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连累作品下架(当红作者入狱事件始末)(1)

墨香铜臭 消失两年后,网上突然传出了她被刑拘的消息。

昔日网文圈顶流,如今疑似锒铛入狱,绝对是一件大新闻。但很少有人知道,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被连累作品下架(当红作者入狱事件始末)(2)

“光母”消失之谜

墨香铜臭的作品被称作“原耽之光”,讨厌她的人便叫她“光母”。

这一称呼不完全是讽刺。

她的三部完结作品随便拿出一本就是神作,《魔道祖师》具有网文界里程碑意义,《天官赐福》连载期间霸占晋江各大榜首,超出第二名《全球高考》100多亿积分,去年又卖出了4000万天价版权费。

被连累作品下架(当红作者入狱事件始末)(3)

平摊下来,墨香铜臭笔下的一个字就价值40元,高得令人咋舌,完全是顶流作家的身价。

然而,墨香铜臭却莫名消失近两年了。

2019年5月23号,“吃瓜群众cj”爆出墨香铜臭被捕的消息,网络上瞬间出现了两种声音。

被连累作品下架(当红作者入狱事件始末)(4)

讨厌墨香铜臭的人拍手称快: 非常激动!非常开心!

被连累作品下架(当红作者入狱事件始末)(5)

墨香铜臭的粉丝则忙着四处辟谣,反击那些兔死狐悲者。

但辟谣的粉丝其实也有些心虚。届时正处于《陈情令》的重要宣传期、《天官赐福》的造势期,墨香铜臭竟然在这么要紧的关头消失了三个多月,连微博都不发,让人很难不怀疑她的去向。

就在众人议论纷纷时,墨香铜臭隔空回应了传闻。她修改晋江作者简介,告诉大家不要担心,自己没有消失,只是在闭关写作。

被连累作品下架(当红作者入狱事件始末)(6)

一闭关又是一年多,粉丝没等来新书,却等来了判决书。

2020年11月11日,流言再升级。有人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找到了墨香铜臭 (本名袁依楣) 的判决书,罪名是“非法经营”。

被连累作品下架(当红作者入狱事件始末)(7)

虽然判决书内容并未公开,但墨香铜臭被抓的消息已基本实锤。

这之后,越来越多谜团水落石出。

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的公众号曾公开“浙江3.28制作传播淫秽物品牟利案”,文中提到的“袁某某”是晋江知名签约作者,因伙同淘宝网店销售人员制售淫秽书刊4000余册被查处。

被连累作品下架(当红作者入狱事件始末)(8)

这个“袁某某”,很可能是墨香铜臭。

她非法制售的4000余册书刊能找到出处,应该是在自己淘宝网店售卖的 《人渣反派自救系统》 个志,一本100多元,正好卖了50万。

她的个人网店也在去年关闭,与网络上流传的去年3月立案时间相符。

在补充细节的过程中,部分知情人士还贡献了一些内幕。

一位相关人员说,墨香铜臭的罪名是《渣反》上下两册非法出版,番外涉黄,在去年5月13号就已经被刑拘了。消息被爆出时,能登录她微博账号的人都在里面,只好由其他人在晋江专栏上暂时安抚读者。

业内人士冯宁也实名爆料: 证实一下,是真的,而且还是晋江主动配合调查,把她送进去的。

被连累作品下架(当红作者入狱事件始末)(9)

晋江被泼了脏水,赶紧回应澄清,但只字未提墨香铜臭的近况。

被连累作品下架(当红作者入狱事件始末)(10)

到今天为止,墨香铜臭最新的一条微博下面,已有42万条留言。

留言内容从“快点更新”,渐渐变成了 “我等你回来”

被连累作品下架(当红作者入狱事件始末)(11)

天下苦铜臭久矣?

