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床不是床,胡床是古代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也称“交床”、“交椅”、“绳床”,胡床功能类似小板凳,人所坐的面不是木板,一般是用可卷折的布或类似物,两边腿可合起来。

胡床最早出现在哪个时期(浅谈胡床在历史上的起源与演变)(1)

胡床

一、中国古代胡床的起源

公元前4世纪,希腊地区传入折叠凳———胡床。公元前2世纪左右希腊人取代印度人统治犍陀罗地区。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前1世纪相继有塞种人、安息人和贵霜人占领这些地区。随着战争和民族迁徒等, 西部亚洲和东部连接起来, 交往日益频繁, 胡床这类高于我国床榻的坐具就这样经过古埃及、古希腊辗转经中东、中亚、犍陀罗、西亚、南亚等地逐渐传向东方, 再由秦汉时期的中国境内外的胡人慢慢传入中土。

胡床最早出现在西汉初期,在山东孝堂山画像石中存在胡床的画像,另外在晋干宝《搜神记》卷7(181条)有记载:“胡床、貊槃, 翟之器也;羌煮、貊炙, 翟之食也。自太始(汉武帝年号)以来, 中国尚之。贵人富室, 必备其器, 吉享嘉宾, 皆以为先。”就是说在汉武帝时期,就已经有胡床的存在了。

东汉汉灵帝时期,据《后汉书 五行志》记载:“灵帝好胡服、胡床、胡坐、胡饭、胡箜篌、胡笛、胡舞, 京都贵戚皆竟为之”汉灵帝对胡床非常喜爱,导致京城贵族也纷纷效仿。不过,此时的胡床仅仅是供贵族使用,还没有普及到寻常百姓之家

二、胡床在历史上各朝代的演变

随着北朝民族大融合, 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纷纷迁移到中原,他们与中土不同的生活方式、习俗也随之而来, 诸如胡床、高凳、圆凳、筌蹄、椅子等高座家具, 丰富了汉族聚居区人民的家具种类。

在敦煌北魏第257窟西壁《须摩提女因缘》中出现了目前所知敦煌壁画最早的一幅胡床图像。图中描绘的是二梵志(满财长者、阿那邠邸长者)垂足共坐一胡床, 双人胡床形式后世罕见,。

胡床最早出现在哪个时期(浅谈胡床在历史上的起源与演变)(2)

双人胡床

胡床坐姿就是踞坐亦即垂足而坐, 适合各种场合, 南北朝时代即多见用于战事行军、室内、庭院、楼房上、狩猎、竞技射箭、旅行携带、放置在车船内等。《北齐校书图》中有一幅画描绘的是儒生樊逊坐在胡床上校验书籍的情形。

胡床最早出现在哪个时期(浅谈胡床在历史上的起源与演变)(3)

樊逊

《梁书》卷五六《侯景传》所谓“床上常设胡床及筌蹄,著靴垂脚坐” 。后梁宣帝《床诗》:“衡山白玉镂, 汉殿珊瑚支。踞膝申久坐, 屡好为频移。”据此可知, 胡床移动便利。梁庾肩吾《咏胡床应教》诗:“传名乃外域, 入用信中京。足欹形已正, 文斜体自平。临堂对远客, 命旅誓初征。何如淄馆下, 淹留奉盛明。”诗文中描述了胡床自西域传入, 到被国人接受使用, 还形容了胡床的形制。诗人与熟客促膝谈话之时, 想到拥护现政权的心情。诗歌使我们也看出, 当时胡床受到人们青睐的程度。《法苑珠林》卷35 感应缘载有:“(宋京师南涧寺沙门释道冏)见一人在路坐胡床, 侍者数百人 ”,由此可以想见当时胡床对于俗人使用也是很频繁的。

胡床在隋代以后改名为“交床”。《贞观政要》卷6记载:“隋炀帝性好猜防,去信邪道,大忌胡人,乃至谓胡床为交床,胡瓜为黄瓜。”宋程大昌《演繁露》中载“今之交床,制本自虏来,始名胡床。隋以谶有胡,改名交床”。古代的胡床实际就是今天还在使用的轻便折叠凳子,也就是北京俗称的“马扎儿”。隋代发现有胡床的形象出现,隋代洞窟——敦煌莫高窟420窟,窟顶东“观音普门品”的“商人遇盗匪”一节壁画中,可以看到使用胡床的生动形象。

胡床最早出现在哪个时期(浅谈胡床在历史上的起源与演变)(4)

虽然在隋代胡床改名叫交床,但在唐代还是沿用的“胡床”这一名称,唐朝许多诗人如李白、杜甫、王维、崔融等都有关于胡床的诗句,我们可以想像出大唐文人墨客对胡床的熟悉和爱好程度。比如,李白的《静夜思》: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此时应是坐在门外的马扎上,望月思故乡。如果是睡在卧室的床上,且不说古时候窗户小而且不能透光,就是抬头和低头的动作也说不通。杜甫《树间》一诗中有胡床的出现:满岁如松碧,同时待菊黄,几回沾叶露,乘月坐胡床

