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十五首二,谈笑皆堪折简招,谁信凄凉今折腰(沁园春十五首二)(1)

《沁园春》十五首二,谈笑皆堪折简招,谁信凄凉今折腰(沁园春十五首二)(2)

沁园春 答九华叶贤良

宋·刘克庄

一卷阴符,二石硬弓,百斤宝刀。

更玉花骢喷,鸣鞭电抹,乌丝阑展,醉墨龙跳。

牛角书生,虬髯豪客,谈笑皆堪折简招。

依稀记,曾请缨系粤,草檄征辽。

当年目视云霄。谁信道凄凉今折腰。

怅燕然未勒,南归草草,长安不见,北望迢迢。

老去胸中,有些磊块,歌罢犹须著酒浇。

休休也,但帽边鬓改,镜里颜凋。

词中,以慷慨悲歌 ,气若贯虹的笔调,将少年的意气与老年的悲慨,强烈地表达了出来。

九华,山名,叶贤良居处,作者同乡。安徽青阳有九华山,似非此词所指。叶贤良,名字、事迹均不详。贤良 ,制科名,全称为“ 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叶氏当中此科 ,故称之。

年少时精通韬略,且武艺高强。《阴符》,兵书名,相传为太公所著。尚文习武、谈笑交游、建功立业......,理想中的人物,正是词人的自我形象。

慨叹今日,一个华发苍颜的形象,一个满腔忧愤的形象,一个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形象。以苍凉深沉的笔调抒写壮志未酬、英雄暮年的悲慨。

《沁园春》十五首二,谈笑皆堪折简招,谁信凄凉今折腰(沁园春十五首二)(3)

沁园春 梦孚若

宋·刘克庄

何处相逢,登宝钗楼,访铜雀台。

唤厨人斫就,东溟鲸脍,圉人呈罢,西极龙媒。

天下英雄,使君与操,馀子谁堪共酒杯。

车千两,载燕南赵北,剑客奇才。

饮酣画鼓如雷。谁信被晨鸡轻唤回。

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

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

披衣起,但凄凉感旧,慷慨生哀。

词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以梦境写思念的友人,将那种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淋漓尽致的表达了出来。

方孚若名信孺,是作者同乡,又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在韩侂胃伐金失败以后,曾奉命使金谈判,驳回金人苛刻要求。

“ 自春至秋,使金三往反,以口舌折强敌 ”(《宋史》本传)。金帅以囚或杀相威胁,他始终不屈,置生死于度外。此词应系悼念之作。

上片写梦境。一场意气飞扬的美梦。作者梦见与方孚若相逢后,一同游赏“宝钗楼”,“铜雀台”,吃的是用东海的大鱼切成薄片的“鲸脍”,乘的是产自西北地区的骏马“龙媒”。

方孚若为人豪爽,视金帛如粪土,尤好交游名士,所至从者如云。闭户累年,家无担石,而食客充户。虚实结合,而以虚为主,表现豪迈爽朗气魄。词的下片写梦醒之后的现实景象。

刘克庄所处时代,南宋王朝已日薄西山、奄奄一息。他一生经历孝宗、光宗 、宁宗、理宗、度宗五朝 ,仕途历尽波折,曾四次被罢官。

怀才不遇之感,黍离哀痛之情,在他的诗词中常有流露。挚友已乘鹤西归,恢复国家统一大业更难以实现,感旧生哀,一腔凄凉悲愤伤时忧国发泄无遗。

《沁园春》十五首二,谈笑皆堪折简招,谁信凄凉今折腰(沁园春十五首二)(4)

沁园春 忆黄山

宋·汪莘

三十六峰,三十六溪,长锁清秋。

对孤峰绝顶,云烟竞秀;

悬崖峭壁,瀑布争流。

洞里桃花,仙家芝草,雪后春正取次游。

亲曾见,是龙潭白昼,海涌潮头。

当年黄帝浮丘,有玉枕玉床还在不?

向天都月夜,遥闻凤管;翠微霜晓,仰盼龙楼。

砂穴长红,丹炉已冷,安得灵方闻早修?

