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梁王护静妃(琅琊榜梁帝3次试探静妃)(1)

2015年,一部以男主权谋之争的宫斗剧横空出世。

影视剧刚上映反响平平,但随着续集的播出,口碑一路高开,成了当年的现象级爆款,至今仍被剧迷们津津乐道。

《琅琊榜》讲述的在梅岭一战活下来的林殊,化名“麒麟才子”梅长苏来到京城,以智谋解开谜团,辅佐靖王,让陈年旧案沉冤昭雪。

影视剧中男人之间的权谋之争,看得让人欲罢不能。

而剧中的女主也是特色鲜明,尤其是刘敏涛饰演的静妃。

琅琊榜梁王护静妃(琅琊榜梁帝3次试探静妃)(2)

她超高的说话艺术不仅惊艳了屏幕前的观众,擅于玩弄权术的梁帝更是被她折服。

剧中梁帝对静妃有三次试探,而静妃巧用说话的艺术,赢得梁帝的信任。

最后一路闯关,让靖王做了太子,自己从嫔升妃。

静妃的故事,刚好印证了那句话:“会说话的人,一开口就赢了。

01 梁帝第一次试探:以退为进,反客为主

第一次,梁帝带着高公公来到静妃的芷萝宫。

但无论是当年的赤焰案还是靖王的性格,梁帝对静妃都有很强的防备心。

这个敏感时期来芷萝宫,梁帝是有明确的目的。

琅琊榜梁王护静妃(琅琊榜梁帝3次试探静妃)(3)

所以静妃一开始便是察觉到了梁帝的疲倦,然后拿出自己的绝活,给梁帝做推拿。

这就像一位跟自己有隔阂的领导突然来找你,绝非漫无目的。

这个时候表现得太冷漠肯定不行,但太热情更不合适。

最好的办法,就是先察觉对方的需求,然后用自己的擅长先化解尴尬,满足对方。

等梁帝在芷萝宫睡醒后,他便开始了对静妃的第一次试探。

琅琊榜梁王护静妃(琅琊榜梁帝3次试探静妃)(4)

梁帝对静妃说:

“这些年一直冷落她,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什么补偿也没给。不过好在景琰孝顺,静妃还是有后福的。”

梁帝为什么要跟静妃提过去的往事呢?

因为当时太子关禁闭,誉王势力越来越大,梁帝在考虑要不要扶持靖王来制衡誉王。

其次,梁帝是想试探静妃母子对当年赤焰案的态度,如果静妃提出重旧案的要求,那就说明扶持靖王会带来危险。

而作为下级的静妃,当然很清楚自己母子俩在后宫的遭遇。

不管自己怎么提赏赐,梁帝都不会改变当年赤焰案的态度。

显然,梁帝提到的“冷落”和“补偿”都是对静妃不太有利的话题。

琅琊榜梁王护静妃(琅琊榜梁帝3次试探静妃)(5)

于是静妃选择了以退为进,把“皇帝赏妃”转换为“儿子孝顺、有情义”。

静妃直接回梁帝:

“陛下说的是,有景琰在,臣妾就知足了!景琰这孩子孝心重、有情义,只要他在京城,入宫的日子就一定会来请安的,只要看见他,臣妾怎么都是开心的。”

这样回答的好处就是:一方面捧了靖王,还在向梁帝暗示,自己就是一个目光短浅的深宫妇人。

就像在职场上,当曾经冷落你的领导突然打算提拔你时,肯定会先试探你之前对他过去的态度,比如是否有记仇等。

如果直接顺着领导的话回答,直接表示是冷落了,需要补偿。那显然是在否定领导之前的行为,这对自己的处境并不利。

但如果以退为进,在领导肯定的优点方面延伸回答,相当于是在为自己制造话题的主动权。

02 梁帝第二次试探:转换身份,加深人设

琅琊榜梁王护静妃(琅琊榜梁帝3次试探静妃)(6)

紧接着,梁帝就夸靖王:

“景琰是个重情义的孩子,就是性子实在是太拗了!为了摔打他,也没给他太多机会。”

又表示要奖赏靖王:

“毕竟靖王是梁帝的儿子,怎么也得关照一下他!战场凶险,以后尽量就不遣靖王出去了!”

这是梁帝对静妃的第二次试探,是想测试静妃母子的野心。

如果静妃顺着梁帝的要求,直接让靖王从战场回到京城,就说明他们有参与夺权的打算。

静妃在回答梁帝时有两个考虑:第一,不能暴露母子俩的野心。

第二,当前朝局复杂,在誉王和太子势力没削弱之前,靖王没多大胜算,所以不能让他太早回京参与朝政。

琅琊榜梁王护静妃(琅琊榜梁帝3次试探静妃)(7)

所以,静妃在回答梁帝时,采用了转换身份的方式。

静妃回答梁帝:

“陛下,只要朝廷需要,该去还是得去,宫外的事情臣妾不清楚,但是景琰他身为皇子维护江山,也是应尽之责。

景琰这孩子虽然不爱张扬,但他心里是装着陛下的,陛下若是为了爱护他,一直让他赋闲在京享清福,他反而会觉得不被器重呢?”

