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夜泊》与诗意语文一、诗意语文轻松入境,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枫桥夜泊所有诗意?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枫桥夜泊所有诗意
《枫桥夜泊》与诗意语文
一、诗意语文轻松入境。
由歌曲《涛声依旧》开始,到清朝王祯《夜雨题寒山寺》、明高启的《泊枫桥》、宋陆游的《宿枫桥》,王崧舟老师把千百年来吟咏寒山寺钟声的诗句拿出来让孩子们诵读,让孩子们体会到了一种情境,一份情结,古往今来人们对于钟声的情结,为什么这么多诗人反反复复写寒山寺的钟声,这样的钟声和谁有关?很自然的进入新课的学习,同时也奠定了整节课的情感基调。如果从常规的角度来看,导入略长,但是王老师的导入处理已经超出了一般意义上导入的作用,它是把《枫桥夜泊》放在了文化的氛围中,引导学生通过《枫桥夜泊》去感受中国古典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诗意语文由读诗生境
1、自己读,直到读清楚、读爽口了才停下。
2、指读(评价:读得清清爽爽,字字落实),分角色,按要求读。(学生读前四字,老师读后三字)交换读。几乎适用于所有的古诗教学,学生读前四个字,教师读后三个字,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明确读诗的节奏,又能通过教师的范读让学生一下子就感受到诗中的氛围。就拿王老师的课来说,一开始学生读得也很平淡,采用这个办法以后,王老师后三个字的范读一下子带动了孩子的阅读情绪,读诗达到了既定的目的。
3、读诗要读出感觉,我想这是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具备的语文素养,这样的语文素养从哪里来?当然是从古诗教学的引导和训练中来。大家不妨对比着想,你读“朝辞白帝彩云间……”你读“春来江水绿如蓝”……你会有这样忧愁、孤独无助的感觉吗?为什么读《枫桥夜泊》会有这样的感觉?
三、诗意语文由语境到意境
1、这个过程就是学生弄懂诗意的过程,是学生通过自己看图,看注释,联系自己的生活自己读懂的,而非教师直接灌输的。朱光潜先生说诗是不可解的,朱自清先生说诗是可解的,那么诗究竟是可解还是不可解呢?王老师有自己的理解:那就是在可解和不可解之间追求一种和解。我想此处的处理正是这种和解的表现。
2、一直觉得此处的处理是智慧的体现,因为曾经假想过,如果是我,学生说出了月落的意思以后一定就进行下面的教学了,可王老师又追问了一句:月落之后是什么样的?是啊,月落之后,天地幽暗,仅有的一点明亮也没有了,诗人的心情也随着暗淡起来,此处的追问实质上是让学生通过月落这个意象来理解诗人的心境。
3、“对”字的处理让人不禁感伤:我想这又是老师文本细读的成果吧!是啊,对,对的应该是朋友的陪伴,妻子的温柔,可是现在呢?在漂泊的旅途中,在旅居的客船上,对的只有愁绪满怀。老师恰当的创设了情境,引导学生去感受作者的神伤,去体察作者的思绪,从而引导学生真正走进了张继的内心世界,和张继一起惆怅,一起感同身受。这样的从文本的某个点进行挖掘,创设情境,引导朗读的办法值得学习。
四、学生交流由情而发
写话训练是老师经常在课堂上采用的办法,老师的写话处理从来都不显得单调,显得割断了课堂教学的脉络,反而因为写话让教学得到升华,让情绪得到感染,本课的处理同样如此,通过写话让学生体会钟声的内涵,这应该是温暖的钟声,宽慰的钟声,唤醒的钟声,因为钟声,张继的愁绪一扫而光。据史料记载:寒山寺的钟声的确有这样的作用,佛家说人在一年中有一百零八个烦恼,撞响寒山寺的钟声既可清灵心智,去除烦恼。
五、诗意语文,文化传承,文化敬仰,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