但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适合自己,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入职一个月离职后的感悟?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入职一个月离职后的感悟(入职不到一年却提出离职)

入职一个月离职后的感悟

入职不到一年的小杨提了离职,离职原因却说感觉工作量比较大。在面谈的过程中她才说,其实离职原因是随意写的,自己的工作量不大,每天都可以准时下班。真实原因是觉得在工作中找不到价值,感觉自己每天像一个操作工,按部就班地按指引干活,没什么意思。虽然找到了一份新的工作,但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适合自己。

其实这种找不到工作价值的现象不仅仅存在于青年员工身上,不少老员工也或多或少有过这样的体验。首先还是分析一下为什么员工会有这样的感受?

很多公司在进行优秀事迹宣传的时候,往往只让大家看到了成功的一面,对于背后的努力和失败往往很少提到。

我记得经常会开展一些分享会,老员工会介绍自己的经验给新员工。所有介绍的重心都是做了哪些大的项目,怎样做成功的。虽然也遇到困难,但都克服了等等。所以容易给年轻的员工造成错觉,认为只有成功了就是有价值,失败了就没意义。而且还会觉得一定要做大事才有价值,对于日常工作中的小事就不太放在心上。

其次工作总会有重复的内容,即使不断地轮岗,很多岗位的核心也差不多。

就像以前凤凰卫视的主持人梁冬跳槽去百度做了副总裁,他说感觉和做主持人也差不多,都是需要表达,需要沟通协调。所以没有不重复的工作,只有不断提炼新的内容,总结个人的经验。

对于很多成熟的企业来说,很多流程和工作模式都比较固定,按照既有的流程进行工作很常规。

如果想改变,有时候需要了解很深入之后才能提出更有建设性的意见。确实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外部环境。

对于希望找到工作价值的员工,HR可以做些什么来帮助他们呢?

1、可以组织一些座谈会或分享会,让新老员工一起聊聊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困惑。

很多时候如果找到了同样的感受,年轻员工就会觉得心里踏实很多。可能会豁然开朗地说原来大家都遇到过同样的情况,看来也不是我一个人的困惑。曾经组织过一次分享会,当时分享会的一个老员工说起自己做数据分析项目遇到的问题。就是两个表里的数据怎么样对不上,用了各种工具都不行。最后只能采取最笨的办法,人工一条一条数据核对,最终找到了问题所在。所以做任何事都是由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工作中无小事。

2、对于工作中不断重复的内容,需要教会员工善于从中积累个人经验。

比如大家都是做招聘,其实招聘流程渠道等都用的差不多,但为什么有的HR对于任何岗位都很快可以招到合适的人呢?这其实就是存在个人经验和方法的差异。虽然工作内容有很多重复,但对于每个人来说却有很多不同的经历和经验总结。每个员工都有自己的知识体系,通过在工作中的实践又不断充实和修正自己的知识体系。HR可以教会大家一些学习和知识管理的方法,如何在学习和实践运用之间加上融会贯通,形成更完善的个人知识体系。

还是拿招聘做例子,虽然招聘流程是大同小异的,但招聘的对象、招聘的岗位和不同行业对招聘人员的要求都是不同的。在不断重复的内容中找到差异,但又从各种不同中找到规律。这本身就是工作价值的实现。

3、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阶段性的改进和优化,不仅从个人角度,还需要看整体。

确实不少企业形成了完善的工作模式和指引,大多数时候只要按照规定进行操作就可以了。所以有些年轻员工会觉得工作只要照章办事就好,但其实很多创新和改变并不是一开始就大刀阔斧地进行的,反而微改变和创新也会起到很好的效果。但这种微改变需要个人仔细观察和细致的了解之后才可以做出提议,并不只是看到了某一个现象,就觉得要改变。

HR在过程中可以和部门负责人一起协助,教会部门人员如何进行工作内容的整理,工作流程的梳理,目前遇到的问题,可能做出的改变。通过不断的分享讨论,让年轻员工不断参与其中,最终找到解决问题最合适的方法。

HR在企业中确实是起到一个穿针引线的桥梁作用,通过科学工具的运用,调动部门负责人的积极性,最终协同作战一起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