谁知此,问原头白鹿,水畔青牛。

黄山,本名黟山,因传说为黄帝栖真飞升之地,故唐代改名黄山。黄山有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之胜,被称为黄山四绝。

黄山,一座神界仙山,想象丰富,变化多端,笔触多样,展现在是一幅千姿百态的秀丽景色,使人应接不暇。

上片 ,描写黄山千峰竞秀、万壑争流的壮丽风光。下片则以动人的神话传说写黄山的奇情异彩。

《沁园春》十五首二,谈笑皆堪折简招,谁信凄凉今折腰(沁园春十五首二)(5)

沁园春 用履斋多景楼韵

宋·程公许

万里飘萍,送江入海,过古润州。

正羁怀无奈,凭高纵览,濛濛烟雨,簇簇渔舟。

南北区分,江山形胜,忧愤令人扶上楼。

沈凝久,任斜飞雪片,急洒貂裘。

英风追想孙刘。似黑白两奁棋未收。

把烟霞饶与,坡仙米老,丹青难觅,摩诘营丘。

斗野号风,海门残照,长与人间管领愁。

凭谁问,借天河一挽,洗甲兵休。

《沁园春》十五首二,谈笑皆堪折简招,谁信凄凉今折腰(沁园春十五首二)(6)

沁园春

李将使访道有年,近得旁径。子憩其后圃,且问光透帘帏之秘,不敢隐默,不敢戏传,始以小词,庸谢雅意

宋·夏元鼎

天下江山,无如甘露,多景楼前。

有谪仙公子,依山傍水,结茅筑圃,花竹森然。

四季风光,一生乐事,真个壶中别有天。

亭台巧,一琴一鹤,泥絮心田。

不须块坐参禅。也不要区区学挂冠。

但对境无心,山林钟鼎,流行坎止,闹里偷闲。

向上玄关,南辰北斗,昼夜璇玑炼火还。

分明见,本来面目,不是游魂。

《沁园春》十五首二,谈笑皆堪折简招,谁信凄凉今折腰(沁园春十五首二)(7)

《沁园春》十五首二,谈笑皆堪折简招,谁信凄凉今折腰(沁园春十五首二)(8)

沁园春

宋·戴复古

一曲狂歌,有百馀言,说尽一生。

费十年灯火,读书读史,四方奔走,求利求名。

蹭蹬归来,闭门独坐,赢得穷吟诗句清。

夫诗者,皆吾侬平日,愁叹之声。

空馀豪气峥嵘。安得良田二顷耕。

向临邛涤器,可怜司马,成都卖卜,谁识君平

分则宜然,吾何敢怨,蝼蚁逍遥戴粒行。

开怀抱,有青梅荐酒,绿树啼莺。

狂歌:纵情歌咏。 汉 徐干 《中论·夭寿》:“或披髮而狂歌,或三黜而不去。” 唐 杜甫 《赠李白》诗:“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蹭蹬:拼音:cèng dèng,困顿;失意。 唐 杜甫 《上水遣怀》诗:“蹭蹬多拙为,安得不皓首。” 宋 陆游 《秋晚》诗:“一生常蹭蹬,万事略更尝。” 明 徐霖 《绣襦记·伪儒乐聘》:“功名蹭蹬,豪杰之志已灰;家业凋零,浩然之气已馁。”

涤器(滌器):拼音:dí qì,洗涤器物。《汉书·司马相如传上》:“ 相如 身自著犊鼻褌,与庸保杂作,涤器於市中。”

君平:汉高士 严遵 的字。隐居不仕,曾卖卜于 成都 。

《沁园春》十五首二,谈笑皆堪折简招,谁信凄凉今折腰(沁园春十五首二)(9)

沁园春 次韵李明府劝农

宋·汪晫

民吾同胞,剖破藩篱,元是大家

故见之诰诏,视如子弟,谆勤恳切,悃愊无华

孝悌力田,职当劝相,起早非干为看花。

亲酌酒,老农唯诺,句句仁芽。

晓来犹觉寒些。看雨湿风吹旗□斜。

笑吾生八十,尽谙农事,公筵既彻,更共烹茶。

高唱豳风,敬酬令尹,王道桑麻乐有涯。

春务急,见溪头杨柳,已可藏鸦。

劝农:古代政府官员在春夏农忙季节,巡行乡间,劝课农桑,称劝农。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前集·吴兴园圃》:“郡守每岁劝农还,必於此艤舟宴焉。”

