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名将如云,同名同姓的名将也是不少。在五代后周至北宋初年时期便有一位叫做王贵的名将,他与南宋抗金岳家军的王贵同名,也在历史上留下了赫赫威名。然而他与南宋王贵在小说和演义中仍旧是岳家军重要将领不同,北宋王贵在故事中却有了很大的偏差。这位王老将军本出身后周的卫士,这是宿卫后周皇帝的禁卫亲军部队。可是在《杨家将》、《飞龙全传》等小说中,他却成为了北汉杨家将的人物,杨老令公杨业的副手,身份来历产生了巨大的改变。本章节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种身份变化中的故事和原因。

北宋名将排名一览表(戏言宋祖二十五)(1)

北宋王贵的故事多集中在《杨家将》的传说中,而包含了《杨家将》部分段落章节的《飞龙全传》、《呼家将》等故事中也活跃着他的身影。小说中他是杨家将的成员,虽然不姓杨,却是老令公杨继业重要的帮手,承担着参谋和副将的角色。不论在杨家将投降北宋前与后周的战争中,还是杨家将加入北宋后的抗辽战争中,他都有这频繁出场,是杨继业的左膀右臂之一。故事中的王贵不是那种以一敌十的猛将,更多的是在行军打仗和用计方面作为参谋,对杨继业的布置进行查漏补缺。

北宋名将排名一览表(戏言宋祖二十五)(2)

可以说在《杨家将》故事的初期,他是杨家将作战体系中的三号人物,仅次于老令公杨继业和佘太君。他的故事主要是依托于杨老令公展开,基本上两人都是同时出场的。这种人设从杨继业还在北汉打仗时就已经开始,也随着杨家将投降宋朝而转入宋军的作战体系,最后也随着杨继业战死沙场。在故事中他是杨家将与敌人作战的第一见证者,虽然没有直接与人马上交锋,却也是故事情节中必不可少的人物。因此很多《杨家将》的读者和观众在讨论故事情节时都把他作为杨家的元老人物,戏曲和评书表演中也是重要配角。

北宋名将排名一览表(戏言宋祖二十五)(3)

熟悉《杨家将》系列小说、戏剧和评书故事的朋友都会将王贵当作杨家将的人,可是他其实并非杨家将的成员。按史书的记载他原本是来自于杨家将对立面的后周和北宋,他在故事中被列入杨家将只是作者在不了解历史实情下的以讹传讹。

历史上的王贵出身于后周的禁军,在后周太祖郭威称帝后进入宿卫亲军作为卫士。这种出身既表明他受到后周皇帝的重视,也说明他有着一定的勋贵背景。在后周和北宋时期以勋贵子弟入宿卫禁军执勤,这是当时的军队传统。比如宋太祖赵匡胤、郭威的女婿张永德都曾在宿卫中任职,也是逐渐从这里起家的。

北宋名将排名一览表(戏言宋祖二十五)(4)

在后周时期,北汉是后周的最主要的敌人,没有之一。这是因为后周太祖郭威篡夺后汉刘氏的皇位而自立,而北汉皇帝刘崇是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堂弟,于是双方势成水火。杨家将当时并不存在,而杨继业作为北汉麟州刺史杨信的长子,进入北汉朝廷任职,并拜北汉皇帝刘崇为义父。其实杨继业只是麟州杨氏派入朝中的质子而已,这是刘崇控制北汉各路军阀的手段之一。在这种情况下,王贵在后周京城汴梁,杨继业在北汉京城太原,两国又势同水火,根本没有机会相识,因此王贵也不会有加入杨家将的机会。

北宋名将排名一览表(戏言宋祖二十五)(5)

后来王贵在随后周世宗柴荣和宋太祖赵匡胤征战四方的过程中屡立战功,一步步的升到了胜州刺史的位置。宋太宗赵光义即位后,王贵进一步升职为淄州刺史,被划入北宋名将潘美帐下作战。作战的目标便是北汉,这便是历史上北宋灭北汉的战争。而潘美就是《杨家将》故事中潘仁美的原型,大家在戏曲和评书中看到的,陷害杨家将的大奸臣角色。

而此时的杨继业已经不是原先的杨家质子,而是名震北国的杨家将的令公。他在北汉抗击契丹的战争中屡立战功,和夫人佘赛花拉出了一只精锐的军队,这便是杨家将的原型。而他本人的名气也享誉塞北,被契丹人称为杨无敌(比辫子朝那位杨无敌无敌多了)。

北宋名将排名一览表(戏言宋祖二十五)(6)

在北宋灭北汉的战争中,杨家将本身的表现是极为强悍的,以寡击众的守住了太原西南边的防线。然而北汉其它战线上军队太为弱鸡,再加上北汉重要的军阀麟州杨崇训(杨继业他弟)和府州折德扆(佘太君他爹)都投向了北宋,北汉终究被北宋所灭。王贵随潘美为正面战场作战,攻占沁州,成为北宋原产有数的名将。而杨继业则在北汉灭亡后加入了北宋的军队,成为北宋抗辽战线上的重要支柱,两位名将这才有了合作的机会。而他们的机会就出现在北宋最著名的败仗雍熙北伐中,他们也因此而战死沙场。

北宋名将排名一览表(戏言宋祖二十五)(7)

雍熙北伐是宋太宗赵光义主导的对辽国契丹人的北伐战争,目的是收复被后晋儿皇帝石敬瑭送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这次北伐北宋以三路大军齐头并进,东路为田重进攻定州,中路为曹彬攻雄州,西路为潘美攻出雁门,赵光义坐镇中路军御驾亲征。其中西路军正副都统为潘美和杨继业,王贵作为杨继业属下将领参战。

这张战争北宋先赢后输,中路军的溃败和粮道被断造成了全盘崩溃。潘美和杨继业被迫按照赵光义的命令掩护雁门百姓撤退,以西路军断后。而在这个决策过程中监军王侁逼迫杨继业领军违反军事常识阻击辽军,使得杨继业和王贵战死沙场。

北宋名将排名一览表(戏言宋祖二十五)(8)

最终断后的作战方式很明显是违背军事作战常识的,可杨继业由于是降将出身的关系不便拒绝,只能安排军队进行接应。然而监军王侁不顾陷入与辽军苦战的杨继业和王贵,提前撤走了接应的军队,使他们陷入了辽军的包围。在最后的战斗中王贵表现得极为英勇,尽管他已经是七十三岁老将,仍旧亲手射杀数十人。在弹尽粮绝后他又空手杀死数名辽兵,展现出极为强悍的战斗力。然而最终这位老将还是寡不敌众战死沙场,壮烈殉国。因此在杨家将的故事中,尤其是李陵碑的篇章,王贵成为随同杨继业殉国的重要角色。

北宋名将排名一览表(戏言宋祖二十五)(9)

由于王贵是和杨继业同时殉国的最高级别将领,两人的事迹和传说被绑定在了一起。后人创作杨家将故事,以及有杨家将身影的宋朝故事时,王贵便成了杨继业身边的重要角色,是左膀右臂之一。这种创作思路从宋元开始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王贵也就逐渐被打造成为杨家将必不可少的配角。由于很多人接触中国历史都是通过杨家将这样的历史传奇小说,所以对王贵的出身来历有了很大的误会,把他当成了杨家将的成员,而实际上他却是后周和北宋土生土长的名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