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家学宝,每天收获专业家庭教育知识◆◆

沙溢小鱼儿哭(沙溢逗哭小鱼儿)(1)

图片来源网络

家学宝主笔团 | 何戈尔

1

前几天,胡可和沙溢结婚8周年纪念日,胡可在微博上发了一个小视频。

沙溢小鱼儿哭(沙溢逗哭小鱼儿)(2)

图片来源网络

视频中,老公沙溢和两个儿子按照老爸,大宝,二宝的顺序并排坐在沙发上,一起唱《学猫叫》。

爸爸沙溢最先开头,“我们一起学猫叫”,大宝:“一起”,二宝:“喵喵喵喵喵喵”

二宝唱到了第四次“喵喵喵喵喵喵”时,察觉到不对劲儿,强烈要求和哥哥换下位置,于是二宝小鱼儿被换到了C位。

可是老爸沙溢目的就是“坑娃”,二宝仅仅是换个位置,又怎么可能躲得掉...

大宝和二宝换了位置后,老爸沙溢立即传送眼神给大宝,收到信号的大宝“得意”的表示收到。

所以即便是被换到了C位,二宝小鱼儿也没能躲过“喵喵喵喵喵”的命运。再次察觉到不对劲的二宝委屈的哭了起来...

得逞的老爸沙溢则是笑的前仰后合...

“坑娃”老爸一直以来都是家人们的心头之恨,妈妈们恨不得“手刃”他们,但是妈妈胡可不仅目睹了这一幕,还开心的拍下了小视频,配文说“欢声笑语”。

而我们太多的宝爸宝妈们,都太害怕孩子哭了,不用说自己不可能会“坑娃”把孩子逗哭,还要防着“坑娃”的家人,却殊不知,“被坑”是孩子的财富。

2

家长填坑,导致孩子没常识

前段时间,全班95%学生不识白蜡烛的新闻,引发无数网友热烈讨论。

杭州某小学三年级的孙老师,在给孩子上材料沉浮实验时,用到了白蜡烛。孩子们像发现“新大陆”一般激动不已。

有孩子说“不认识”,有孩子说“是塑料条”。更加让老师啼笑皆非的是,在交上来的实验报告上,有同学在上面写着“白蜡烛是塑料做的。”

除此之外,还有老师谈到,当她向孩子们提出,为什么刚煮好的鸡蛋,急于包壳,肉会和壳一起包下来的问题,80%孩子表示,他们没有过这种经历,鸡蛋都是父母包好才吃。

剔好的螺丝肉,剥好的水煮蛋,孩子常识教育的缺失,其实很大程度上是父母填的“坑”太多了。

这种“填坑”模式到底有多普遍?

相关调查研究显示,81.5%的人直言身边包办孩子事情的父母太多,58.1%的人有过被父母包办一切事情的经历。

我国著名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说:

“凡是孩子能做的事情应该让孩子自己做,不要替代他。”

沙溢小鱼儿哭(沙溢逗哭小鱼儿)(3)

图片来源网络

看似父母大包大揽一切事务,是在为孩子铺平道路,免了孩子“麻烦”,殊不知,“嘴说十遍,不如动手一遍”,那些你帮孩子走过的路,最后都变成了大大的坑。

3

填坑家长,毁掉多少孩子

要说起“填坑”,不久前“大火”的22岁留学生小晨,他的奶奶所给予的照顾可谓是“全方位立体化”。

22岁正是一个年轻人的大好时光,而小晨却百无聊赖的呆在家里,没日没夜的泡在游戏上。

父母离异又是家里的“独苗”,奶奶对他关怀备至,饭菜做好送到孙子的电脑桌上,他要是迟迟不吃,奶奶还会一口一口喂进去。

几岁的外孙女饿了,吃了孙子一片面包,奶奶惊慌失措买来三袋面包补给他,孙子的东西谁都不能碰。

可是这样“幸福”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小晨是什么样的呢?

打游戏因为网不好,几次三番向妈妈要求:“给我一万,我要换电脑”;送出国留学,想回家就回家,一年往返费用10多万;留学归来败光家里200多万,不仅连预科都没毕业,还出现了抑郁症倾向。

沙溢小鱼儿哭(沙溢逗哭小鱼儿)(4)

图片来源网络

著名教育家B.M.西格尔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

“父母的关爱是孩子需要的维生素,但应当牢记,孩子需要正常剂量的维生素,缺它不可,过多无益。”

我们经常听到父母说,“他还小他懂什么啊”,“他还小他不会做”,于是将所有应该孩子自己处理的问题,全部都包办代替。

而实际上这是在给孩子添加过量“维生素”,会导致孩子不知所措,自信心不足,其本质上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

4

最好的教育不是填坑,是“挖坑”

郭碧婷带老爸参加综艺节目《最美的时光》,却没成想老爸先自己一步圈粉无数。

主持人要求父母回答问题,回答错误的,被悬在半空中的儿女就要被撤下一根木桩。

轮到郭碧婷爸爸,问题是:

“女儿最喜欢养哪几种宠物?”