大家:即大姑。古代对女子的尊称。《后汉书·列女传·班昭》:“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诸贵人师事焉,号曰大家。”

子弟:泛指年轻后辈。《荀子·非十二子》:“遇长则修子弟之义。”

悃愊无华:拼音:kǔn bì wú huá,诚朴而不浮华。《后汉书·章帝纪》:“安静之吏,悃愊无华,日计不足,月计有餘。”

豳风(豳風):拼音:bīn fēng《诗经》的十五《国风》之一。共计七篇二十七章,都是 西周 时代的诗歌。

王道:大路,喻仁政。儒家提出的一种以仁义治天下的政治主张。与霸道相对。《书·洪范》:“无偏无党,王道荡荡。”

桑麻:泛指农作物或农事。 晋 陶潜 《归园田居》诗之二:“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沁园春》十五首二,谈笑皆堪折简招,谁信凄凉今折腰(沁园春十五首二)(10)

沁园春 张路分秋阅

宋·刘过

万马不嘶,一声寒角,令行柳营。

见秋原如掌,枪刀突出,星驰铁骑,阵势纵横。

人在油幢,戎韬总制,羽扇从容裘带轻。

君知否,是山西将种,曾系诗盟。

龙蛇纸上飞腾。看落笔四筵风雨惊。

便尘沙出塞,封侯万里,印金如斗,未惬平生。

拂拭腰间,吹毛剑在,不斩楼兰心不平。

归来晚,听随军鼓吹,已带边声。

刘过是布衣之士,他一生关心北伐,热衷于祖国统一。加之他的词闻名天下,所以宋史虚称他为“天下奇男子,平生以气义撼当世。”(见《龙洲词跋》)因此,刘过与当时某些将领有过交往。

词题中“张路分”,姓张 ,担任路分都监的官职,生平不详。路分都监为宋代路一级的军事长官。古代军队常于秋天演习 ,由长官检阅,故称“秋阅”。

词记录了张路分举行“秋阅”的壮观场景,描绘了一个能文善武的抗战派儒将形象,抒发了作者北伐抗金的强烈愿望和祖国统一的爱国激情。

《沁园春》十五首二,谈笑皆堪折简招,谁信凄凉今折腰(沁园春十五首二)(11)

沁园春 寄辛承旨。时承旨招,不赴。

宋·刘过

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

被香山居士,约林和靖,与东坡老,驾勒吾回。

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镜台。

二公者,皆掉头不顾,只管衔杯。

白云天竺飞来。图画里、峥嵘楼观开。

爱东西双涧,纵横水绕,两峰南北,高下云堆。

逋曰不然,暗香浮动,争似孤山先探梅。

须晴去,访稼轩未晚,且此徘徊。

词的立意 ,据《柽史》载 :“嘉泰癸亥岁,改之在中都时,辛稼轩弃疾帅越。闻其名,遣介招之。适以事不及行。作书归辂者,因效辛体《沁园春》一词 ,并缄往,下笔便逼真。”

那么据词的小序和《《柽史》记载可知 ,词作于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 年),当时辛弃疾担任浙东安抚使,邀请刘过到绍兴府相会,刘过因事无法赴约,便在杭州写了此词以作答复。

词文情诙诡 ,妙趣横生词,词人招朋结侣,驱遣鬼仙,游戏三昧,充满了奇异的想象和情趣。刘过的行辈比辛弃疾晚,地位也相差悬殊。但他照样不拘礼数地同这位元老重臣、词坛泰斗呼名道姓,开些玩笑。词中洋溢豪情逸气、雅韵。

《沁园春》十五首二,谈笑皆堪折简招,谁信凄凉今折腰(沁园春十五首二)(12)

沁园春 卢蒲江席上,时有新第宗室

宋·刘过

一剑横空,飞过洞庭,又为此来。

有汝阳琎者,唱名殿陛;玉川公子,开宴尊罍。

四举无成,十年不调,大宋神仙刘秀才。

如何好?将百千万事,付两三杯。

未尝戚戚于怀。问自古英雄安在哉?

