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视频在朋友圈刷屏。视频显示,一名胖乎乎的小男孩,拿着一张皱巴巴的卫生纸按住鼻子,眼中泛着泪光,一脸委屈坐在书桌前。一旁的妈妈问他为何不写作业,他指着书桌上的辅导资料说道:“对作业味道过敏。”随后,妈妈又追问:“之前四年没有过敏,怎么今年突然就过敏了?”小男孩语出惊人,称“有潜伏期”。
视频被男孩的妈妈发布到网络后,引发一众网友热议。有网友调侃称:“要挂‘皮痒科’,一揍就好了。”还有网友表示关心,书本味道是会导致过敏,要带孩子去医院查查过敏源。男孩妈妈向记者解释,孩子并非真的过敏,只是不想写作业演出来的。
而在此前,9岁小女生一写数学作业就“过敏”的新闻也曾引发过强烈讨论。这位体质特殊的小女生来自浙江,父母把她写数学作业的视频发到网上,想要寻求网友的帮助,从视频可以看到,这名小学生眼睛红肿,不断揉眼睛,感觉是过敏了。
经过家人的多次观察,发现孩子每次做数学题的时候就会眼睛疼,一疼就会揉眼睛,一揉眼睛就会肿,而且伴随疹子。女生父母也曾带孩子去医院看过医生,过敏源测了,学习用品不存在过敏材质,而且医生还说他们“选错科了”,应该去心理科看心理医生,这种情况很有可能是学生对于数学题产生了排斥心理,身体所表现出的反应,也叫心理问题的“躯体化”表达。
#“躯体化”产生的原因
在这个9岁女生的案例里,有着明显的偏科现象。通常来说,如果一个孩子全部学科都不好,会被认为是学习能力问题。而如果是偏科,往往会被认为是学习态度问题。这种对于偏科的错误认识,阻碍家长体察孩子面对某学科的真实感受,容易进行错误的教育指导。
如孩子真觉得某科目很难,而家长传递的信息又是不难,这个冲突会带来内心强烈的恐惧和羞耻。孩子们心智尚未发展成熟,不能很好地区分自己的感受,更不能用语言完成表达,出于自然而然的心理保护,本能地想回避令人难堪的感受。躯体化这个人人都会的“天赋技能”,便被启动了。
#听懂孩子的“躯体化”语言
家长可以多问问那些一学习就犯困的孩子,哪些知识点没有掌握?哪些题目感到有压力?有没有因为错题被惩罚而难过?哪次考试不如意还一直耿耿于怀?也可以问问那些一上体育课就腿疼的孩子,害怕课堂里的哪一个训练环节?是否在那个环节受过伤,或被同伴们嘲笑过?
人类都是有意无意地借着躯体症状获得好处,这是在社会生存中获得的经验。除了孩子们,连成年人也在通过躯体化症状达到不上学、不上班的目的。所以别较真,别生气,更别为此责骂他们,很可能会导致其他或更严重的躯体化症状产生。如果孩子已经出现“躯体化”症状,家长应该思考的第一个问题是如何打开孩子表达内心的通道,通过一些合理的方式,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
#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
首先,家长不要过分地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分数确实是孩子学习情况的表现,却并不代表孩子学习的努力程度。孩子考试成绩差,本身心情就很低落,甚至会觉得自己明明很努力,考试却不如别人,从而产生自卑心理。而家长在这个时候要做的不是批评,应该积极的鼓励,帮助孩子建立信心,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对学习产生兴趣。
其次,家长要设置孩子能够碰得到的“苹果”,这里的“苹果”可以理解为果实、目标。家长帮孩子制定目标要科学,了解孩子的实力后,目标不要定的太简单,更不要太难,让孩子通过尝试觉得能够触碰得到,但不能一下子得到,这样才能既引发学习的兴趣又建立学习的自信。
最后,在孩子学习的问题上,家长一定要秉持科学和理性态度,有病治病,没病也千万别找病。让孩子以自己最适合的步调成长,不因孩子一时的落后而着急,看到孩子与众不同的地方。
,