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菲的世界》是一本有趣的书,通篇讲的是哲学偏偏一点也不枯燥,通过三方面视角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多元纵深的世界。
这个世界跨越了几千年的时光,将世界最开始的起源和本世纪的疑问与答案串联起来,在历代哲学家的理论中,读者从浅入深的了解到世界与人类的本质,以及宇宙蕴含的无限潜能。
如果说艺术家带给世界以色彩,那么哲学家则是研究色彩背后的底色,他们是在尘世中离星空最近的人,通过提出问题,思考大自然与人类的本源,成为追求真理的先驱者。
阅读完这本哲学启蒙书,相信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找到一些答案,比如这三个亘古不变的哲学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我是谁:从古代神话到物种起源当时各方面都是未开化的,人们只能用神话故事来解释大自然与人类的出现。
在古代北欧的神话里,掌握大自然的是一位名叫索尔的神仙,在人们的想象里索尔经常乘着一辆战车飞过天空,他的手里有一把神器可以呼风唤雨,也可以冰冻天地。
为了对当时的四季交替有一个更清晰的解释,人们开始想象在索尔管辖的中央天地之外,有一个城堡叫做巨人堡,巨人堡里住的都是邪恶的坏人,意图破坏大自然。
因此,每当冬雪飘零万物冰冻时,人们都认为是巨人夺走了索尔的神器,而每当春天来临万物复苏时,人们都觉得是索尔潜伏在巨人堡中勇敢的夺回了神器。
这样的神话论在东方同样适用,伏羲与女娲是古代中国的神仙,女娲是造人者,伏羲是造物者,是一位万能的神。
当时的人们将对大自然的好奇,寄托于神秘的未知事物,并以神仙的故事当做祭台,用来祈求万物丰硕的仪式。
然而,随着文字的出现和流传,古希腊的哲学家开始对记录下来的文字产生怀疑的心态,辩证的理由也很简单,他们发现神话里的神仙和人太相似了,人类有的自大奸诈恶行故事里的神仙也有。
在这些批评者中,一位名叫赞诺芬尼司的哲学家颠覆了神话理论,他的观点清晰明了:并非是神仙创造人,而是人创造了神仙。
这个观念给后世的哲学一个新的出发点,“人们逐渐不再相信古老的理念,由神话的思考模式转变为经验与理性的思考模式。”
与此同时,一个专注于理性的时代开始了。
理性主义的启蒙要数古希腊这三位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以及亚里士多德,他们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至今很多哲学理论是从古典派哲学演变而来的。
苏格拉底是第一个对人类本身提出质疑的人,他的辩证方式是通过在广场上做演讲,然而就因为苏格拉底当时提出了太过异常的言论,最后惨遭统治阶级的扼杀,而罪名是侮辱雅典众神和腐蚀雅典青年思想。
苏格拉底并不是不信奉神,而是主张一个新的宇宙理性神,这个宇宙理性是苏格拉底认为的真正的善 和人类存在的终极意义,他同时认为“自己一无所知”,用提问的方式激发他人追求真知的本源,同时提出人类有灵魂的启蒙观念。
尽管苏格拉底为了理性和知识选择饮下毒堇汁而死,但他的死亡同时正式开启了理性主义的时代,后世的人跟随着苏格拉底的脚步,开始了漫长的追寻真理的路途。
人类到底从何而来,我们所追寻的意义是什么?在柏拉图所著的哲学书籍《理想国》中,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他所专注的哲学议题,一方面是他对大自然的研究,另一方面是他对人类社会的重新定义。
柏拉图认为物质世界的背后有一个实体的存在,他将这个实体的完美存在称为“理型的世界”,其中人类社会与大自然一样,都是有一个完美的模型存在,而不同的人就是根据这些完美模型制造的。
柏拉图对于理想世界的标准,是双重性质的,为此他将整个人类世界分为感官与理想型的结合,感官是肉体是欲望是现实存在,而理性是人类一生要追求的目标,是灵魂居住的理想世界。
大体上,柏拉图最为突出的观念是提出了感官世界和理型的世界,后世的人们在这个基础上提出质疑或者延伸,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就提出了与柏拉图相反的理念。
亚里士多德同意柏拉图所说的灵魂永恒说,但他对理型世界的模型提出了质疑,他认为没有所谓人的模型之说,感官世界就是真实的世界,他认为是感官的经验才造就了所谓的理型。
与此同时柏拉图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分类论:
一类是无生物:石头,水滴和土壤,这些无生物没有改变的潜能,只能通过外力改变。
一类是生物:生物分为植物与动物,动物又可以分为禽兽与人类,与无生物不同的是,生物有可能自我改变。
在柏拉图看来,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区别是,人类除了有吸收养分感知周围世界的能力,最重要且易于区分其他生物的一点是,人类有理性思考的能力。
亚里士多德与苏格拉底一样,认为宇宙间存在一个最初的推动者,宇宙神的出现相当于上帝,是各星球与自然界的最初造物者。
在亚里士多德后,关于人类的起源及本质不过是旧知识的回炉重造,并没有较大的突破,在这些理论中出现了一种“神秘主义”,这些神秘主义者将自我与创世者相提并论,突出“我就是上帝”的惊人言论。
这些人认为,真正的自我与宇宙并列,是永恒不灭的,这种意识被后世的人们归类为“宇宙意识”。
到了神秘主义这里,人类世界的物质与精神本源融汇到一起,打破了唯一的理性,从永恒的观点看问题,将人性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化。
