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飞逝,岁月如梭,人生历经沧桑终将又回到起点。人生苦短,但又充满着诸多变数,日子总是像从指尖流过的细沙,在不经意间悄然滑落。农村老辈人对人生的感悟最为深沉,在日复一日的农耕生活实践中,他们将获得的经验智慧,总结出一句句农村俗语老话传承至今,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那么,这句农村俗语“60不交言,70不留宿,80不留饭,90不留坐”,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老古话60不留宿70不出门 农村俗语60不交言(1)

60不交言

古人称60岁是花甲之年或者是耳顺之年,此时心性已经修行得十分成熟。在农村老辈人看来,到了60岁以后日常就不要随随便便与陌生人谈话交心,因为或多会出错。若说到别人不好的话,很容易会传到别人的耳朵里,给自己晚年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此外,这个年龄做事就不要再斤斤计较,日常因为一些不起眼的芝麻小事就跟人吵架,难免会让人在背后看笑话。

老古话60不留宿70不出门 农村俗语60不交言(2)

70不留宿

古人称70古来稀,在过去人们的生活条件及医疗水平普遍都非常低,加之战乱、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平均寿命仅在40岁左右。一个人若能活到70岁是很不容易的,处于古稀之年的老人,做什么事情就要格外谨慎,这个年纪身体会比较虚弱,身体随时都可能发生病变的风险,在农村老辈人看来,夜晚最好睡在自己家里,不要留宿到别人家里,避免给他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80不留饭

古人称80岁是耄耋之年或者是杖朝之年,在古代一个人能活到80岁一定是世间少有的高寿了。到了耄耋之年,日常行动就不得不依赖于拐杖作为辅助,在饮食方面也是很讲究的,日常一日三餐禁忌的地方有很多,稍不注意就可能会危及生命,所以,民间就流传着“80不留饭”的俗语老话。

老古话60不留宿70不出门 农村俗语60不交言(3)

90不留坐

古人称90岁是鲐背之年也叫耄耋之年,在古代一个人若能活到90岁,一定是高寿中的高寿,此时家里早已子孙满堂,对于老人的日常活到还是很关心的,而邻里之间对于这样处于耄耋之年的老人串门走动,也是格外的谨慎。一般人到了90岁,身体都会每况愈下,平时串门走动也少,邻里之间见个面说个话大家都很乐意,但是,人们会很少劝坐的。因为,对于腿脚不便的老人,很容易会发生跌倒等危及生命的意外发生,难免会给自己招惹麻烦,“90不留坐”便成了农村老辈人流传下来的不成文规矩。

人的一生不过3万余天,人生岁月也就是由这一天天连接而成,无论你怎么努力,明天还是会飘下来,我们无法掌控未来的生命长度,但是,我们可以把握生命的宽度。这点古人就比我们感悟的深刻,正如这句农村俗语“60不交言,70不留宿,80不留饭,90不留坐”,是人们在长期的农耕生活实践中经验智慧的精辟总结,它告诉我们每个年龄段里做事都要格外谨慎,哪些是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反观我们生活的当下,依然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可见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