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亮点先不说,剧版的《七月与安生》确实没激起什么水花,之前两位主演沈月和陈都灵一起上过《向往的生活》,言谈间可见拍摄过程中是努力的,对结果也有很多期待,只是如今怕是失望更多。
这部剧也不是没上过热搜,还有粉丝形容沈月哭戏为“神仙落泪”,各花入各眼,能好好走演员这条路,支持者肯定是不乏的。只是这些并不足以淹没群嘲的声音,陈都灵也没好到哪里去,都是负评更多。
其实影版在前,尤其整体品质极高,马思纯跟周冬雨还都借此拿了知名电影节女主奖项的肯定,剧版的路注定难走。为了保有主题且有所区别,编剧对这部本来只有两万字左右的原著小说进行了扩充,还加入职场部分,力求让它变得更加具有可看性。
不过这故事太长,这表演太空,还是成了被紧紧抓住的值得诟病的地方。
说起来观众难免都有从众心理,被认为优秀的作品缺点会无人提及,反之亦然,所以剧版《七月与安生》其实并非毫无亮点。敢用演技尚不算成熟的年轻演员,用最本真的流露去接近角色和原作打造的意境,这种尊重本身就很成功。
年轻人的故事还是该由年轻人来演,写满故事的哭泣固然好看,现实里,它却很难出现在张扬弹润的面孔之上。青涩的喜怒哀乐本就稚嫩,当然艺术也要高于生活,表演中必须体现出专业性,从这个层面来说,演员们是及格的,只是还需要继续历练。
剧中三个主要角色为安生、七月和陈家明,先看安生,这是个样貌算不上惊艳却很有魅力的女孩子,安静恬淡又跳脱,但她的心思却格外细腻真挚,否则也交不到过心的朋友。妈妈会给钱,生活得也不错,只是关怀的匮乏还是令七月对安稳生活极度渴望。
这个角色沈月下了功夫,至少可以看出演技有明显进步。揣摩是第一步,达到共情是第二步,或许天资有限,或许后天努力带来的效果也并不明显,但谁会不希望自己更好?尽管批评确实有利于进步,适度的鼓励也未尝不可。
再看七月,她与安生看似相悖,其实却有着千丝万缕的相似之处,它们细碎地分布在生命和性格里,也注定了两人的人生不可能被完全割离。七月是好看的,温柔聪敏,但她的善良又极富韧性,对那些导致自己遭遇不幸的人和事,出手攻击的算盘已经暗暗打响。
陈都灵本身的形象跟这个角色非常契合,有观众觉得某些情节上有点用力过度,但清丽的气质与激荡的情绪间究竟该如何把握好“度”,这本就有些困难。其实相较以往,陈都灵倒是呈现出自己不同的一面,也让未来多了很多可塑性。
陈家明被认为很渣,这是角色设定问题,没有他,两个女孩子的情感也不会如此纠结复杂,爱向来自私,心智尚未成熟的年少时光尤其如此。从外形到学业陈家明都是优秀的,生活也顺风顺水,可不敢直面真正的内心,这让他的抉择不断摇摆,好在最终找到了方向。
扮演这一角色的是熊梓淇,总体很有说服力,不过也是有点放得开,却不太能收得住。不同人设有不同的表演方式,对于双女主剧本中的男主,别太扎眼也是要求之一。不过这些都不是大问题,成长需要时间,剧中人物是,演员本身也是。
其实《七月与安生》是一部安静的剧,它的情绪爆发也被包裹在需要细腻体会的心情里,看惯了热闹,这种类型难免不够讨喜。不过影视剧行业就该百花齐放,喜欢与不喜欢都很私人,观点当然可以表达,但谁都不该去阻止一颗想要尝试的心。
少年时光或许灿烂、或许凛冽,介于这些之间的还有最深的无奈,从事事无需操心到事事都必须做出自己的判断,每个人都曾为高错误率埋单,之后再总结经验砥砺前行。这部剧也是一样,无论对主演还是粉丝来说,它当然不够成功,却也是通往成功的基石。
静心细细体会的时候,那些隐匿的亮点才会生发出来,让大家感受到久违的青春——那是还会对未来产生憧憬的悸动,在平凡时日里弥足珍贵。
这就是青春片的特色,它们永远带着点残缺,笨拙且费力地展示着即将到来的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