琅琊榜梁王护静妃(琅琊榜梁帝3次试探静妃)(8)

静妃把紧张的君臣关系转换为有温度的情感关系。

把“父亲关照儿子”的私事,转换为“保家卫国”的公事。

把“皇子维护江山”的君臣关系,转换为“心里是装着陛下”的父子关系。

把“留在京城”说成享清福,实则是在暗指参与夺权的太子和誉王在京城“享清福”。

靖王常年在战场反而是真正干实事的人。

静妃这样回答,完成了3个目的:一,证明静妃母子没有野心;

二,靖王是个忠孝两全的皇子;三,静妃母子都懂得舍家为国的道理。

在职场上,领导想试探下属有没有加官进爵的野心,一般都会说得很隐晦。

如果直接暴露自己的真实想法,领导反而会多加防备,毕竟很多领导需要的是能被自己掌控的下属。

琅琊榜梁王护静妃(琅琊榜梁帝3次试探静妃)(9)

梁帝接着又评价靖王:

“景琰就是心实,再委屈也不跟朕厮闹。”

虽说君臣先于父子,但梁帝觉得靖王跟自己太生分,就像静妃一样。

静妃敏锐地洞察到梁帝的真实用意,梁帝在夸靖王不惹事,但又说他生分。

其实就是在说静妃跟靖王一样,对自己态度不好,这让梁帝很难去重用一个生分的人。

于是静妃便把“生分”转换为“性格不同”。

琅琊榜梁王护静妃(琅琊榜梁帝3次试探静妃)(10)

静妃回答梁帝: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陛下的皇子也不都是相同的性格。”

这其实是在暗指太子和誉王虽然跟梁帝不生分,但经常厮闹。

这样一对比,反而凸显出靖王的优势,不会给梁帝增加负担。

在职场中,领导评价一位下属的时候,分清领导是在表扬还是批评,有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就是看评价的内容是否具体。

就像梁帝夸靖王一样,虽然表面上是在夸心实,但是很笼统,而说生分的时候,则是连着静妃一块说。

03 第三次试探:推波助澜,加强人设

当梁帝感觉到静妃跟自己距离慢慢拉近后,梁帝便直接问她:

“誉王如何?”

琅琊榜梁王护静妃(琅琊榜梁帝3次试探静妃)(11)

说明这时梁帝已经对静妃放下了很多防备。

这是梁帝对静妃第三次试探,是想看一看静妃后宫是否有耳目,守不守规矩。

而静妃这时肯定不能直接评价誉王,她首先是紧张、犹豫,然后便采用答非所问的方式,直接夸誉王的样貌。

静妃答道:

“臣妾觉得,誉王容资不凡,气度华贵,是个很气派的皇子。”

琅琊榜梁王护静妃(琅琊榜梁帝3次试探静妃)(12)

她这么回答,是想引导梁帝说出具体的问题,从而给自己留出更多的思考时间。

梁帝显然不满意这个回答,于是又严肃告诉她,自己问的不是样貌!

静妃回答道:

“请陛下见谅,臣妾对誉王知之甚少,只是偶尔听后宫议论说他是个贤王。”

琅琊榜梁王护静妃(琅琊榜梁帝3次试探静妃)(13)

静妃这样评价誉王,关键不在于是不是贤王,而在于“后宫议论”这几个字。

这其实是在暗指后宫有人传谣,很有可能是誉王的人在传。

梁帝听完后很生气,直接向静妃表露了真实想法:

“哼!后宫妇人!知道什么贤不贤的!这些话还不是外面传进来的。”

琅琊榜梁王护静妃(琅琊榜梁帝3次试探静妃)(14)

梁帝能对静妃说出这句话,说明已经非常信任她了。

这也让誉王在梁帝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另外,静妃也证明了自己不打听、不传谣的本分形象。

面对这种情况,静妃推波助澜,直接向梁帝说道:

“那都是陛下爱重的缘故,以前太子在朝的时候不也是这样的吗?”

其实后宫是不能干政的,静妃在此刻说出这句不合时宜的话。其实是想告诉梁帝,谁得宠谁就越爱出风头。

如果再继续宠着誉王,朝廷可能会更难失衡。

梁帝听完后直接对静妃进行了总结

琅琊榜梁王护静妃(琅琊榜梁帝3次试探静妃)(15)

“你这话虽然说着无心,但却说在了点子上,你就是心宽,什么都不在意。”

梁帝觉得自己应该向静妃学习才是。

静妃之所以能点醒梁帝,也是因为她之前不谙世事的深宫妇人形象,塑造得太成功了。

当领导问一个下属,对其他同事的评价时,绝不是打听什么八卦。

一方面是想知道同事背后有哪些不为人知的举动。其次也是在打量下属,是不是一个爱在背后议论他人是非的人。

静妃的回答既不得罪人,同时又给到了领导暗示的效果,这给职场人提供了一个很具体的沟通场景和参考方向。

04 写在最后

梁帝对静妃的三次试探,第一次是试探静妃母子对赤焰案的态度。

第二次是试探母子夺权的野心;第三次是试探静妃后宫是否有耳目,本不本分。

而静妃面对城府极深的梁帝,巧妙运用说话的艺术,最后达成了4个目的。

琅琊榜梁王护静妃(琅琊榜梁帝3次试探静妃)(16)

一,打消了梁帝对自己的怀疑。二,树立了自己目光短浅的深宫妇人的人设。

三,塑造了靖王忠孝两全的形象。四,从心理贬低了太子和誉王。

最终静妃赢得梁帝的信任,直接从静嫔升为静妃,间接为辅助靖王提高了地位。

梁帝还把太子召回东宫,制衡誉王。

静妃在剧中的说话艺术,给了很多职场人上了一门很有深度的职场沟通课。

都说会说话是门艺术,只懂埋头苦干的人很难得到领导的赏识。

但如果能在做好事的同时,还能把话说好,那职场之路可谓锦上添花。

#创作挑战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