1973年在陕西三原县发掘的唐淮安靖王李寿的墓葬,其墓内石椁表里有一幅女侍捧胡床的线雕图形象。

胡床最早出现在哪个时期(浅谈胡床在历史上的起源与演变)(5)

胡床

唐朝时期胡床可能还传入到了日本, 舍人亲王等人在养老四年(720)编写的《日本书纪》第14 卷“雄略天皇、大汨濑幼武天皇”中有这样一句话“大君聞玉纏胡床立”,其中就有“胡床”家具的名称, 此时也正是日本遣唐使蜂拥来华的时候, 所以有关人员可能将胡床带回东瀛去。

五代时期,上至皇帝下至民间百姓都在使用胡床。南宋陆游《陆氏南唐书》列传卷10《刘仁瞻传》记载:周世宗柴荣坐胡床指挥攻打南唐“淝水之阳, 征宋、亳、陈、颍、许、蔡、徐、宿州” , 柴荣在城下, 被南唐大将刘仁瞻看到, 一箭几乎被射中。事后, 世宗又将胡床放置在只差数步就被射中箭的原地坐定, 继续指挥军队作战(《四部丛刊》续编)。宋陶榖撰写的《清异录》上载“ 肉胡床” 条载:“吉祥座, 杜重威马也。肉胡床, 景延广马也。”《旧五代史·郭崇韬传》:“行至博州时, 渡河版筑, 昼夜不停, 崇韬于葭苇间据胡床假寐”。

宋代胡床与交椅称呼已经混淆, 可以互用, 与当时人们对床和榻的称呼不分一样。胡床,在宋代时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于马扎只能坐,它不能倚靠,于是在北宋时期,就给胡床添置了靠背和扶手,于是便可以倚靠了,于是“交椅”应运而生。公元797年北宋的《济渎庙北海坛祭器碑》中记载:“绳床十,内四倚子”,有胡床十张,其中四张是椅子,很有可能当时把胡床加上个靠背就叫做椅子了。

胡床最早出现在哪个时期(浅谈胡床在历史上的起源与演变)(6)

交椅

南宋辛弃疾《南渡录》卷2《南烬纪闻录下》载:(天辅十年即公元1120 年) 宋徽宗、钦宗北狩大金,路过平州附近在一座寺庙中, 拜见金国四太子)“兀术坐胡床于堂上, 引(徽、钦)二帝、二后拜于堂下。”游牧民族的女真族也在用胡床家具,也是为了携带便利, 作为能征善战的军事将领金兀术, 使用方便、好携带的胡床是合情合理的。

元代,由于其存在时间短,在坐具方面还是继承了宋朝的特点,胡床广泛应用开来。在《事林广记》中有一些插图很清楚的描绘了胡床这一坐具。

胡床最早出现在哪个时期(浅谈胡床在历史上的起源与演变)(7)

到了明清两代,交椅的制作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更加丰富多样化起来,圆背交椅成为了最基本的形制。另外还有一种直背交椅,有点儿像逍遥椅。

胡床最早出现在哪个时期(浅谈胡床在历史上的起源与演变)(8)

直背交椅

再有就是两边没有扶手、只有靠背的交椅,这种交椅又可以分为单人椅、双人椅和三连交椅。

胡床最早出现在哪个时期(浅谈胡床在历史上的起源与演变)(9)

三连交椅

总之,明清交椅尤其是清代时的交椅,趋于多样化设计,很多让人料想不到的奇行怪异的交椅大量出现。但它的造型以及制造工艺也随着清王朝的衰落而衰落,再也找不到往昔的古韵风采了。

三、胡床的用途

胡床在军队中普遍使用

《三国志 魏书》卷1《武帝纪第一》裴注引《曹瞒传》载:“曹公将过河, 前队适渡, 超等掩至, 公犹坐胡床不起。”《梁书·韦放传》载:“众人皆失色, 请放突去。放厉声叱之曰:‘今日唯有死耳。’ 乃免胄下马, 据(踞)胡床处分。”《南齐书 柳世隆传》卷24 载:“(宋末沈攸之叛)乘轻舸从数百人, 先大军下住白螺洲, 坐胡床以望其军, 有自骄色。”

胡床最早出现在哪个时期(浅谈胡床在历史上的起源与演变)(10)

胡床

胡床放在庭院中和楼上

《晋书王导传附子恬传》载:“(王恬)乃沐头散发而出, 据(踞)胡床于庭中晒发, 神气傲迈, 毫无宾主之礼。”《晋书·庾亮传》载:“亮在武昌, 诸佐吏殷浩之徒,乘秋夜往共登南楼,。亮曰:‘诸君少住, 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便据(踞)胡床与浩等谈咏竟坐。”

