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得很钝有什么好处(一事一悟钓鱼中的哲理)(1)

我喜爱钓鱼,但绝对是一个菜鸟。八年前,我甚至不知道太空豆该如何使用。只会一种钓法:传统钓。并且只知道在黑标和大幅度送标的时候提竿。别的就一无所知了。偶尔钓到了鱼,纯属运气。一零年的某日,偶遇某钓王创建的钓鱼网站,才知道钓鱼原来可以这样的把技术性和艺术性如此完美的结合。于是,每到晚上,我就一遍遍的观看程老师(我一直把他当成老师,虽然钓王不知道,呵呵)的教学视频,从最基础的穿线拴钩学起。视频学过之后,再实战演习,不懂的地方,回来看网站,继续研究,循环往复。那段时间,真可谓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可收获颇丰。 教学光盘,我翻来覆去的看,反反复复的听,那段时间真是入了迷。

对我来说,这可真是刘姥姥进大观园——眼花缭乱!那里真是一个奇妙的世界:系统、细致,细小处见真知!钩、标、线、竿这些原本普普通通的小东西,在大师手中都变成了拥有非凡力量的武器,伴随着主人纵横江湖。那貌似漫不经心的信手拈来,却可一剑封喉,笑傲群雄。理论,往往枯燥乏味,特别是需要在寂寞中独自领悟的理论。而这套理论,却像一个女神,散发着一股迷人的魅力,让人为之憧憬;它又是那么的飘渺虚无,变幻莫测,让人难以捉摸;它貌似柔弱,却拥有无穷的魔力;它如阳春白雪般高深莫测、艰涩难懂,但是细细品来,又似下里巴人,无时无刻的不在我们钓鱼人的身边,真是平淡中见伟奇。 就这样学了一段时间了,进步肯定是有的,但钓鱼,我依旧是一只菜鸟,可这并不影响我在鱼儿的世界里翱翔。钓技可以烂,但追逐钓技的脚步,不可以停。

钓得很钝有什么好处(一事一悟钓鱼中的哲理)(2)

最近没机会出去钓鱼,闲来无事,就开始瞎琢磨起来。我一直认为凡是来自于生活的理论,就一定可以指导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嘛。所以我觉得垂钓之中,必隐藏人生真谛。果不其然,这里面居然蕴藏了丰富的人生哲理。

一、钓中有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无形,无名,无为,它无法用感官感知,不能用语言来表述,也没有主观意志。 “道”是万物之本,它虚无、自然、柔弱。任何事物,都有其运行的自身规律,也就是常说的“有章可循”。而规律这东西,又非常的抽象,一般是可以定性却无法精确的定量。它是确确实实的存在,但又随着时间、空间而不断的改变。 钓鱼,也是同样。鱼的一些习性,像什么样的季节中,鱼儿喜好哪种食物;什么样的天气里,鱼儿是否愿意觅食;什么样的温度下,鱼儿爱呆在哪个水层等等,在我们老祖宗还不会用鱼竿钓鱼之前,早都已经存在了,不是说你不钓鱼或没亲眼看到鱼这样,它就不按这种规律生存了。所以,我们只有了解鱼的习生活性,遵循它的进食规律,才能钓有所获,这也就是常说的“钓有法”。而这个“法”,也就是鱼的生活规律,即共性。

不过,共性之中有个性,既然天底下都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你也不能要求所有的鱼都全部一样。并且我们每次所面对的鱼情,往往不具有可复制性,它不连续又不确定,复杂且又随机。因此,想“一招鲜,吃遍天”的可能性就极小了。所以我们在每一次垂钓的时候,都要根据当时的情况而选择合适的钓法。 我们配制饵料,也是如此。我们一般都是按照“主攻饵料 基础饵料 状态饵料”的公式来进行鱼饵的配制。但是选择什么样的饵料和味型,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状态,也必须根据当时的鱼情而定,不能生搬硬套,“万能饵”是永远不存在的。这就是所谓的“钓有法,而无定式”。 由此看来,钓鱼这项山野村夫都可以参与的活动,其中所含的道理居然如此的高深。真可谓“钓中有道”啊!

钓得很钝有什么好处(一事一悟钓鱼中的哲理)(3)

二、钓鱼也辩证 唯物辩证法中指出,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又是永恒发展的。它不是静止的、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是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着的。钓鱼这项运动也是如此。要想每次出钓都能有所收获,那就需要用辩证的思维来钓鱼。 要想钓到鱼,就必须按照鱼的习性,投其所好,这样才可以。但是鱼的这些习性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环境、水质、温度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比如上次你去一个水库钓鱼,用了一种饵料,鱼狂咬不止,拉鱼拉到手抽筋。二个月后你又去那里,还是那个钓点、那些钓具,用的也是同一种鱼饵,但一天下来,鱼连碰都不碰你的钓饵。怎么回事呢?原来季节变了,鱼的口味发生了改变,而你还抱着那团鱼饵不放,你不空军,谁空军呢?你以为水还是这水,鱼还是这鱼,想当然的认为上次有效的鱼饵,这次就必须还是有效果的。你错就错在把这里的鱼情看成是绝对静止、固定不变的,忘记了它会随着温度、季节等因素的改变而产生变化。

钓得很钝有什么好处(一事一悟钓鱼中的哲理)(4)

如果从哲学的角度来说,你这就是形而上学,是犯了教条主义的错。 如果水中明明有鱼,但浮标就是纹丝不动,我们也别总认为是鱼饵不对路,把饵料不停的换来换去。出现这种情况,我们最好把导致浮标不动的各种因素联系起来,综合考虑:

  1. 是不是因为水底有酱层,而鱼饵比重又较大,鱼饵陷入淤泥之中,鱼无法找到鱼饵所致?

  2. 是不是水质太肥,鱼的食物丰富,对钓饵不感兴趣?

  3. 是不是天气原因导致水中缺氧,鱼不愿进食?

  4. 是不是鱼太狡猾,只吃窝料却不吃钓饵?

  5. 是不是鱼吃口较轻,而线组、浮标配置不当? 我们把能导致浮标纹丝不动的相关因素,逐个找出来,一一进行分析,再用相应的方法 来验证,直至找出解决的办法。这就是程老常说的“胜在应变,败于教条”。

“钓有法,而无定式;胜在应变,败于教条”,当我真正理解这句话之后,我才明白:哥钓的不是鱼,哥钓的是人生!

钓得很钝有什么好处(一事一悟钓鱼中的哲理)(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