墨香铜臭是晋江的顶流作家,人气可以与娱乐圈爱豆一较高下。

但,成也高人气,败也高人气。最让晋江苦恼、也最让其他读者厌烦的,就是墨香铜臭部分不理智的粉丝。

肖战因出演魔道改编剧《陈情令》爆火后,227事件闹得满城风雨,有人吐槽:《魔道祖师》是不是有什么玄学?肖战粉丝的行为,和原著作者的粉丝“光毛”一模一样。

墨香铜臭的部分粉丝有多讨厌?

在豆瓣上,专门有一个小组叫 “愿世界没有光毛和水产”

被连累作品下架(当红作者入狱事件始末)(12)

翻译过来是,他们祈求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墨香铜臭的粉丝,以及肖战的粉丝。

用词极端,倒也能体现出一些问题。

墨香铜臭的大部分粉丝都是安静读书的读者,但其余一小部分,就足以不理智到被骂上热搜,被网友们用 “疯子” 形容。

被连累作品下架(当红作者入狱事件始末)(13)

他们把写着“墨香❤”的纸片塞进眼睛里、在身上缝线,配文: 你是我刻在血肉里的墨香。

被连累作品下架(当红作者入狱事件始末)(14)

动不动就喊着要替墨香铜臭杀人。

被连累作品下架(当红作者入狱事件始末)(15)

当别人问粉丝们“魔道祖师下架和妈妈去世选哪个”时,不止一个人表示 “我选妈妈去世”

被连累作品下架(当红作者入狱事件始末)(16)

因为妈妈不允许她看魔道,就暗自许愿让她妈妈横死街头。

被连累作品下架(当红作者入狱事件始末)(17)

另外,如果觉得魔道祖师不好看,还可以 “杀我妈”

被连累作品下架(当红作者入狱事件始末)(18)

还有教师辅导作业时,教孩子“乐府双璧是蓝湛和蓝涣”,害得孩子被做心理疏导。

被连累作品下架(当红作者入狱事件始末)(19)

粉丝的种种偏激行为,与墨香铜臭本人的引导不无关系,晋江也多次旁敲侧击地提醒墨香铜臭管理好粉丝。

被连累作品下架(当红作者入狱事件始末)(20)

她的确管理粉丝了。

一位墨香铜臭的大粉爆料,因为自己在群里说了一句“希望墨香不要辜负作品”,就被认为 “思想不纯净” ,拉进一个小群批斗。

后来网络上也流传出了类似的群聊截图,网友震惊地问: 这是邪教洗脑现场吗?

被连累作品下架(当红作者入狱事件始末)(21)

不久后,一次人肉事件又让墨香铜臭的粉丝喜提紫光阁和共青团双点名,是一般人没有的待遇。

目睹了人肉事件全程的微博大V霜叶感到后怕,表示墨香铜臭部分粉丝价值观相当扭曲。

被连累作品下架(当红作者入狱事件始末)(22)

好在,随着墨香铜臭销声匿迹,她的粉丝比从前收敛了许多。

被连累作品下架(当红作者入狱事件始末)(23)

薛定谔的抄袭

在网文圈,墨香铜臭的粉丝靠撕逼撕出了恶名,人人唯恐避之不及。

魔道祖师的人设是全书最出彩的地方,其中有许多标志化的人物设定:红黑、白蓝、祖师、兔子、笛子、抹额等等。

于是,一些喜欢这本书的人就像着魔了一样,看什么都像魏无羡、 蓝忘机 ,不允许其他人写相同的元素、相似的人设,甚至不允许别人写仙侠。

被连累作品下架(当红作者入狱事件始末)(24)

他们热衷于撕作者,来者不拒,随时处于战斗状态。连大神绿野千鹤、钟晓生、唐酒卿、Priest都不放过。

他们说唐酒卿的《南禅》抄袭了天官赐福,气得唐酒卿一条一条反驳回去。

Priest经常追其他作者的文,有一次追了魔道,还花钱打赏了礼物。明明是好意,却被墨香铜臭的粉丝怀疑是 “嫉妒新人一本成神,故意打压小透明” ,就这样把对方划入了敌方阵营。

