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10章解读 从另外一种角度(1)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一、解析字义

三根长短相同的算筹(用来计数的竹签)平放在一起,表示数目字“三”。假如中间的一画较短,在甲骨文中那就是“气”字。

甲骨文用数目不同的横画表“一”、“二”、“三”,用竖画表示“十”,可见我国早就实行十进位。金文开始在竖画中间加圆点;战国文字以后写成一横一竖的“十”。

形声字。車(车)表意,表示车轮的辐条;畐表声,畐有满意,表示辐有很多条,匀称地满布于车轮内。形旁简化。本义是车轮的辐条。

甲骨文“共”字是两手捧着一个方形物(金文有的是两根柱形物)表示“供奉”或“共同”的意思。“共”和“供”在古代是同一个字。

一字用一横画(一根算筹状)来表示。同别的汉字相比,一字大概是从古到今变化最小的字之一。

本义:车轮中心的圆木,周围与车辐的一端相接,中有圆孔,可以插轴,借指车轮或车。

形声字。从田,像农田;尚声,尚有相合义,表示两田价值相称。當简为当。本义指两块田价相等。泛指相称。

其是箕的本字。本义是“籁箕”。字的上端是簸箕的前部,中间交叉的笔画表示它是用竹条或柳条編成的。“其”字假借为虚词后,就另造“箕”字。

无字的繁体形式为無,是“舞”的初文,本义为跳舞,是一个象形字。在甲骨文中,其字形很像人执牛尾跳舞的样子。后来,“無”简化为“无”,意思是没有,而表示“跳舞”之义时则由“舞”代替。

有字,甲骨文以“又”为“有”;又以“土”为“有”。金文在“又”下方加“月”(就是“肉”)旁,表示“取得”、“占有”的本义。引申为“存在”、“发生”等义。

象形字:甲骨文和金文的多数写法是车厢、车辕和两个车轮俱全,形象逼真;后来车轮逐渐简化为一个。

之字的字形,上面是一只脚,下面的横画表示出发的地方。本义是“往”、“到…去”。比如:《战国策》:“臣请为君之楚”。后多借为虚词。甲骨文有时通“又”、“有”。

“用”是“甬”的本字,意思是“大钟”。字形像一座钟的样子。通“镛”。《说文》:“大钟谓之镛”。“甬”又通“桶”,是一种古量器名。

本义是用水和泥,或者地的边际或墓道。制造瓦器的土模。《管子.任法》:「昔者尧之治天下也,犹埴之在埏也。」

本义是细腻的黄粘土。

“用”是“甬”的本字,意思是“大钟”。字形像一座钟的样子。通“镛”。《说文》:“大钟谓之镛”。“甬”又通“桶”,是一种古量器名。

甲骨文的字形是一只手牵着大象,让它为人们干活。本义是作。

金文“器”字中间是一只狗,旁边有四个“口”。有四“口”的汉字多有“喧哗”义,因此推测“器”字为狺的初文。但本义早已不存,一般用于“器具”、“器官等义。

会意字。从凿(像凿子和坑洞),从支(表示敲打),从金(表示金属凿子),合起来表示穿孔。简体字像长期凿打头已残破的凿子和凿出的坑洞。本义是穿孔。

甲骨文字形像一扇门的样子,本义是“一扇门”。《诗经》:“西南其户”。经过小篆和隶书,形状越来越不像了。意思也引申为住户等。

会意字。从片户甫。片,锯开的木片,“户”指窗。本义:窗户。

会意兼形声字,本义是室内。古人将各种房屋都通称为“宫室”,但一般前面的称为“堂”,后面的则称为“室”。甲骨文的“室”,字形上方是房屋顶部的形状,下方是“至”字,既代表声旁,也表示止息之义,两者相连,也就是在房间中歇息。

故字,会意字。从古(旧事、陈迹),从支(驱使),古兼表声,表示旧事、陈迹得以流传必有原因。故字本义是原因。

本义是“锐利”、“锋利”。字形像用“刀”割“禾”,谷粒随刀纷纷落下,说明刀是锋利的。《孟子》“兵革非不坚利也”。后来又引申为“利益”、“利润”等义。

二、有器之用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三十个车轮的辐条,共用一根车毂,车毂中心的圆孔是空的,插轴用的;有了圆孔才有车的作用。

用水揉和细腻的黄粘土做成器皿,有了器皿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

开凿穿孔制作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中空的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

所以,有了中空、无的部分才给人带来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第11章讲的是无的作用,这种看不见的东西的作用,不能忽视这种看不见的东西。

比如:空气你看不见,风你也看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