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初到秦国的时候,秦国地位低下,被中原各国瞧不起,六国卑秦,不与之盟,其他国家都不屑与秦国结盟,在这种情况下,商鞅与想改变蛮夷之名的秦孝公一拍即合,受到重用,开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商鞅变法后商鞅为何五马分尸(商鞅为大秦变法)(1)

秦国的政治、经济、军事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国力大增,秦军一跃成为虎狼之师。司马迁的史记中描述,行之十年,秦民大悦,路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商鞅变法十年之后,效果明显,秦国百姓路不拾遗,既没有小偷,更没有劫匪,一片太平盛世,因为没有阶层观念,百姓们为国征战都异常勇猛,国家得到了很好的治理。

富国强兵之后的秦国开始征战四方,商鞅不但在政治上有所建树,更是军事上的天才,他亲自挂帅,上阵杀敌,将被魏国吞并的土地率兵夺回,为秦国统一中原打开了门户。

他是现代司法界的鼻祖,主张依法治国,上至王侯贵族,下至平民百姓,一视同仁,商鞅提出“天子犯法,与民同罪”,严惩了违纪违规的太子老师,杀一儆百,树立了权威。

商鞅变法后商鞅为何五马分尸(商鞅为大秦变法)(2)

因为商鞅行之有效的变法措施将秦国带入到大国的行列,也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天下打牢了“基础”,但就是这样的一位奠基者最后却被五马分尸“车裂而死”。

商鞅变法之初,艰难险阻很多,人们已经习惯了循规蹈矩,遵循先辈的传统和习俗,变法之初,阻碍重重,商鞅压力很大,就连太子,后来的秦惠王都带头反对新法。

商鞅为了政令得以实施,只有处罚太子,但太子是国家未来的继承人,不能施以严刑,就只能处罚太子的老师,以教导不利的名义,将一位老师的鼻子割掉,一位老师的脸上刺字,如此一来,无人再敢反对新法,变法畅通无阻,但同时太子和商鞅就变成了死敌,为他后来被五马分尸埋下了祸根。

变法经过实践的检验帮助秦国走上了强国之路,新法中规定百姓不允许打架斗殴,重奖在战场上有功的将士,因此在战场上,面对强敌时,都十分勇敢,与秦国相邻的魏国韩国迫不得已都割让大片土地给秦国。

变法的效果有目共睹,当初诋毁变法的人,纷纷跑来说商鞅的功绩,新法的好处,但是商鞅却对这些支持者采取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做法,就是将这些称赞新法的人发配到边远苦寒之地。

从此之后,没有人敢议论新法的得与失,既没有称赞也没有诋毁,商鞅的目的是要让新法拥有绝对的权威,堵住了众人的悠悠之口,秦人谈新法,则脸色变,他的目的达到了。

商鞅变法后商鞅为何五马分尸(商鞅为大秦变法)(3)

公元前338年,对商鞅有着知遇之恩的秦孝公去世,与商鞅有过节的秦惠文王继位,在他的授意下,大臣诬陷商鞅谋反,万般无奈之下商鞅只有逃回自己的祖国魏国,但魏国人对商鞅帮着秦国殴打自己国家怀恨在心,把商鞅捆绑起来送回了秦国。

秦惠文王早就对商鞅怀恨在心,将商鞅处以极刑五马分尸车裂而死,其惨状让人不忍目睹,全家也遭灭门。

商鞅为了变法入秦国,最后为变法殉死,人虽然死去,但是秦惠文王保留了新法的所有措施,留存至今的《商君书》就是这位不朽的法家先贤留给后人最宝贵的财富。

商鞅的死是必然的,历朝历代,每一位君主在即位之初,都会为了确立自己的威望把权臣打压下去,任用自己信任的人。

对商鞅有着知遇之恩的秦孝公也是如此,他用商鞅替换守旧的老臣。秦孝公执政期间,商鞅主持变法十几年,权倾朝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还有一支军队保护。

秦惠王刚刚登基,怎么可能允许臣子拥有军队,不把商鞅这种权臣铲除,如何能够坐稳江山?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

在商鞅的变法过程中,除了秦王之外,没有赢家。王室贵族取消了世袭制,土地也被没收,普通百姓虽然拥有土地,但是要给国家交税,这一交就是几千年。

商鞅变法后商鞅为何五马分尸(商鞅为大秦变法)(4)

新法中的致命伤是秦国法律苛刻,实行连坐制度,一人犯法诛灭九族,让人苦不堪言。处死商鞅,可以安抚国内各阶层的矛盾,有利于刚刚继位的秦惠文王收揽人心。

写到此处,我不禁想一代名相商鞅的一生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说他失败,他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使秦国迅速的强大起来,作为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让自己的政治主张得以实现,影响后世几千年,依法治国、郡县制度依然沿用至今。说他成功,死的惨不忍睹,诛灭九族,惨遭灭门,没有一人为他求情。

商鞅变法后商鞅为何五马分尸(商鞅为大秦变法)(5)

司马迁的《史记》中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商鞅变法之前,周礼规定诸侯国 “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达官显贵可以不受刑法约束,没有死刑,可是秦国商鞅变法之后,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否则,以商鞅对秦国做出的巨大贡献,完全不会五马分尸车裂而死,更不会被灭族。换言之,商鞅的被杀,完全是作茧自缚。不禁感叹,时也运也命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