胡床放在床榻上

《南史·侯景传》载:“上索筌蹄, 曰‘我为公讲。’ 命景离席, 使其唱经。”“自篡立后, 床上常设胡床及筌蹄, 垂脚坐或跂户限或走马遨游弹射鸦。”这位萧梁的叛臣、“侯景之乱”的始作俑者, 在床上放置胡床、筌蹄, 垂足坐在上面耀武扬威。

用于家居和放在船上的胡床。

《北齐书·神武纪下》卷2载:“东魏孝静帝令舍人温子升草敕致高欢, 舍人)未敢作, 帝据(踞)胡床, 拔剑作色。”《北堂书钞》引《郭子》载:“谢万尝诣王恬, 沐头散发而出, 既不复坐, 乃踞坐于胡床, 在中庭晒头, 神色傲上了无惭怍相对, 于是而还。”《南齐书 荀伯玉传》载:“(南齐武帝萧碛在东宫时, 侍从张景真曾)白服乘画舴艋, 坐胡床,观者疑是太子。”

狩猎时携带胡床

《三国志魏书苏则传》载:“后则从(魏文帝)行猎, 失鹿,帝大怒, 踞胡床拔刀, 悉收督吏, 将斩之”。《晋书 王济传》卷42 载:“(西晋王济与王恺比赛射箭赌八百里快牛, 济先射)一发破的, 因据(踞)胡床叱左右:‘速探牛心来。’ 须臾而至, 一割便去。”古人在竞赛射箭以及狩猎时也有用胡床的。

坐在胡床上作乐和演奏

《世说新语 任诞》第23 载:“(桓伊)下车, 踞胡床, 为作三调, 弄毕, 便上车去。客主不交一言。” 《艺文类聚 乐部》卷44 引:“《语林》曰:谢镇西着紫罗襦, 据(踞)胡床, 在大市佛图门楼上, 弹琵琶作大道曲。”宋陈《乐书》载:“晋仁祖尝据胡床在大市佛步楼上弹琵琶, 作大道曲, 以王者之尊作胡俗之乐于市楼之上, 殆非所谓尊其瞻视, 使人望而畏之之道也。”

有出游携带胡床的

《南齐书 刘传》载:“(儒士刘)姿状纤小, 儒学冠于当时… …游诣故人, 唯一门生持胡床随后, 主人未通, 便坐问答。”

四、胡床改变古人席地而坐的习惯

人类的起居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席地而坐,另一种是垂足而坐。

胡床最早出现在哪个时期(浅谈胡床在历史上的起源与演变)(11)

席地而坐

在胡床出现之前,古人一般都是席地而坐。汉代后胡床传入,但此时还不是日常用具,而是在贵族或者特殊仪式时贵人使用。也就是说当时人们大多还是席地而坐。到了魏晋南北朝时,由于民族融合,生活方式的融入,胡床开始广泛使用开来,从此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才由双腿盘坐在地上而开始变成坐在胡床上。直至隋唐时期,席地而坐和垂足而坐这两种生活习惯已经同时存存了;宋、元时期垂足而坐的交椅、木凳等坐具已是大量存在,可见垂足而坐家具已稳固地占据宋、元家具主导地位。人们将“跪”改化为了“坐”。

五、胡床存放的便携性

胡床可以挂在墙壁和柱子上等, 从而减少了室内空间的占据面积,

所以自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 胡床就深受各个阶层人士的青睐。《三国志 魏书》卷23《裴潜传》裴注引《魏略》记载:“(曹操执政时, 裴潜)为兖州(刺史)时, 尝作一胡床, 及其去也, 留以挂柱。”《北史后妃下武成皇后胡氏》卷14 记载:“(北齐武成高湛胡皇后)数出诣佛寺,布金钱于献席下, 又挂宝装胡床于献屋壁,”诗仙李白《寄上吴王三首》:“去时无一物, 东壁挂胡床。”李商隐《陈情表》中有:“黄犊留官, 胡床挂壁。”古人将胡床挂在墙壁上是习惯性的,可随时取下使用。

六、胡床的历史意义

胡床作为一种坐具 ,在汉朝时期从西域传入中原地区。其后它的名称、形制经过了一系列长期的演变发展。胡床是中原地区最早开始使用的高型坐具。由于受胡床的影响 ,中原地区传统使用的低型家具逐步向高型家具转变。同时 ,垂足而坐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席地而坐的起居习惯 ,并且也改变了由席地而坐所形成的一套礼仪制度。胡床在我国民族文化融合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是点点文史,欢迎点评、关注,一起探讨中华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