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老鹰抓小鸡电影(影评磨了十年铁杵)(1)

光影江苏评论员 王子扬

国庆档,兵家必争之地。

此间,既有“超级大片”《长津湖》,也有“合家欢电影”《我和我的父辈》,藏龙卧虎。

而最近,一部儿童向动画片的异军突起,创造了热点,也成为了议论的中心。这部片子就是《老鹰抓小鸡》。

首日票房894万,截至目前,总票房2386.5万,总人次69.5万,微博话题上亿次,热得无可辩驳。

评价老鹰抓小鸡电影(影评磨了十年铁杵)(2)

有人认为这部片子的画功精细,已经是国际水平了,有人被动画的配乐惊艳到,满网络找原声带来听,当然,也有人觉得这部片子剧情略显薄弱,国漫崛起任重而道远。各有议论,见仁见智。

不看热度,不聊议论,我们今天就看一点:磨了十年铁杵的《老鹰抓小鸡》值得所有人尊敬!

其实在很长一段时间,国产儿童向的动画,一直被冠以“低劣”“糊弄”“粗制滥造”的恶名,骂归骂,可不能解决问题。

我们首先要弄清两个条件:“儿童向”和“动画片”。面向儿童,太深不易,太浅也不易。绘制动画,写实不行,写意更不行。度,最是难以把握。

把任意一个限定条件给换掉,发挥空间都会大很多。

评价老鹰抓小鸡电影(影评磨了十年铁杵)(3)

比如,聊起不拍儿童向,而是做成年人方向的动画,你的脑海里是不是突然浮现出很多经典动漫的影子?像融合了爵士乐、公路片、赛博朋克的《星际牛仔》,像集结了梦境哲学、多维空间的烧脑神作《红辣椒》等。成年人会醉心这种动画演绎的绮丽世界,而孩子多半会看得一头雾水。

再比如,不拍动画片,去拍真人儿童剧。儿童剧的操作比动画要“轻”很多,不需要庞大的美术团队,也不需要旷日持久的制作周期。喜闻乐见,寓教于乐,基本上就满足了绝大部分观众的需要。

那么,不拍动画片,也不用考虑儿童的群体,可发挥的空间就更大了。比如,王家卫为《一代宗师》的艺术追求,从开始筹备到正式开拍花了10年时间,这还没算上漫长的拍摄周期。

反过来,真有人愿意“磕”上10年,去纯粹地、为小孩子拍摄一部动画片吗?

评价老鹰抓小鸡电影(影评磨了十年铁杵)(4)

很少,但有。比如这部《老鹰捉小鸡》,从 2011 年开始筹备,2016 年正式制作,2021年才跟观众见面。

磨了十年的,不止导演一个,而是前后超过1000 人的创作团队,其中很多都是中国动画行业顶尖优秀的人才。

说一个不易发现细节,影片中仅仅是鸟的种类就出现了100多种,其中70多种鸟类的羽毛细节进行了精致的动态呈现。镜头里,鸟类每一次振翅飞翔,羽毛于阳光之下折射出的色泽,都大不相同,栩栩如生。

这一呈现,代表他们自主解决了电影CG的创作史上的顶级难题,实现了中国动画史上里程碑式的突破。

类似的细节还有很多。在笔者眼中,这超过一千人的团队,有点像成语故事中,把铁杵磨成针的老太太。

没有因为一件事简单,或者是为孩子做的,就带着敷衍,心存糊弄,把一项工作,做到极致,就是匠心。

当年,那个看老奶奶磨铁杵的孩子,日后成为了世界闻名的文豪诗仙。而我们希望,有更多“老奶奶”站出来,去影响更多孩子。

“磨铁杵”的他们,值得所有人的尊敬!

(片方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