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立秋又名交秋,代表暑秋交替的意思,预示着暑热渐退、秋季到来。立秋时节,天高气爽,月明风清,自然界阳气逐渐敛降,阳消阴长,天气开始慢慢变得凉爽。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纬度、海拔不同,真正入秋的时间先后不一,尤其南方地区立秋虽至而秋未至。立秋如何养生?

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主任中医师成杰辉介绍,中医认为立秋后秋气应肺,秋燥渐显,理应养肺润肺。但目前广东地区仍处长夏,暑热之气仍然明显,故在这夏秋交季、阴阳消长之时,养生调理应从消暑清热逐渐向滋阴养肺过度,重点顺应阳气的敛降,避免身体的过度耗伤。

立秋早餐吃什么养肺(快到了但秋未至)(1)

不知不觉已是立秋时

暑热未消勿贪凉

立秋处于三伏中的末伏前后,岭南地区大多暑热未消,加之立秋以后昼夜温差逐渐增大,这个时期身体既容易被暑热所伤,也容易因风寒侵袭而出现各种不适。立秋时节雨水仍较多,天气容易变化,尤其夜晚气温下降,凉风来袭或是下雨后很容易感受风寒,出现恶寒头痛、肌肉酸痛、腹痛腹泻等症状。白天气温炎热,宜穿着清爽的夏装,出门前应提前做好防晒措施,并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随身携带雨具和薄外套以免淋雨着凉。

面瘫的高发时节要小心

此外,立秋时期也是面瘫的高发时节,尤其随着夜幕降临人体阳气从外往里收,此时体表腠理偏虚、御寒能力下降,过度吹风纳凉,风寒之邪侵袭头面则可致面瘫。面瘫不会对生命健康造成重大威胁,但治疗不及时或疗效不佳则会影响容貌。因此,立秋转季使用空调应注意温度不宜过低,特别是空调风口或电扇冷风切忌正对头面直吹,醉酒、疲劳、汗出、洗浴后也不宜当风而吹,熟睡时头面受凉、冷风直吹则更易犯病。

饮食:减辛增酸收肺气

立秋过后养生需顺势而为,应秋气之降。辛味发散泻肺气,酸味主收降肺气,诸如姜、葱、蒜、韭菜、辣椒、胡椒之品辛香宣散而泻肺伤阴,在立秋之后不宜多食,若仅作为烹饪配料,酌情少许亦无不可。诸如乌梅、山楂、杨桃、苹果、柚子等酸甘生津之品可适当多食,有敛肺酸收,可使肺气平降。

立秋早餐吃什么养肺(快到了但秋未至)(2)

辣椒等菜立秋后不宜多吃

暑热未退仍需防中暑

此外,夏秋交替之时暑热未退,户外工作者常常难耐高温、汗出较多,绿豆汤、酸梅汤、菊花茶等消暑饮品亦当常备以防暑伤。经过炎炎夏日暑湿所伤,许多人的脾胃功能有所减弱,此时饮食仍宜温食,不宜过饱,可少吃多餐,过于肥甘厚腻的食品难以消化,冷食容易损伤脾胃,都应该尽量避免。粳米、小米、糯米具有健脾胃、益中气的功效,可适当补充。脾胃在五行属土,此时饮食顾护脾胃恰是应于秋气培土生金、因时制宜的养生之道。

立秋早餐吃什么养肺(快到了但秋未至)(3)

外出时仍要注意防中暑

心理:调畅情志莫悲秋

随着立秋来临,天地间阳气慢慢收降,人的情绪也容易变得不稳定。素体肺气偏虚之人,有时候不知不觉情绪就莫名低落起来。尤其上了年纪的独居老人容易衍生垂暮、凄凉之感,睹物思人,更是牵挂远方的儿女;更年期妇女容易感叹年华老去、容颜不再,情绪相当敏感,常常悲伤失落;工作生活压力大的中青年人,遇到小事容易感到诸事不顺,才华不能施展,情绪压抑,郁闷难舒等。

立秋过后,调摄精神确是养生的要务,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云:“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谁都想“安宁致远,心绪平静”,但情志调养并非单靠个人努力就能轻易做到。但愿远离家乡、在外打工的孩子别忘了多给家里的老父母打电话、发短信,捎去问候和关爱以减其秋思。同一屋檐下,老夫老妻之间亦当相互包容、互相扶持,子女和父母之间应当增加沟通和互动。努力拼搏的年轻人,不要光埋头苦干,应当多与上司和同事交流意见共创佳绩,工作之余多与家人、朋友谈心放松。

来源 | 羊城晚报、金羊网、羊城派(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图文 | 羊城晚报记者 陈映平 通讯员 陈佳佳 宋莉萍

编辑 | 刘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