任钱塘江上,潮生潮落;姑苏台畔,花谢花开。

盗号书生,强名举子,未老雪从头上催。

谁羡汝、拥三千珠履,十二金钗!

辛弃疾把豪放词发扬为词之大宗后,继承这种词风的人很多,他们一般被称为“辛派词人 ”。刘过便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个。

他们以极时济兴的英雄自居,不肯苟安于颓败的现实,不肯与当时一般士大夫的优游卒岁同流合污,而力图有所作为,以振兴江河日下的国运,以拯救苟且偷安的兴道人心。

词抒写落第后悲愤心情。作于曾任蒲江(今属四川)县令的卢姓友人宴会上。(一本题作“卢菊涧座上 。时座中有新第宗室”。“菊涧”是主人之号。)当时座中还有一位新及第的皇室宗亲。

其人世故新第而骄人,但并无真才实学,更缺乏忧国忧民情怀,故书其事而不录其名,且于篇末鄙薄讥讽。

词上片发泄怀才抱国而屡试不第的牢骚,下片抒写忧国伤时而献身无路的悲慨。颇有李白式的“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的讽寓和激愤。整首词前后贯通,浑然一气。

《沁园春》十五首二,谈笑皆堪折简招,谁信凄凉今折腰(沁园春十五首二)(13)

《沁园春》十五首二,谈笑皆堪折简招,谁信凄凉今折腰(沁园春十五首二)(14)

沁园春 灵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未成

宋·辛弃疾

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

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

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

吾庐小,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

争先见面重重。看爽气朝来三数峰。

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

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

新堤路,问偃湖何日,烟雨蒙蒙。

辛弃疾的山水词,会发现他多么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有时似乎已经进入一种“神与物游”的境界,他笔下的山水似乎和人一样,有思想,有个性,有灵气,流连其间,言感身受,别有新的天地。

词大约作于宋宁宗庆元二年落职闲居之时,写的是上饶西部的灵山风景。

《沁园春》十五首二,谈笑皆堪折简招,谁信凄凉今折腰(沁园春十五首二)(15)

沁园春 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

宋·辛弃疾

杯汝来前,老子今朝,点检形骸。

甚长年抱渴,咽如焦釜,于今喜睡,气似奔雷。

汝说刘伶,古今达者,醉后何妨死便埋。

浑如此,叹汝于知己,真少恩哉!

更凭歌舞为媒。算合作平居鸩毒猜。

况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为灾。

与汝成言,勿留亟退,吾力犹能肆汝杯。

杯再拜,道麾之即去,招则须来。

以戒酒为题,一首令人解颐的新奇滑稽之作 。此词作于庆元二年(1196)闲居瓢泉时。

“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似乎病酒不怪自己贪杯,倒怪酒杯紧跟自己,从而将酒杯人格化,为词安排了一主(即词中的“我” )一仆(杯)两个角色。

全词通过“我”与杯的问答,风趣而又委婉地表达了作者对南宋政权的失望与自己心中的苦闷。

《沁园春》十五首二,谈笑皆堪折简招,谁信凄凉今折腰(沁园春十五首二)(16)

沁园春 带湖新居将成

宋·辛弃疾

三径初成,鹤怨猿惊,稼轩未来。

甚云山自许,平生意气,衣冠人笑,抵死尘埃。

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

秋江上,看惊弦雁避,骇浪船回。

东冈更葺茅斋。好都把轩窗临水开。

要小舟行钓,先应种柳,疏篱护竹,莫碍观梅。

秋菊堪餐,春兰可佩,留待先生手自栽。

沉吟久,怕君恩未许,此意徘徊。

辛弃疾力主抗金,收复中原,但朝廷无此意,不加重用壮志难酬,一生屡遭贬斥。由于不能见用于苟且偷安的南宋统治集团,他感到前途险恶,早晚必被逐出宦途。

为后事计,他任江西安抚使时,在上饶城北带湖之畔 ,修建了一所新居,作为将来退隐之处。取名为“稼轩”并自号为“稼轩居士”以示去官务农之志。

此词即在作引退前一年,即淳熙八年(1181 年)新居将落成之时所作,抒发了他当时万端感慨集于一心的复杂感情。

《沁园春》十五首二,谈笑皆堪折简招,谁信凄凉今折腰(沁园春十五首二)(17)

