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较多,大家根据感兴趣的可以跳着看哦!

大学教育严重落后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你身边是否发现有很多人毕业后转行业,或者大方向类似,但实际做的可能完全脱离自己学习的内容。

首先,大学引领。大学教育基本上是教育或研究的传承,初代大能总结的知识系统逐渐演变成为学术和技术研究,进而通过大学教育,将培训好的学生输送给开办的各个企事业单位和工厂,这些学生的加入极大地促进了各个企事业单位和工厂的发展。

然后,共同发展。学校、企事业单位和工厂逐渐可以共同发展,相互促进,持续很长的一段时间后,学校发现随着人口的发展,企事业单位和工厂建立的越来越多,需要更多的学生参与劳动生产研究,就会通过扩招来发展自身,但未考虑最大的容纳量。

最后,关系逆转。随着企事业单位和工厂建立得越来越多,技术实践也越来越纯熟,人类社会发展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它们为了满足需求,不断更新迭代,逐渐让自己的技术研究大学教育,完成了华丽的关系逆转。

简单的例子就是以往的大学老师不用为生活发愁,可以专心搞科学研究,认真培养学生。加之社会上有学识和技术的人员较少,让学生在毕业后可以有一技之长立足于社会。

但现在也是高压力,老师和教授们更多的精力也是完成简单的教学任务后,着力于怎么挣钱养家,然后通过争取各类项目,然后培训一大批本硕博士做着同样的事,直到毕业,他们有的进入大学继续着类似他们导师从事的事,通过获取项目来发表论文,晋升职称,培养学生,再进入大学。

有的则进入企事业单位和工厂,在老一辈师傅的带领下,接触着完全不同于自己所学的技术,逐步熟悉并迭代革新,按社会需求来提升能力,接着又带领新人,以此往复。

最后的结果就是,社会完全超过学校的发展,学校和社会需求脱节,很多学生求职遇到困难。

虽然一直在努力解决这个问题,但很多都难以真正的付诸实践并有效运用,如破“五唯”,不再以“唯论文”;“唯项目”;“唯奖项”;“唯职称”;“唯帽子”论为导向,而是以新时代我国教育发展新理念为导向,以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优化、完善评价标准、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行为为主线的综合化、系统性治理行动。

但是真的解决了吗?并没有,因为“五唯”是很长时间大发展产生的结果,必定有人在之前为之努力付出,现在要破除,可能出现后来居上,比如技术型人才一跃成为翘楚,基础研究必然落寞,或者实践型工作和理论型研究,都会造成一定的矛盾,所以很多人依然会抵制,然后矛盾也会一夜爆发。

再者就是目前所有的招聘岗位都是以“五唯”为基础,刚开始就有这样要求,哪个还会专心沉下心来做研究,只想着抓紧出成果,获取一份工作养家糊口。

最后就是现在评价高校时,依旧以“五唯”为基础,当然,少数高校还是在坚持初心,静心在做研究,如西工大、哈工大等国防高校。

首先,学校要勇于革新,更换最新的教材,因为很多专业的教材已经严重落后,甚至是最初的那套教材,学生看着老师几十年如一日的讲者陈旧的PPT。教材的落后和老师的不创新让学生无法接触到最新的知识,更别说有所创新了。

然后,学校要放低姿态,勇于同那些领域的领先者合作或积极请教,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领先者已经证明他们是领域带头人时,就要去学习那些优秀的研究技术。只有不断合作学习,才有可能赶上并超越。

最后,学校要让学生知道社会的残酷,很多高校在大一和大二安排了大量的专业课,却不安排职业规划或者法律等在以后能实实在在帮助学生就业有帮助的课程,导致学生毕业后很迷茫,毕业后无所适从,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应该干什么。

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让整个教育社会体系趋于平衡,后期也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其实,很多学生在进入高校后,一开始还抱着中学时的学习态度,逐渐发现老师不会像高中那样严格管理,就会逐渐放纵自己,对未来更谈不上职业规划了。

直到毕业前夕,匆忙参加一个实习,简单写个毕业论文就算是完成了整个大学的学习任务,殊不知大学四年才是规划和学习相关技能的最充足的时间段。一旦毕业,社会就会逼着人迅速成长,也有可能因为没有相关技能而错过很好的就业机会。

如有不同看法,可以评论共同探讨哦!

对当代大学教育现状的思考与看法(大学教育严重落后于社会发展需求)(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