好大一卷卫生纸不出名的时候,也因为写古言修仙被骂,当时他还没什么粉丝,场面惨烈,根本招架不住,有围观过的网友心疼他 “头都快被撕没了”

墨香铜臭的粉丝们对抄袭极其警觉,可当这个罪名被安到自家作者头上时,又突然双标起来。

墨香铜臭多年来一直被质疑抄袭了霹雳布袋戏,三部已完结作品中都和霹雳有重合的设定。

魏无羡和蓝忘机是她笔下最出彩的人物,都能在霹雳中找到原型。

特别是蓝忘机,与霹雳中的角色御清绝都以 琴做武器 、御清绝的女朋友也住在 云深不知处。

《天官赐福》中的借鉴就更明显,角色花城与阴川蝴蝶君设定相似,谢怜与香独秀相似,除此之外,人设相似的还有好几个人物。

被连累作品下架(当红作者入狱事件始末)(25)

被连累作品下架(当红作者入狱事件始末)(26)

网友质疑得有理有据,墨香铜臭的粉丝却拒绝正面回应,反倒总结出了移花接木式、省略式、胡言乱语式洗白技巧,做出了一系列“反调色盘的调色盘”,解释得毫无逻辑。

有人骂道: 墨香铜臭的粉丝给人扣帽子时假装正义,摘自己的帽子时却强词夺理。

被连累作品下架(当红作者入狱事件始末)(27)

武汉“8.03”非法经营案与浙江“3.28”制作传播淫秽物品牟利案,是被扫黄打非办公室同时公开的非法经营大案。

8.03非法经营案的主犯,很多人并不陌生。

她是《德萨罗人鱼》、《鲛人饵》的作者深海先生,在耽美文学圈可以排进前50,曾让“人鱼”主题小说风靡一时。

被连累作品下架(当红作者入狱事件始末)(28)

(个人志附赠的明信片)

深海先生的父亲是武汉大学教授,他在采访中回忆了女儿被捕的全过程,首次将处于法律灰色地带的 个人志 放大在公众面前。

个人志是伴随着网络文学兴起而产生的出版形式,出版个人志有很多好处:不用书号、利润高 (一本书在100元左右,还可以更高) 、不走法定程序,随便找一家淘宝店就能解决一切问题。

而出版个人志的缺点是致命的:违法。

今天,墨香铜臭的粉丝没有停止斗争,他们为墨香铜臭伸冤,一边喊着“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一边大肆宣扬耽美文化的困境、批评举报制度的滥用,以此来制造恐慌和大规模的对立,为墨香铜臭开脱罪名。

可是,这真的是欲加之罪吗?

在深海先生父亲的采访中,有一句直击心灵的话:学术圈、耽美圈,每个圈子都是一座孤岛,都有自己的话语、规则和权力结构。这个默契一直被遵守。很少有人意识到,打破这些圈子的界限,意味着什么。

墨香铜臭一定清楚,自己所处的位置会为她的个人志出版带来高风险。但她没有规避风险,反而一次次地冒险,人如其名地做到了, 一手墨香,一手铜臭。

既然如此,如今东窗事发,墨香铜臭就不是“倒霉”那么简单。

但我们也不应为身处灾难的她拍手叫好。

在党同伐异的指责和“天下苦铜臭久矣”的狂欢中,人们对出版个人志这一行为本身的讨论已在站队和谩骂中失焦,我们都忘记了,在“非法经营”的议题中,到底该为谁发声。

墨香铜臭事件与深海先生事件,是他们的个体悲剧,同时,也是有可能降临于其他作者的悲剧。

判决书上不予公开的“袁某某”,可能会在某天变为“王某某”、“张某某”、“李某某”,甚至某个范围更广的圈子。

那个圈子里,有你、有我,也有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