沁园春 和苏宣教韵

宋·廖行之

直下承当,本来能解,莫遣乾休。

算如今蹉过,峥嵘岁月,分阴可惜,一日三秋。

闹里偷声,日中逃影,用尽机关无少留。

争知道,是沤生即水,水外无沤。

世人等是悠悠。谁著个工夫向里求。

但掩耳窃钟,将泥洗块,觅花空里,舐蜜刀头。

何以忙中,尻舆浸假,邀取三彭同载游。

真如界,向毗卢顶上,荐取无忧。

向里(向裏):指含而不露。 宋 朱熹 《答周纯仁》:“窃恐更须深自思省,收拾身心,渐令向里,令寧静闲退之意胜,而飞扬躁扰之气消。”

三彭:拼音:sān péng,即三尸神。 桻子 曰:‘夫 彭 者,三尸之姓,常居人身中,伺察功罪,每至庚申日,籍於上帝。故凡学仙者,当先絶其三尸,如是则神仙可得,不然虽苦其心无补也。’

《沁园春》十五首二,谈笑皆堪折简招,谁信凄凉今折腰(沁园春十五首二)(18)

沁园春 闲居

宋·王质

二百年间,十二时中,悲欢往来。

但盖头一把,容身方丈,无多缘饰,莫遣尘埃。

屈曲成幽,萧条生净,野草闲花都妙哉。

家无力,虽然咫尺,强作萦回。

竹斋。向背松斋。须次第、春兰秋菊开。

在竹篱虚处,密栽甘橘,荆桥斜畔,疏种香梅。

山芋芼羹地黄酿粥,冬后春前皆可栽。

门通水,荷汀蓼渚,足可徘徊。

方丈:一丈见方。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四:“ 白傅 葬 龙门山 ,四方过者,必奠卮酒;塚前方丈之土,常成泥泞。”

屈曲:弯曲,曲折。《文选·张衡〈东京赋〉》:“謻门曲榭,邪阻城洫” 三国 吴 薛综 注:“冰室门及榭,皆屈曲邪行,依城池为道也。” 唐 李群玉 《九子坂闻鹧鸪》诗:“正穿屈曲崎嶇路,又听钩輈格磔声。”

竹斋(竹齋):室外植竹的书斋。 唐 许浑 《寻戴处士》诗:“晒药竹斋暖,擣茶松院深。” 唐 刘沧 《送元叙上人归上党》诗:“此去寂寥寻旧跡,苍苔满径竹斋秋。”

松斋(松齋):指山林别墅或隐者房舍。 唐 张说 《扈从幸韦嗣立山庄应制》诗序:“嵐气入野,榛烟出谷。鱼潭竹岸,松斋药畹。” 唐 孟郊 《游韦七洞庭别业》诗:“松斋何用扫,萝院自然涤。”

芼羹:拼音:mào gēng,用菜和肉做成的羹。芼,通“ 毛 ”。 北魏 贾思协 《齐民要术·羹臛法》:“食膾鱼蓴羹:芼羹之菜,蓴为第一。” 宋 王安石 《次韵约之谢惠诗》:“闻説芼羹臛,芬香出邻壁。”

地黄:药用植物。中医以根状茎入药。新鲜者称鲜地黄或鲜地,有清热生津的作用。干燥后称生地黄或生地,功能养阴凉血。经蒸制加工后称熟地黄或熟地,是滋肾补精血的要药。

《沁园春》十五首二,谈笑皆堪折简招,谁信凄凉今折腰(沁园春十五首二)(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