可惜的是到了中世纪的黑暗时代,保守的基督教成为当时哲学的主要信仰,这段时期的哲学家认为,人类必须通过上帝的指导,才能得到快乐与救赎。
中世纪压抑着人类的欲望和天性,而接下来的文艺复兴时代则与之相反,人们开始不信任基督教,一切重新回归到以人为中心,强调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来到世界上有其特殊的意义。
这个时期出现了一种享乐主义,一些人认为需要打破禁忌及时行乐,与此同时科学技术的进步也预示着人类干涉大自然的开始。
这样的学说一直发展到十七世纪,巴洛克时代的到来,这时出现了经验主义与自然法则,进一步证明人类是谁以及存在的意义。
巴洛克的哲学家,通过对亚里士多德哲学的研究以及社会实践考察,他们发现整个地球在遵循一种淘汰的自然法则,到了十八世纪初期,达尔文创立了物种起源学说。
物种起源是至今为止最接近人类是谁的真相,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达尔文认为人类最初是由猿猴演化的,这种动物进化论彻底推翻了上帝造人造物的神学,为后世的研究提供了精准的方向。
从哪里来:从物种起源到存在哲学我是谁其实与我从哪里来时相似的,从哪里来追求的是物质本源,我是谁是发掘精神本源,前者是感官世界,后者是理型世界,两者都专注于怎样让人类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化。
继达尔文之后,出现了新达尔文主义,新达尔文的专注的问题与人类息息相关,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研究方向是生殖与繁育。
新达尔文发现,所有的生命繁殖过程基本上都和细胞的分裂有关,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会产生突变,突变的种类要么天赋异禀要么天性残缺,因此形成变种。
天赋异禀的物种会在自然中越来越有优势,最后繁殖能力越来越强,发展的种类与数量也会越来越多,而天性残缺的物种会在激烈的角逐下逐渐被淘汰,因为始终无法很好的适应环境,导致种类完全消失。
人类的繁殖内心也是因为细胞的分裂和突变,在竞争中有优势的人才会存活,而弱小的细胞组合物会充斥颓势。
新达尔文主义在研究“人类从何处来”时,从细胞的分裂开始追溯细胞的初始地,也就是物种的最初原始细胞。
经研究发现,最初事物原始细胞是由一个小小的无机物开始的,无机物触碰到阳光,热,电,氨盐等化合物之后,发生的一系列复合现象。
复合现象最早出现在大海里,细胞开始不断的分裂再分裂,直到从海洋发展到陆地,海洋生物成为陆地生物,陆地生物再发展成飞禽等物种。
在几千万年的演化下,加上物竞天择的自然生存法则,物种的神经系统越来越复杂,物种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样化,其中人类社会因为其特有的三个属性(感知,移动,思考)成为食物链的最顶端生物。
在了解了人类的起源后,后世的哲学再一次发生转向,从研究人类的物质本源再次回归到精神本源。
对二十世纪造成影响的是德国的尼采,他认为我们应该重视人类本身的生活价值,而人的存在比任何事物都重要,他的主要理念是“我存在这个事实比我是谁更加重要。”
这种思想在萨特的解释中回归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个人主义,除了凸显人存在的特别性之外,他还强调自由的个体。
萨特想要证明,人才是事物形成与否的唯一原因,人类有义务价值去创造出自己的生命价值。
这就是我存在的意义,又一次追回到古希腊哲学,实际上哲学的发展过程就像两支共进退的河流,时而分开并列时而相互交融,直到一个又一个新世纪的来临。
就像强调个人主义的萨特曾说“所谓哲学问题是永远无法回答清楚的。”
将要到哪里去:从存在主义到生态哲学阿姆斯特朗在登上月球时曾说“这是个人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
当下的时代,越来越多的问题出现,人类为了科技和经济造成的恶果,正在一步一步毁灭生态。从温室效应到冰山融化,从冰山融化再到物种灭绝,人类更关系的是与自己的切身利益,而不去思考地球将来的环境是否适宜后人居住。
二十一世纪的生态哲学反对新达尔文主义的一点是,不承认人类就是万物之首,人类的高位心态不止会让自己的生存陷入危机,还有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威胁到整个地球的生存。
与生态哲学相对应的是一个新的辩证时代,新生活运动的发起是反抗权威的第一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分辨什么是真正的益与恶。
尽管当下的科学家发现,宇宙仍旧在不断的扩张当中,地球的生命还只过了宇宙的三分之一,可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有可能会导致地球老化的加速,倘若不加以控制,地球最终会被各种污染物碳化,变成没有生命力的星球,人类文明也将会泯灭在浩瀚的宇宙中。
因此,想要保住地球生物的多样性,想要让人类文明延续更长的时间,人类本身要重新思考自己在大自然中的位置。
对于我们来说,人类并非是万物中心,我们不过是由细胞分裂而成的物种胜利者——
历史告诉我们,完全的享乐主义与禁欲主义都不可取,人类如何在欲望与现实间选择,是后代能否健康生存的最根本原因。
#抬头有星空 夜色更精彩# #第二届今日头条全国新写作大赛# #vivo X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