郭爸爸利落的写出正确答案后,“偷偷摸摸”的跟主持人说:

“我想看她掉下来”,然后大笔一挥在上面补上“鸭”。

然而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坑娃”。

节目组让父母选择是否让孩子参加高空独木桥的项目,他“装模做样”伸手摸了摸“不参加”,然后转身解开“参加”。

准备登上高空的郭碧婷战战兢兢,爸爸在一旁安慰:

“没关系,我已经给你买好保险了”“我不怕,我还有两个女儿。”

一场节目下来,片场笑声不断。

如今我们眼前的郭碧婷,亭亭玉立,活泼开朗,可又有多少人知道她曾经患有先天生性语言障碍,而正是“坑娃”老爸,一步步带着她克服了疾病带来的自卑抑郁。

欧玛·庞贝克说过:

“我爱你至深,才让你蹒跚学步,品尝跌倒、受伤、失败的滋味。”

看过才能记得,做过方能理解。

沙溢小鱼儿哭(沙溢逗哭小鱼儿)(5)

图片来源网络

“坑”是父母给予孩子最宝贵的财富,郭爸爸被圈粉,是他懂得挖坑比填坑重要,那些“坑”会增强孩子抗挫能力,而只有她自己走过来,才会产生体验,才能丰富她的阅历,才能成为她人格的一部分。

5

既然“填坑”无益于孩子成长,我们要怎样从中走出来?

1. 帮助孩子学会思考

儿童教育专家陈学峰,会在给孩子讲完《小兔的鸟巢灯》后引导他思考:

“为什么没有鸟妈妈,鸟蛋在鸟巢灯里就能孵出小鸟呢?”

“什么样的条件下,可以让鸟蛋孵出小鸟呢?”

然后陪孩子分析鸟巢灯环境和鸟妈妈普通生育环境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填坑”家长们最擅长的是,把自己的想法一股脑倒给孩子,却不会说明自己的思考过程,搞得孩子“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产生思维惰性。

美国教育权威詹姆斯博士曾说:

依赖本身会令孩子懒惰、松懈从而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易为他人左右。

我们可以引导孩子怎样去区分事实和观点,怎样避免人云亦云,学会搜集信息等等。

2. 保持一份开放的心态,拥抱失败

美国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约翰·罗伯茨在儿子毕业典礼上,曾说:

“我希望你不时地被人不公正对待,因而你会知道公正的价值。我希望你会遭受背叛,让你感受到忠诚的重要性。我希望你时常有孤独感,让你不会把朋友看作理所当然的存在……”

当孩子考试“糊了”,活动竞选失败,我们要积极帮助孩子及时端正心态,分析原因,告诉他我们无条件爱他们,并帮助他们找出提升的方法。

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情十之八九,无论多么想周全的保护孩子,该来的失败一个都少不了,但只有我们用开放的心态,笑对失败,孩子才不会在失败面前踌躇不前。

3. 适度的“挖坑”教育

一次,朋友儿子着急出去玩儿,没有发现写丢两道题就火急火燎把作业拿给老妈签字,而朋友没有提醒他,爽快的签上了。

晚上回家,儿子说了没有完成作业被罚写的事儿,朋友“委屈”的说,

“妈妈平时太忙,没有时间仔细看,这可怎么办啊。”

儿子主动表示下次自己会检查好作业,朋友露出老母亲的微笑,甚是欣慰。

如果我们只是简单关心孩子是否完成作业,那么一定会即刻提醒他,可是我们应该关心的是孩子的成长。

沙溢小鱼儿哭(沙溢逗哭小鱼儿)(6)

图片来源网络

“挖坑”其实是在告诉孩子做事要认真,与其做100分的父母,养出糊涂的孩子,不如做70分的父母,培养孩子责任感。

6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一个孩子,如果从未品尝过学习、劳动的快乐,从未体验到克服困难的骄傲,这是他(她)的不幸。”

每个“填坑”的父母都爱孩子,但是不要让我们的爱伤害孩子,他们都是独立,有发展潜力的个体,有自己思考和处理问题方式,需要大量自我成长时间。

我们只有在爱孩子的同时,立足于孩子的成长,保持理智,才能帮助他们走上逐渐强大的道路。


家学宝编辑团队以专业的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理论为支撑,原创图文、音频、视频和测评内容,为您提供全方位的教养支持。家学宝——您手边的家庭教育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