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道南天高,我言北海阔。练拳这个事,别人代替不来,任何人无法替你去思索,去体验。学拳时,立架规矩,有老师把关,都还好说,内在体验,内部动态,老师只能教方法,无法替你感受,你要自练自悟。练出一种体会,多揣摩,多印证,才能不断深入。

你看有些人,打拳绵绵的,看着没啥劲,但陡然一抡,力道极大,迅捷刚猛。发力这个东西,是一种传导,把自己当成九节鞭,体悟鞭子劲,怎么把鞭子抽出去。体悟自身动力链,劲路练娴熟,发力就会通透。打拳其实是,发力的放缓模式,虽然缓慢,又能随时启动。

点点对正,深层意思是,关节要有联系,能够联动,不脱节。好比一条绳儿,动这头,那头也有反应。中正不是僵的,藏着节节灵性。人的身体,潜力巨大,可塑性极强,腰力一拔,脊柱枪劲蹭蹭。后背一展,网兜韧性扩张。肋条一闭,犹如两块板甲。

有关骨头的知识(这个部位很关键)(1)

有句话叫,一举一动,无丝毫散乱。说一个人打拳,散乱无序,原因没力线意识。好似皮影戏,你可以松沉灵活,但里头总有根小线串着。筋骨之间,一种丝劲感有了,才能串联有序,否则还是乱的。功夫高不高,在于你的身上,能调动多少种关系。

你只想拳头,他却想,如何用小臂顶拳头。你只想脚,他却想,如何用胯拧腿。你只想丹田,他却想,丹田如何催命门。于是他的身上,练出了一种关联。所谓动力定型,不用过脑子,身体自发组合。我本力再大,不如你关系丰富,这是活劲真意。

很多初学,一听沉肩,误以为肩膀下压,结果气血不通,练得头昏脑涨。沉肩是结果,练出沉肩之前,先练开肩。开肩,不是死拉硬扯肩关节,容易受伤,也未必练出功夫。懂拳的人,都会去练胛骨,腾开锁窝,把肩关节松开来,而去盘肘,这样反倒能开肩。

有关骨头的知识(这个部位很关键)(2)

一,开合肩胛骨。初学太极的人,反复练胛骨扩开,胛骨闭合。双肩向后背,胛缝夹闭,双肩再向前扣,胛缝打开,去感受牵拉力。如此反复练习,目的是,把锁骨底下,那个深窝摘开,肩区空间增大,灵活度增强。打拳时,别让胛骨闲着,胛劲不断开合,肩揉开了,手臂才堪大用。

二,旋动肩胛骨。好比云手,左边一圈,右边一圈,你要松肩,揉活胛骨,带动手臂划圈,练这个劲。你看高手,手臂很松顺,胛骨突然启动,手臂弹起,速度非常快,又冷又透。高手发力,根本不想手,都是控制胛肋,拳就抡上了。

三,脊与胛。人体像一条鞭子,脊柱是鞭杆,手臂是鞭绳,胛骨是杆与绳的连接环。用腰带脊,用脊带胛,用胛带臂,动作放慢,节节贯串,去体悟这条劲路。熟练后,再提升速度,成了发力。某种角度上说,太极松沉劲,也源于动力链传导。胛骨开,拥有牵拉力。胛骨闭,助长竖脊劲。胛骨卸,递增沉肘劲。胛骨旋,松沉劲深厚。这些东西都是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