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市民胡女士的父亲,在小区给电动车扫码充电时,莫名“被投保”了两份保险,一份255元,一份156元相关保险经纪公司总部位于北京,南京消费者想退保并不容易在向多部门投诉后,胡女士最终退保,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扫码一不小心入了保险怎么退?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扫码一不小心入了保险怎么退(来论扫码充电被投保)

扫码一不小心入了保险怎么退

近日,南京市民胡女士的父亲,在小区给电动车扫码充电时,莫名“被投保”了两份保险,一份255元,一份156元。相关保险经纪公司总部位于北京,南京消费者想退保并不容易。在向多部门投诉后,胡女士最终退保。

就在不久前,“首月0元、1元”的保险套路刚被媒体曝光,银保监会已经介入开展立案调查,严肃查处涉及涉保违法违规行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靠哄骗和障眼法诱人买保险的行为,不仅会受到社会公众唾弃,更会受到监管部门的严惩。

此次,被媒体曝光的老人扫码充电“被投保”事件,尽管与此前“1元”保险套路不同,但其“蒙”消费者的本质并没有改变,仍然是靠“耍小聪明” “打擦边球”有意误导消费者,最终让人在不知不觉中“被保险”。此类保险销售可谓是殊途同归,其引发公众诟病也是必然。

近年来,有关互联网保险的负面信息不少,诱导客户的“坑”花样繁多,让人防不胜防。有些人表示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买的保险,还有些人是从出行、支付、短视频等各类App或者网页上误点了广告,如填写问卷、扫共享单车、扫共享充电宝、停车场扫码付费、线上购物等。

就像此次事件中南京市民胡女士的父亲,就是在小区给电动车扫码充电时,莫名“被投保”了两份保险。胡女士介绍,点开充电小程序界面,充电费用支付按钮在最底层,字小又看不清;而设置在支付按钮上方的保险广告,其绿色的“确认”按键却又大又明显。点击保险的“确认”按键后,并没有太多风险提示和对保险的详细介绍,相关信息填写选项被设置成滑动式的“傻瓜”方式,一步一步完成便可。

坦白地说,如此“简单”的操作,别说老人视力不好,即使年轻人也容易入套,这是典型的将消费者当“傻瓜”的小伎俩。面对“被保险”纠纷,保险公司往往会先礼貌性地说声“抱歉给您带来不好的体验”,然后解释称在各大平台都有广告,页面也有提示,最后将责任归罪于“可能投保人没有查看清楚”。

显然,保险公司的说辞站不住脚,保险公司必须对保险合同的保障内容、保险条款尤其是免责条款等作具体的告知、说明,使投保人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作出投保选择。在扫码充电的匆忙之间,投保人又如何能够注意合同内容,又如何能够了解保险合同内容?可见,保险公司这种“耍小聪明”有意误导的行为,具有很大的模糊性,不但会引发消费者对保险产品“用脚投票”,并可能因为违反《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而受到监管部门处罚。

面对备受社会公众诟病的“被投保”和市场反映强烈的其它互联网保险问题,监管部门不能等闲视之,在严肃查处的同时,应有更强有力的解决之道,比如创新监管理念和方式,建立健全适应互联网保险特点的新型监管机制,彻底断了商家“耍小聪明”的念头,充分保障消费者权益,助力互联网保险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作者 谢晓刚

投稿邮箱:qilupinglun@sin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